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广州东方博物馆独家策划的年度专题展览“盛世风尚——大唐金银器珍宝展”拉开帷幕。
本次展览展出了众多精美的唐代金银器展品,从文化、生活、艺术、中外交流及宗教信仰等多维度展现我国唐代的盛世风尚,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参观。
此次展陈的金银器藏品种类繁多:有唐代女士们爱不释手的梳妆用品,如青铜镜、梳子以及多种形状纹饰的首饰盒;唐代君臣间实现利益输送的工艺品,如房陵公主墓壁画中的盝顶方盒;东土大唐和西域众国礼尚往来的餐饮用品,如粟特金花银盘、萨珊多曲长杯、拜占庭高足银杯、印度摩羯鱼纹碗;李唐皇室大力推崇的宗教用品,如道教提梁罐、佛教净水瓶、焚香器、都督夫人礼佛图等等。林林总总,带领观众梦回千年前那个豪迈、奔放、自由、创新、融合的盛世大唐。
鎏金飞狮纹银碗
银鎏金鸳鸯花草纹圆盒
“唐代文化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外来文化精华而创造的,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浓郁民族风格的开放型世界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文化现象。 ”张斌表示,广州东方博物馆致力于以年代连续不间断的文物物证的方式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彰显文化自信。
【藏品导览】
根据史料记载,金银器成熟、兴盛于唐代,被广泛应用于食器、饮器、饰品等实用工艺器物中,甚至在当时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种类。唐代金银器是古代工艺美术中的绚丽的瑰宝。
依托于盛唐时期雄厚的经济实力、海纳百川的政治态度和多元文化交流,金银产量直线上升。加之上层阶级崇尚奢华,服食金丹之风盛行,这些都从根本上刺激了唐代金银器制作的发展。
在本次展出众多的金银器中,有几件金银焚香器格外引人注目。这些金银器不仅造型和工艺奇特,还与历史典故有关。
香消玉殒
《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安禄山反叛,玄宗等逃离长安,途径马嵬坡时,赐死杨贵妃,并葬于此地。玄宗后来自蜀地重返京都,念及旧情,密令改葬。当挖开旧冢时,发现“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这里记载的香囊,就是这种金银制作的,不易腐坏的香囊。
香囊十分别致,球形体,内外分三层,带链钩。外层为两个半圆体,用子母口扣合,饰以镂空花纹。其内设两层双轴相连的同心圆机环,大的机环与外层球壁相连,小的机环安置香盂。使用时,随着最内层半圆形香盂所受的重力和活动机环的作用,无论外层球体如何转动,最里面的香盂总保持平衡状态。香盂盛装香料,点燃时火星不会外漏,烧尽的香灰也不至于撒出,设计之科学与巧妙,令现代人叹绝。其中用到的黑科技“陀螺仪”是芬香馥郁,盛世大唐的真实见证。
而陀螺仪原理,近代被用于航海、航空等领域。唐代匠人掌握“陀螺仪”比西方早1000年。
礼佛焚香
佛教是唐宫廷崇尚的主流文化之一,金装银塑的佛教用具是表现佛教鼎盛气度的重要标志。在佛风鼎盛的唐朝,香炉是重要的用具。
在本次展览中,有一件罕见的银鎏金五足兽香炉与佛教密切相关。该香炉由炉身和炉盖组成,盖面隆起,面上饰有鸟兽缠枝纹,还有四个花瓣镂空,便于香气溢出,底沿饰有一圈卷云纹,表示腾云驾雾之意;炉身由五兽足支撑,庄严肃穆。
神龟吐雾
宗教思想是推动唐朝金银制造重要因素之一。除了上述佛教,道家的思想和理论盛行于唐朝,王公贵族贪求延年益寿促进实用金银器大兴。下面的“金龟熏炉”受道家文化影响而制。
金龟是道教的神物,四灵之长。这件熏炉通体为银质,其龟甲鳞片镂空,錾刻有各种精细的纹饰,腹内有半圆形香盂,用于盛放焚烧的香料,四肢发达,兽首左盼,整个形象栩栩如生。
在唐朝,香道文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庶民都有用香的风气。焚香、熏香,也就成了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看展TIPS】
日期:2020年8月15日-2021年8月15日
地址:广州东方博物馆 东高厅、丝路厅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