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科技激活古籍:读者可云端“漫游”明嘉靖黄佐版《广东通志》

2025-04-25 来源:本网

  文化和旅游部在2025年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中提出“科技赋能图书馆服务升级”的主题,号召各地各级公共图书馆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和全民数字素养提升中的作用,推广普及促进全民阅读的新技术、新载体、新设施、新场景、新服务。

  在此背景下,明朝嘉靖年间黄佐纂修的《广东通志》历经两年的系统性数字化加工整理,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以下简称“中图”)于4月23日正式发布上线。

  该项目运用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等前沿技术,将明嘉靖年间的岭南官修通志转化为可检索、多呈现的“活态”资源。

  科技赋能,让千年文脉活起来

  《广东通志》(黄佐版)体例严谨、考据详实,全面涵盖广东的山川地理、职官制度、科举人物等内容,是研究岭南文化的重要文献。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以数字技术为突破口,通过高清影像扫描、OCR全文识别、智能标引等手段,构建了一个包含原文影像、识别文本、知识点解析及关联图谱的立体化数据库,使古籍突破时空限制,焕发新生。

  据介绍,围绕“知识活化”目标,该项目实现了三大核心突破:

  一是系统性知识标引:按原著内容划分为图经、事纪、表、传、志、录六大板块,对职官脉络、科举人才分布等史料进行深度挖掘,形成了可检索分析的岭南文化“基因库”。

  二是多维度知识图谱:借助AI技术抽取人物、职官、地名等实体,构建跨时空知识网络。

  三是跨时空智慧检索:用户输入关键词,即可在数字化文献中秒级查找相关信息,无论是地名沿革,人物事件、还是风俗物产,都能实现“一键穿透千年”。

  深度激活,更好利用古籍文献

  中图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数字化成果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对古籍文化价值的深度激活。

  对学者而言,该平台成为学术研究“加速器”,全文检索功能极大提升了科研效率;对公众而言,知识点呈现、可视化图表等形式更便于当代人阅读理解古籍文献;对社会而言,志书中蕴含的丰富岭南文化元素,借助数字化传播,凝聚了更深层的文化认同。

项目页面截图

  本次《广东通志》(黄佐版)发布上线,是中图在古籍数字化工作中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未来,中图将持续推进古籍数字化和活化工作,让读者能够更好地利用古籍文献,让文脉在数字时代生生不息。

  即日起,公众可通过中图主页网站访问《广东通志》(黄佐版)数字化成果,体验云端漫游古籍的文化之旅。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