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广东省早期岭南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展示暨磨刀山遗址考古发掘十周年活动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本次成果展示活动以“穿越磨刀山 探寻岭南源”为主题,聚焦早期岭南探源工程重大项目,展示早期岭南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让人眼前一亮。
广东举办早期岭南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展示暨磨刀山遗址考古发掘十周年活动
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历史研究院时强调:“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
去年10月,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广东发布《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科学研究计划》,提出以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英德青塘遗址、英德岩山寨遗址等考古遗址为研究重点,实施岭南旧石器文化与远古人类演化、旧—新石器时代过渡、岭南地区中国化进程等三个重大课题。同时,广东省牵头联合周边六省(区)申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岭南地区文明化进程”重大项目,推动早期岭南探源工程与国家重大研究项目接轨。实施早期岭南探源工程,也是广东持续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磨刀山遗址发现填补了旧石器考古广东区域的空白
过去一年,在填补旧石器时代考古广东区域空白的磨刀山遗址周边南江流域开展新一期的考古调查,新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30处,其中还包括洞穴类型遗址及动物化石地点。这些新发现为探寻更丰富的远古人类与文化遗存、更好地复原岭南远古环境与社会提供了重要新线索。
同时,英德岩山寨遗址的考古成果清楚反映了最迟在距今5000年左右岭南社会开始加速分化,出现岭南地区最早的复杂社会,实证在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古国时代”,岭南已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展了对于多元一体中华文明时空格局的认识。此外,在珠三角和粤东地区的考古发掘项目也取得了多个重要收获。
磨刀山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为“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随着探索岭南文明化进程考古不断取得新成果,系统梳理广东从旧石器时代至秦汉之际的人类与文化发展历程,通过最新的研究理念与技术获取复原早期岭南社会的丰富信息,科学阐释岭南地区古人类起源与演化历史、岭南早期文化与社会发展道路及机制、岭南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历史进程中的贡献、岭南在中华文明对外交流重要地位的历史由来等关键问题。这不仅进一步增添了岭南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分量,而且更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
磨刀山遗址考古发掘出的石制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始终高度重视加强文化强省建设。深入开展早期岭南探源工程,对于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具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按计划,此项工程第一阶段实施时间为3年。在工程启动实施的首个年度,取得一系列最新的田野考古与研究成果,为推动实施早期岭南探源工程奠定了扎实基础。今年,广东在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方面明确提出,深入实施早期岭南探源工程,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这是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担当作为。未来,随着早期岭南探源工程持续深入推进,必将会有更多更精彩的发现,岭南文化也必将以其独特的魅力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来源:广东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