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产业如何发展?这场活动给出了方案!

2021-02-23 来源:本网原创稿

  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交流与合作主题发布活动”在广州大剧院实验剧场举行。
  时值《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两周年,围绕共建人文湾区、湾区电影事业发展等主题,中国电影家协会、广东省电影局以及粤港澳三地电影和文艺界人士,共同对外发布粤港澳大湾区电影相关情况,展望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美好前景。

  粤港澳大湾区金鸡影展将在广州启动

  刚刚过去的2020年,可谓广州电影产业的丰收之年:博纳影业集团落户广州;广州市电影家协会正式成立;“中国新人文电影计划”发布;广东出品的影片《掬水月在手》与《点点星光》双双折桂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截至2020年底,广州市影视企业突破600家,其中电影院255家,拥有超过20万张观众席。尽管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广州市总票房仍达到6.84亿元,继续稳居全国城市票房榜第四位。2021年春节节假日期间(年初一到初六),全市电影票房近1.7亿元。

与会嘉宾共同为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事业发展点赞。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两周年之际,广州影视产业乘势而上,继续打响“制作在广州”“拍摄在广州”“首映在广州”“展映在广州”四大品牌。
  据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小燚在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广州正加快博纳影业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大湾区华谊兄弟文旅中心、英皇娱乐南方总部等项目建设,形成利于生产创作政策,吸引优质电影资源和高精尖电影项目集聚。
  位于下九路商业步行街之中的平安大戏院创建于1953年,是广州剧场老字号,也是活化利用的老影院之一。(资料图片)
  历史电影院的活化利用也在进行之中。例如,羊城电影院将被建设为国际纪录片节陈列馆,并与新广州文化馆一同作为纪录片节展映场所。而老牌金声电影院将在黄埔区异地重建。电影文化活动公共空间——“广州电影空间”将示范性落户天河、越秀、海珠和黄埔重要电影院,面向市民开放。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影协将从今年上半年起,与广州共同发起粤港澳大湾区金鸡影展,每年上半年在广州启动,面向大湾区进行巡展。
  活动现场,广州广播电视台、广州市电影家协会、广州市大湾区文化交流促进中心、广州方所文化等机构联合发起“粤港澳大湾区人文电影工程”倡议,力图打造大湾区“人文电影”创作平台、人才教育与培训平台、传播平台与投融资平台,通过粤港澳大湾区“人文电影”工程,让人们从人文电影读懂人文湾区。
  内容制作方面,在中宣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与博纳影业、珠影集团等共同策划的抗疫主题电影《中国医生》将于今年6月全国公映;中宣部重点影片《克什米尔公主号》《钦差大臣》也将于年内启动拍摄;粤剧电影《南粤宫词》《睿王庄妃》《范蠡西施》则陆续杀青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岭南题材人文电影《雨打芭蕉》将参加戛纳电影节。

“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人之家”授牌仪式

  活动最后,“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人之家”正式授牌,未来将落户广州塔金逸影院,成为海内外电影人沟通协作的聚集地。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电影的发展前哨站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共建人文湾区,推进大湾区影视产业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为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事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产业如何乘着人文湾区发展的春风,实现良性快速发展?
  与会嘉宾从人文电影、电影人才、电影科技、电影金融、电影产业基地、电影宣发和电影企业等多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在电影理论家、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汪天云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电影的重要基地和发展前哨站”。粤港澳地区文化传统中所具有的革命基因、开放基因和勤奋基因,是促成区域电影事业发展的先机。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则认为,大湾区电影事业发展应该注重硬实力向软实力的转化,注重人才的集聚,注重保持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同时,也要在地域文化与共同体叙事之间,在国内外电影市场之间,以及自身内部差异之间寻求平衡点。
  “电影既能够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又可以链接人与人的心灵沟通,在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文交往交流、凝聚人心,特别是推动青少年交流和交心交融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张宏在致辞中表示。
  广东财经大学湾区影视产业学院院长贾毅从两组数据出发,分析了广东在湾区文化建设中,对接港澳影视资源中的优势与问题。数据显示,2016-2020年香港与广东合作拍摄影片共9部,这在香港与内地省份合作影片数量上,广东位列第6位;而在广东与其他省份合作影片的数量,香港位列第4位。在他看来,大湾区电影合作优势在于广东省和香港影视企业众多,但仍可进一步增强互动。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