将珠江文化融入公园,让市民可感可观可游

2024-03-08 来源:本网

  2月29日,“珠江公园文化建设的探讨”主题讲座在珠江公园湾区书屋举办。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会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学者顾作义受邀到现场作分享,阐释珠江文化的源与流,并提议将珠江文化融入珠江公园的建设。本次活动由广州珠江公园和湾区书屋主办。

  江河文化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启动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珠江作为中国的第三大水系,以中华文化为根基,融合荆楚、吴越和海外文化,孕育出了灵动、包容、务实、开放的珠江文化。如何将其艺术化、生态化、景观化地呈现,让珠江文化走进公园,让市民群众可感可观可游?

  顾作义介绍,珠江文化的概念早已有之,最早提出者是著名史学家郭沫若。他曾于1926年在广东大学任教时著文《我来广东的志愿》表示:“我们要革新中国的文化,也非在国民革命的空气中所酝酿的珠江文化不能为力。”改革开放后有中山大学黄伟宗教授等学者对珠江文化的内涵、特征、风格做了阐述。“可惜的是,这只停留在学术层面,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规划和建设。”顾作义说。

  “每一个公园都应当有自己独特性、唯一性、标志性的文化。”顾作义提出:“作为唯一以‘珠江’命名的公园,珠江公园无疑应选择珠江文化作为品牌。”

  在他看来,珠江文化的特质和风格首先在于其灵动性,这是水的特性,也决定了珠江人灵活变通,从珠玑巷迁徙到珠三角,再漂洋过海遍布全球。此外,珠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包容性、务实性、开放性、开拓性等宝贵的特质。

  顾作义从珠江图腾、珠江古道、珠江胜景、珠江书院等十一个具体的方面,详细分析如何艺术化、生态化、景观化地将珠江文化融入到公园景观的建设中。他举例建议,前几年由他组织广州美院国画学院教师设计制作的“珠江胜景图”长卷亦可在公园展示,通过珠江胜景长廊,展现珠江独好的风景。

  精彩的分享也引起了现场特邀嘉宾的共鸣。华南农业大学翁殊斐副教授是园林植物方面的专家,她表示,珠江公园的植物景观非常有特色,“市民游客来到珠江公园,一拍照发朋友圈,不用说都知道这是在广州。这些有地域特色的植被景观是应该得到维护和宣传的。”

  近些年文化IP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广州创意产业协会会长李博陶建议珠江公园可以发掘自身的特色,打造一些认知度比较高的IP。“例如珠江公园里有很多可爱的猫,是不是可以把猫拟人化,形成特有的IP,吸引大众自发地打卡传播。”

  今年年初,艺术家罗小颜与陈煜璧的龙年书画小品展亮相湾区书屋,展出100余件萌趣可爱又温暖治愈的书画新作,“年味”加“国潮”呈现出别样的艺术韵味,深受市民群众喜爱。这是罗小颜第二次在珠江公园湾区书屋办展,她也期待接下来能与珠江公园进行更深入的联动,结合园林文化、生肖文化和书画艺术,为游园的市民呈现更多惊喜。

  森元品牌主理人江小七曾策划2023广州汉服节、南汉二陵博物馆文物仿妆大赛等活动。她提议,可以在公园的视觉系统中融入传统纹样。“比如珠江水纹,可以和公园logo、建筑等融合,让大家感知力更强。”她还提议结合汉服等年轻人喜爱的元素,在节庆时举办汉服走秀、文化雅集等,提升文化调性。

  广州珠江公园党支部副书记、主任薛海峰在现场回应了诸多倡议。他表示,近年来珠江公园积极探索以非遗、文学、美术、影像等多样化形式展现珠江文化,期待能有更多为市民游客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和形式走进珠江公园,不断提高市民游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