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申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2022-08-25 来源:本网

  暑期进入下半场,潮州古城热度不减。游客流连下东平路上的小吃店,走进大师工作室感慨潮州工艺的巧夺天工,入夜后在广济桥旁早早守候绚丽的灯光秀。潮州古城所在的潮州文化(湘桥)生态保护实验区以“传承潮州文化,展现城市魅力”为口号,正全力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展示潮州保护非遗、保护潮州古城文化生态的成效。

潮州文化(湘桥)生态保护实验区正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郑坚

潮州文化(湘桥)生态保护实验区正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郑坚

  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潮州古城时指出,“潮州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以潮绣、潮瓷、潮雕、潮塑、潮剧和工夫茶、潮州菜等为代表的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文化遗产体系化 国家级非遗17项、省级47项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并经文化和旅游部同意设立的特定区域,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牌有着重要的意义。

  潮州文化(潮州湘桥)生态保护区包含潮州市湘桥区全境,现辖太平、桥东等5个街道及意溪、磷溪等4个镇,52个社区居委会和120个行政村,面积为325.35平方公里,总人口为51.75万人。

潮州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共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6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7项、省级47项)。

  潮州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共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6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7项、省级47项)。

  潮州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共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6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7项、省级47项)。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代表性项目众多,四级名录体系健全,居民群众传承主体地位明显,潮州工夫茶艺、潮州菜烹饪技艺等众多文化遗产得到居民群众的文化认同并自觉参与保护传承。

  目前,潮州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11人,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2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77人;拥有国家级传统工艺工作站1个、省级非遗工作站1个、国家级基地2个、省级基地26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个。

  文化空间载体完整 千年古城生机勃勃

  潮州市1986年被评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区2.33平方公里(原城墙范围内)的历史风貌和“外曲内方、四横三纵”的街巷格局完整保留,其外围“三山一水一洲”的山水格局也得以保留,集合了四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古城区内传统和历史建筑占42%,完整集中了以“开元寺”为代表唐代寺庙建筑,以“许驸马府”为代表的宋代府第。

  古城区内传统和历史建筑占42%,完整集中了以“开元寺”为代表唐代寺庙建筑,以“许驸马府”为代表的宋代府第。

  古城区内传统和历史建筑占42%,完整集中了以开元寺为代表的唐代寺庙建筑,以许驸马府为代表的宋代府第,以黄尚书府、卓府为代表的明清代建筑,以太平路、义安路为代表的近现代骑楼街等。制定了《潮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潮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潮州古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法规和规划,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保持重点区域和重点场所的历史风貌。这些文物和历史建筑,都可以成为展示潮州传统文化的最佳载体。

  潮州古城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社区,古城内5.8万名原住民依旧在此居住和生活,传统早市、夜市、工夫茶等伴随了潮州人民数百年的生活方式随处可见,传统工艺木雕、潮绣等传承人都在古城内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各类非遗进校园、进历史街区的活动在这里开展,使得古城不只是一座古建筑的博物馆,更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古城。

  湘桥区是潮州文化旅游核心区,是首批“广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牌坊街获评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潮州古城成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潮州市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展现“古今辉映、诗和远方”历史文化名城魅力。

  依托潮州市丰富非遗文化和工艺美术资源,潮州在牌坊街打造20多个非遗展示馆,涵盖了潮绣、潮州木雕等17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创建“博物馆之城”,打造展览馆、艺术馆、大师工作室21家“博物馆之城”系列馆,挖掘整合文化生态区域范围内特色文化资源。

  非遗保护卓有成效 文化生态整体保护水平高

  致力基础研究,构建潮州文化基底。潮州组织编撰《潮州文化(湘桥)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建设非遗数据库,出版非遗名录图典,健全各级非遗名录体系,出版《潮州市湘桥区非遗集粹》《潮州市湘桥区非遗项目系列丛书》,出版潮州木雕、潮州麦秆剪贴画、潮绣、潮州菜等项目丛书,推动非遗保护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潮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潮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坚持“绣花”功夫,优化非遗保护环境。以“绣花”工夫推动潮州文化核心承载区——潮州古城保育活化,启动古城区旧西门街、南门义兴甲、许驸马府、太平路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投入资金近6亿元,实施21个微更新、微改造项目。实施“百家修百厝(祠)”,完成李厝祠、双忠庙、真武宫、唐伯元故居、下东平黄宅、黄尚书府、卓府等古宅修缮。鼓励修缮后名人古宅、家祠宗庙活化利用为景点或文化活动场所,真正让文物“活”起来,以古城公房和古民居建筑为依托,辟建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工夫茶艺等潮州非遗项目展演展示场所。

  只有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非遗才是真正“活着的”非遗。潮州组织非遗公益培训,举办多场次潮绣、剪纸、潮彩、潮剧、木雕等非遗公益培训班,积极培养非遗传承人。连续10年开展“暑期艺术欢乐季”免费培训班,涵盖潮州大部分非遗项目,至今开办400多班次,受益学生数万人次。

  近年来,潮州不断推动非遗进校园。邀请木雕、潮绣、潮州小食、潮州花灯等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大师进校园授课展演,举办非遗校园巡回展览、古韵遗风艺术沙龙等活动,提高非遗保护传承的关注度和影响力。编撰了《潮州歌册培训班》《幼儿园传承与发展本土文化课程资源的实践研究》等教材,重点培育湘桥区实验学校(麦秆画)、湘桥区昌黎路小学(花灯)、 湘桥区城南小学(陶艺)等一批重点学校。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