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可则——清初岭南诗人

2021-04-12 来源:本网原创稿

张国英

  程可则(1624—1673年)字周量,一字彦揆,又字湟溱,小字佛壮,号石臞,南海大同堡人,寓居佛山松桂里(现禅城区祖庙街道),筑有蕺山草堂。十岁能文,人称“神童”。程可则与屈大均等同师事陈恭尹之父陈邦彦,而随着陈邦彦与陈子壮、张家玉在广东的抗清运动于顺治四年(1647年)九月失败,陈邦彦身死,三年后清军入主广州,二人即走向了不同的仕途方向。五年(1648年),李成栋反正后,屈大均赴南明为永历政权效力,然而不得重用,到七年(1650年)出家为僧,其后即以明朝遗民自居;而程可则在明亡后,礼广州海幢寺释函星为僧,法名今一,号万间。八年(1651年),“不得已而取世”,出仕清朝,得中举人,然而其仕途“不偶”,在次年的会试中其政治生涯几乎断绝。九年(1652年)会试后殿试资格被褫革之后,于十年(1653年)春回到了家乡,四年(1657年)十一月北上。次年会试,名列第一,以磨勘题理,不得参与殿试。既不得意,归居南海西樵山,益发愤,沉酣经史。“又东游吴会,西滥彭蠡,北走燕赵,循太行,观九塞三阙之险”。十七年(1660年),程可则再次出仕,于是年的内阁考试中中试,被选为内阁撰文中书。十八年(1661年),奉诏颁赐山东,六月改入内秘书院。康熙二年(1663年),因其父程仙去世守制,然而服阙后即官复原职,八年(1669 年),以户部主事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同年升为户部员外郎,督理右翼仓务。十年(1671年),转任兵部职方司郎中,十二年(1673年)出任桂林知府,以敏干称。时值三藩乱起,以忧病卒于全州。著作有《海日堂诗文集》《遥集楼诗草》《萍花草》。
  程可则在诗歌创作上,取法于中盛唐。他身历国变,师友多为抗清志士遗民,所受影响甚深,其诗往往借怀古以隐寄故国之思。“自识离骚赋,长怜泽畔吟。山川过雨雪,祠庙失登临。江阔黄沙暗,天寒白日沉。如何非贾谊,流涕亦沾襟?”(《汨罗江望三闾大夫庙》)程可则郁郁不得志于时,“自其试童子时,每冠军,辄有变故废案。”(陈恭尹《海日堂集序》)壬辰会试登魁,又黜不得第。一生蹭蹬仕途,故其诗多感怀身世,哀伤人生之作。“天地几除夕,吾生无百逢,冉冉三十年,汩汩泥途中。闻道既不早,役世将焉穷?逝当还空山,抱璞守其终。如何复道路,日夕悲回风?”(《江上除夕》)程可则迫于形势,改变初衷,出仕清朝,颇感惭悔。“未能守空山,徒然三复此……扉履不可留,惭忧渡湘水。”“浮云出岫巅,卷箨下岩表。俱为风所驱,何时返林峤?”(《寄呈本师天然和尚》)他长期游宦在外,心既不乐,而时时怀念家乡,总希望一朝得以归去。其诗集中,怀家之作尤多,格调多哀婉忧伤。“夜来恒不寐,孤枕听莺声。为客逢春尽,怀家见月明。塞长鸿断梦,天远树含情。缥缈白云外,徒劳思帝京。”(《燕京杂兴》)程可则的诗颇负一时盛名,与宋琬、施闰章、王士禄、王士祯、汪琬、沈荃、曹尔堪并称“海内八大家”。
  程可则是清初较早在中原建立影响的岭南诗人。在任京官期间,长期与王士祯、王士禄、汪琬、刘体仁、董文骥、李天馥、陈廷敬、宋荦等名流结社,诗酒往还。又与冒襄、曹溶、龚鼎孳、王庭、宋琬、陈维崧、朱彝尊等诗人交游,把诸岭南诗人介绍给这些诗界名流,对岭南诗人与海内诗人的创作交流活动起了较大作用。
  来源:《禅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