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下元节”

2021-11-23 来源:本网

此时辛酉初冬,下元望夜逢甘雨。

麦苗滋长,深根固蒂,多欢少虑。

念道无灾祸,圣贤佑众,生无苦遇。

天元将末,群仙庆会,功全行,朝元去。

别有天宫宝所,了真修、得升云路。

六铢衣挂,清平福救,九玄七祖。

归去无生老,自然性,明今达古。

各全家奉道,始终莫变,管如庞许。

——刘处玄《水龙吟》

  这首《水龙吟》是由宋金时代的道教代表人物刘处玄创作的,字里行间吐露着极具玄妙色彩的宗教意蕴,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下元节之缘起、盛行与淡化的必然因由。

  下元节,是冬季刚刚开始的时间段落里的一个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十月十五日,主要习俗活动围绕着酬神、祭祖与感恩展开,跟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中的“三官”信仰有着很大的关系。

  下元与水官

  “三官”属于道教的神仙谱系,源起于对于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据《仪礼·觐礼》记载,诸侯觐见天子时,要举行祭天、祭地和祭水的仪式。东汉张陵创立五斗米道,将天、地、水的自然神人格化以祭祀,并创立“三官手书”的办法给人治病或是进行忏悔。在道教文化的不断发展中,三官的祭祀时间也逐渐制度化。约在北朝时期,发展出“三元”的概念,并将三官与三元相配: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主祀天官;七月十五日为中元,主祀地官;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主祀水官。传说三元日为三官诞生的日子,道教会建三元斋进行祈祷。

  其中,农历十月十五为水官诞辰日,也是水官解厄之日,也就是水官根据考察报奏天廷,为人解厄的日子。所以,除了道教信徒之外,老百姓们也逐渐加入到下元节酬神谢天的队伍中来。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十月,玄宗下令十月十四、十五为下元斋日,官民禁止宰杀、渔猎等并进行素食,说明此时的下元节已经具有了严格的禁令,并影响到了老百姓的物质生产与生活。另外,祭祀水官大帝也与我国为时已久的农业生产活动有关,水与农业生产关系尤为重大,所以各地都有祭祀水神的仪式。比如,福建莆田一带的下元日,家家户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庄稼地庶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

  下元与灯

  与上元节的灯会、中元节的河灯一样,下元节也有灯的身影存在。据北宋吕原明的《岁时杂记》记载,开宝元年(公元968),宋太祖下诏设中元张灯三夜,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宋太宗设下元灯,依中元例张灯三夜。不过,这种习俗事实上也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淳化元年(公元990),太宗又下诏停止了中元、下元张灯的惯例。但是,在下元节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杂糅了包括佛道及民间信仰在内的各种元素,明清以后直至民国年间,有些地区在下元节不但会举行三官会,民间也有持斋诵经的人。根据清代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代北京地区的下元节主要在庵观寺院进行,这些地方一般夜悬天灯,黄幅上书:冬季唪经祝国裕民百日期场。也就是说,课经从这一年的十月十五至次年正月廿五日刚好一百日。信奉佛教的人则选择送香烛、奉斋供。而据《清嘉录》记载,在苏州遇到三元日,士庶会到三官行宫奉香火,归来时手持灯笼,上书“三官大帝”,红黑相间,悬挂到自己家门上,可以解厄。

  瑶族还有一首《下元灯歌》:“曲子乐了鼓纷飞,下元灯献到坛儿。十月十五下元灯,点在灯堂侍春儿。今日弟子受戒会,师灯照你成聪儿。照你三十六节骨,照你全身如明日。”这首灯歌出自瑶族蓝靛瑶支系,流行于云南省麻粟坡蓝靛瑶聚居区,内容依然与宗教信仰有关,是燃点下元大师明灯时所唱的歌。据学者研究,蓝靛瑶的宗教信仰部分受道教影响,此下元灯歌当也在此列。

  下元与寒衣

  下元节还有一个极易杂糅的节日——十月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十月初一“寒衣节”。由于时间相距很近,而且节俗又都包含有祭祀的成分,民间很容易将两者混为一谈。比如据文献记载,河北清苑:“下元剪纸为衣,上墓,曰送寒衣”(明嘉靖年间《清苑县志》);河北固安:“十月朔,为下元节,祭扫先茔,剪楮为衣,裹以纸钱焚之,谓之送寒衣”(清咸丰年间《固安县志》);四川涪陵:“(十月)十五日,道家谓水官解厄之辰,士民祀祖先,以纸剪衣服焚之”(民国年间《涪陵县续修涪州志》)等等。事实上,十月朔和十月望两个时间节点集中在刚刚转入冬季的时候,两者都可能会是这一年冬天的第一个节日,人们进行祭祖与赈孤的活动无疑是对另一个世界的告慰,希望在未来很长一段的寒冷里,彼此惦念、互相取暖。

  在中国传统节日的脉络里,自然物侯、天体运行、宗教信仰以及故事传说如同盘根交错的枝干般共生共长着,很多节日由于其中某一种认知或是几种认知而被更多地传播和传承。与此同时,也有一些节日因为所汲取的营养难以持续而渐渐萧疏。人们对于未知境况的担忧与剖析(无论这种剖析是否具备科学性)必然可以激起一种信仰、一个节日或是一些习俗的产生与传播,但是一旦有可以相提并论甚至更优的选择时,有些信仰、节日和习俗便会在历史的长河中销声匿迹,唯一不变的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景及由此激发的、建立新的信仰、节日和习俗的智慧。

  参考文献

  《太平御览》,【宋】李昉等,中华书局2011年版。

  《陔余丛考》,【清】赵翼,中华书局2019年版。

  《帝京岁时纪胜》,【清】潘荣陛,北京出版社1961年版。

  《清嘉录》,【清】顾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作者简介:

  郑艳:山东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民俗学博士,主要从事民间文学与文化研究。

  来源:北师大民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