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败退台湾,中共地下党如何保住“雷达”利器?

2021-08-23 来源:本网原创稿

  1948年底,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面对这种形势,蒋介石集团开始密谋将部队、装备、物资和重要企业的设备向台湾转移。而在撤离的名单当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军事部门,那便是拥有着高精尖装备的雷达研究所。

图片

图:国民政府国防部雷达研究所

  雷达,又被称为“千里眼”,是防空作战中的利器。当时的中国,并没有能设计雷达的科研团队,那么这个雷达研究所是从何而来的呢?

  原来,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了日本遗留在中国的百余部雷达,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雷达研究机构。

图片

图:二战时期的雷达

  这些高精尖装备自然引起了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注意,大家深知雷达在军事应用上的重要性,如果国民党将雷达装备和人才全部带走,未来将是个巨大的威胁。

  于是,在南京地下党组织的授意下,一位名叫张叶明的进步青年秘密潜入了雷达研究所。

  张叶明,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巧合的是,他的父亲和雷达研究所的副所长叶彦世是同学。既是故交之子,又是雷达研究所急需的人才,对于张叶明的加盟,叶彦世很是欢迎。

图片

  张叶明发现,雷达研究所的大部分技术人员在政治上持中立态度,由于他们又多以江浙人为主,对迁到台湾的决策很是抵触。他找准时机,开始悄悄对他们进行策反,不露声色地传播起共产党的政治主张。

  渐渐地,在一些进步分子中间产生了一个对策,那就是暂时先迁往离南京不远的杭州避难

图片

  雷达研究所里有不少技术人员毕业于杭州的浙江大学,此时的浙江大学正是杭州市地下组织活动的大本营。如果雷达研究所能迁到杭州,地下工作开展起来必定也会更加方便。

  然而,国民政府国防部并没有同意雷达研究所暂避杭州的申请。正当雷达研究所的员工在为南迁发愁时,传来了一个令他们高兴的消息:由于一些国民党军政要员们急于南逃,已经将雷达研究所的舱位全部抢占。无奈之下,国民政府国防部只好同意了将雷达研究所暂时先撤到杭州,之后再逐步往南搬迁的计划。

  1949年1月,雷达研究所1156箱器材、6台雷达和大小车辆,以及百余名工作人员迁往杭州,南京仅留17人,组成留守处,看守一时无法运走的器材。

  经过一番波折后,雷达研究所的设备及人员终于如愿迁到了杭州。

  一到杭州,张叶明就前往浙江大学,联系上了地下党员谷超豪。

图片

谷超豪 中国科学院院士:

  党组织认为这是比较重要的工作,我就花了比较多的力量来研究雷达所的问题,把广大的职工都团结起来,把国民党反动的党代表孤立起来。那么当时要他们再撤退的时候,他们不肯再撤。

  不过,中共地下党组织并不知道,此时在雷达研究所里,还有另一个人也在竭力阻止雷达研究所南迁,那便是雷达研究所的所长——葛正权。

图片

图:国民党雷达研究所所长葛正权

  雷达研究所撤到杭州后,国民政府国防部第六厅看到他们并没有继续南迁的打算,大为光火,来向葛正权下最后通牒。

图片

  王世杰 时为国民党雷达研究所起义人员:

  第六厅还是要求继续迁移,撤退到台湾,从旱路上走,拿汽车运,不走就要把它炸掉。

  令人意外的是,在这种危急的情势下,葛正权对国民党政府搬去台湾的命令却仍然置之不理!

图片

图:在美国留学时期的葛正权

  原来,葛正权是一位从美国留学回来的爱国科学家,他曾系统地学习过雷达技术,对新式武器有着极大的科研热情。

  然而,在国民政府一次次暴露出它发展科学的欺骗性后,葛正权内心的失望与日俱增。最终,他改变了立场,做出了一位爱国科学家应有的抉择。

  为防止有人来搞破坏,雷达研究所里的年轻人还自发组织站岗巡逻,展开了护所行动。

图片

  王世杰 时为国民党雷达研究所起义人员:

  一个人拿着一支三八式日本大步枪,一把刺刀,也没有子弹,24小时保卫。要出去有口令,口令都是我们雷达的代号。

  全所上下团结一心,盼望着黎明的到来。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强渡长江,占领南京,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终于被推翻。5月3日,古城杭州宣告解放。

  同时,一份特别的报告被送往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委员会,这便是来自雷达研究所的申请接管的报告。报告里不仅陈述了雷达研究所希望被接管的愿望,还简要介绍了雷达研究所的建立过程以及所持有的雷达装备。

图片

  正是这份凝聚着起义人员和地下组织共同努力的接管报告,为这场惊心动魄的起义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5月4日,杭州市军管会派航空处接管了雷达研究所,中国唯一的雷达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终于成功回到了人民手中。

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雷达研究所迁回南京。

  雷达研究所的成功起义,既为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保留了人才和装备,也为新中国雷达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图片

  来源:CCTV国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