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锋: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乡愁

2019-11-25 来源:本网原创稿

  乡愁,对于步入工业文明的人来说,是一种已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那么,在处于急剧社会转型的中国,怎样才能更好地唤起人们的文化记忆呢?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不仅引发了一场颠覆性的传播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在互联网时代,文化乡愁的展现和传播产生了难以想像的巨变。这两年,寄托着中国人乡愁的传统文化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等,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短视频、动画、H5小游戏等形式,在网络上火爆起来。今年的清明节,人民日报客户端、南方+的新媒体节目就有五六档,吸引了众多的受众。可见,用互联网新媒体的语言将文化乡愁讲好讲活,一样可以吸引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在互联网时代成为网红,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如果宽泛一点理解乡愁,中国的传统文化、古物古迹都寄托着中国人几千年的信仰和情结,我们借助互联网,采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以新媒体的表现形式实现各大博物馆文物古迹的活化和创新表达,就可以有效地唤起中国人的乡愁,给他们带去温暖的拥抱和安慰。从火遍网络的抖音《文物戏精大会》,到《国宝会说话》在互联网走红,都可以印证这一点。五月下旬故宫网红院长单霁翔到广州开讲座时座无虚席的盛况,也很能说明问题。
  总之,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乡愁,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个新平台,得到丰富多彩、活灵活现、别具一格的展现和传播。我们的文化建设应该热情拥抱互联网,鼓励更多的地方建设网上博物馆、网上纪念馆等,以互联网新媒体展现和传播文化乡愁,让文化乡愁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引人入胜;鼓励更多人在网上相聚,抒写文化乡愁,延展文化记忆,守护文化传统并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属感。

 

  文/杨兴锋
  来源:古村文化研究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