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江:用“活”档案讲“活”历史 写好“存史资政育人”文章

2022-11-02 来源:本网原创稿

  黑白的历史照片、泛黄的陈年真迹、厚重的文件资料……一份档案就像解开一段陈年往事的ID密码,承载了记忆,见证了历史变迁,刻下了时代烙印。档案,在古代是编史修志的重要材料,在当今是史学研究的资料,同时还是资政育人最生动最具体的教材。如何发挥好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作用,推动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为服务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撑?近日,南方网、文史广东网记者就这一话题专访了省政协委员、省档案馆馆长陈华江。

  科学推进档案开放利用

  满足公众利用需求

  “我国档案工作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自有文字以来,历代就有将执政情况、重大事件记录存档的做法,档案因内容和形成单位不同,致使其称谓很多,如书契、文书、簿书、案牍等等,直至清代初期,才出现‘档案’一词。”谈及档案的历史和重要性,陈华江介绍道。春秋战国时期的《易传》有言“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档案),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唐代《唐会要》有言“铨选之司,国家重务,根本所系,在于簿书(档案)”;明代《大学衍义补》有言“散之各所则难为管理,不置簿书(档案)则无所稽考”。档案出现后的首要功能是资治、辅法、治官、察民,而客观上则是保存了历史,传承了思维理念,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借鉴和启迪,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

  今年7月4日国家档案局印发《国家档案馆档案开放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重点围绕便利公众利用开放档案,在拓展档案利用渠道、简化档案利用手续、改善档案利用服务条件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陈华江表示,贯彻落实好新修订档案法,对科学推进档案开放工作,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推动档案工作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档案开放是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办法》的指引,省档案馆将持续加强与档案主管部门、档案形成单位或移交单位的沟通协调,研究档案开放审核会同机制的具体办法,细化档案开放审核责任分工、工作流程和标准规范。同时,做好规章制度的衔接对接,修订完善馆藏开放档案利用办法等,建立符合《办法》要求又适用于省档案馆实际的档案开放利用制度体系,为各单位和人民群众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档案开放成果,推动档案开放工作不断取得新进步新成效。

  用“活”档案讲“活”历史

  写好“育人”文章

  如何利用档案,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省档案馆近年来积极探索的内容。陈华江认为,“育人”是档案工作的重要职责使命之一,用“活”档案,讲“活”历史,将原本深藏库房的档案资料以新手段呈现,有利于生动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奋进历程,打造一批为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喜闻乐见的多媒体产品,激发大众对档案文化的兴趣。

  陈华江介绍,近年来,省档案馆通过组织举办“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档案文献展”“广东脱贫攻坚档案文献展”两个大型展览,展示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展示广东省精准扶贫以及对口支援的重大成就和成功经验。展览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重温百年党史,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发挥了积极作用。两大展览全省累计接待参观单位1.5万个,参观人数超过20万人次。此外,省档案馆利用馆藏优势,组织出版广东党史人物传记《梁广的革命人生》,宣传广东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具有重要价值;与省直机关工委《跨越》杂志社合作推出“红色南粤”专栏,进一步发挥好档案在党史和新中国史教育方面的独特作用,刊发《烽火中的东江纵队》《中共三大:国共第一次携手合作》等11期文章,生动讲述广东的党史故事,宣传馆藏红色档案,传播广东红色文化。

  此外,省档案馆积极探索新科技新形式,陆续推出H5云展览、现场VR体验、智能答题器、多功能体验厅等高科技模式,寓教于乐,“解锁”青少年校外实践活动新形式。通过沉浸式的档案体验活动,推动红色文化与青少年思政教育实现有机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效,广受学生和家长好评。今年恰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省档案馆与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省少工委、广东省团校联合共建“广东省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和“广东省团校(广东青年政治学院)教育基地”,进一步为青少年学生参与思政教学社会实践锻炼拓宽了渠道,引导他们利用红色档案资源深入学习“四史”,教育青少年赓续红色血脉、发扬光荣传统,努力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