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博物院重磅上新,“赵佗”铜印将短期展出

2023-05-19 来源:本网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秦汉南疆——南越国历史专题陈列”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开幕。

  本展览是南越王博物院建院后首个基本陈列,共展出200余件(套)精品文物,站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视角,通过展示广东、广西地区秦汉时期(尤其是西汉南越国时期)遗址和墓葬的出土文物及考古发掘材料,结合史籍相关记载,带领观众见证岭南地区逐步发展、并最终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赵佗”铜印将短期展出

  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李秋晨介绍,上海博物馆藏“赵佗”铜印将在展览中进行短期展出,这枚印章为秦代和西汉早期常见私印形式,鼻钮,印面为阴文,自左而右横向排列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它与我们熟知的南越王赵佗有何联系?如何流传到今天?古史记载,赵佗下葬时丧车四出,以使人无法确定他墓葬的确切位置,印章对判断赵佗墓的所在能否提供帮助?“赵佗”铜印的到来,引发了无限遐想。

  在开幕式现场,南越王博物院推出了展览配套的全新AR眼镜智慧导览服务。该技术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在真实的场景上叠加图文、多媒体、三维模型等数字资源。观众戴上AR眼镜,在对应点位前便可自动触发内容,使文物和场景瞬间“活”起来,获得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博物馆日当天,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新展览。

博物馆日当天,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新展览。

  展览弥补原有陈列空白

  为何新增常设陈列?

  据介绍,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原有基本陈列“南越藏珍——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陈列”,以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南越文王赵眜墓的出土文物为核心,按器物的材质、类型、功用等予以展示,但对西汉南越国整体历史面貌的叙述相对不足。故而新增“秦汉南疆——南越国历史专题陈列”作为王墓展区的基本陈列,以期搭建历史框架,对南越国的历史背景进行全面系统的描述。

银盒  南越文王墓出土  南越王博物院藏

银盒 南越文王墓出土 南越王博物院藏

  值得一提的是,在“秦汉南疆”展览中展出了多件反映南越国社会生活的代表性文物。

  比如这件“华音宫”铭款器盖残片。“华音宫”未见于史籍记载,应是南越国自主设置的宫殿。其宫殿名或与陆贾出使南越、修复汉越关系、为南越王赵佗带来了中原故事——“华夏之音”有关。“其命名寄托了南越王赵佗对中原故土的思念之情,因此意义不凡。”李秋晨说。

“华音宫”铭款器盖残片 南越国二号宫殿基址出土 南越王博物院藏

“华音宫”铭款器盖残片 南越国二号宫殿基址出土 南越王博物院藏

  记者注意到,展柜中还特意同时展出了4件“蕃禺”越式铜鼎等器物,可见到“蕃禺”字样。据介绍,岭南地区曾多次出土刻有“蕃”或“蕃禺”的秦汉时期器物。“蕃”古通“番”,“蕃禺”即“番禺”,是秦代南海郡治、西汉南越国都城所在,也是考察广州建城历史的重要见证。

“蕃禺”越式铜鼎。

“蕃禺”越式铜鼎。

  “在以往的陈列中,我们将这些铜鼎仅作为出土的炊具展示,观众很难从中寻找到这些文字细节,去读懂背后的历史含义,所以这次特意将这几件有字样的铜鼎器物放在一起展出。”李秋晨告诉记者。

错金铭文铜虎节  南越文王墓出土  南越王博物院藏

错金铭文铜虎节 南越文王墓出土 南越王博物院藏

  知多D>>

  1953年起,为配合城市建设,广州开始大规模考古发掘研究工作,其中秦汉考古是广州考古的重点工作,南越文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是广州秦汉考古的重要发现,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也是反映两广地区秦汉时期历史文化进程的代表性遗址。

  2006年、2012年,由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文王墓等组成的“南越国史迹”和“海上丝绸之路·广州史迹”分别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6年,南越文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首批申遗遗产点之一。2021年,“广东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王墓”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秦汉南疆——南越国历史专题陈列”正是围绕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文王墓及相关出土文物,铺展开南越国风云激荡的历史。

  建院后,南越王博物院对各场馆进行精细化运营管理,对两大展区均进行了全面的改造提升,以期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在这项工作中,坚持把展陈空间的改造作为重中之重。

  2022年,博物院启动了王宫展区临展厅的改陈。改陈后的临展厅进一步丰富了展览内容,从内容、展线、灯光到形式上都有新的突破。“秦汉南疆——南越国历史专题陈列”是南越王博物院展陈空间的再次重磅升级。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