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说中国是一幅画出的不类人间的图,则各省的图样实无不同,差异的只在所用的颜色。黄河以北的几省,是黄色和灰色画的,江浙是淡墨和淡绿,厦门是淡红和灰色,广州是深绿和深红。”
今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距离鲁迅1927年来广州的253天,已经过去了整整94年。鲁迅之于广州,正如他所说,是“深绿和深红”的结合,有平静、温柔与浪漫,也有彷徨、动荡与革命。
9月12日下午,楠枫书院举办“岭南文化新讲之三:革命与生活——鲁迅在广州的日常”公益讲座,闽江学者、教授、华南农业大学中文系主任傅修海带您重读广州鲁迅,重温广州历史。
“闽粤行后,经验更丰”
1927年1月18日午后,鲁迅抵达广州黄埔,同年9月27日下午启程离开广州。鲁迅说:“闽粤行后,经验更丰。”
按照鲁迅自己的想法,他来广州想做两件事,一件事是他公开说的,就是“与创造社联合起来,造一条战线,更向旧社会进攻,我再勉励写些文字”。另外一件事情也不言而喻,就是跟许广平在广州团聚。
“从北京到厦门再到广州,人们对于鲁迅的认识是什么呢?就是三点:第一,他叛逆;第二,他是权威;第三,他是战士。”傅修海表示,来广州的鲁迅主要做了四件事。
首先是演说。鲁迅说他不擅长演说,演讲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鲁迅在广州做的最多的就是关于革命的演讲。而且鲁迅是绍兴人,他的口音重,广州人很难听懂。
第二是教书。鲁迅其实很想教书,也很想教好书,中大还给他安排了课程表,一周15节课,15节课还不是同一门课,是4门课。教学任务很繁重。
第三是做中大的教务处主任。鲁迅好像也不太反感开会,他的日记里面记了大量的开会,这个应该跟鲁迅之前在教育部当过很多年办事员有关系,他对这一套也能够接受。
第四就是写了很多东西。他4月中辞职,9月份才离开广州,这5个月不到的时间里面产出了大量的东西,序文6篇、译文附记3篇、札记3篇、通信3篇、其他2篇,演讲7篇、杂文27篇、历史小说1篇,书就有4种(《野草》、《朝花夕拾》、《小约翰》、《唐宋传奇集》)。
“很有意思的是,鲁迅还在广州办了一个书店,叫北新书屋,这个书店开了效果也不好,鲁迅8月15日把这个书店关门,亏了80块钱。”傅修海说。
吃喝玩:鲁迅在广州的日常生活
革命与生活,是彼时知识分子的常态,也是人间日常。
鲁迅在广州有革命的一面,但他也是来过生活的,他原本想得很好,跟许广平汇合,基本上人生就进入了正常的轨道,不再是一个人了,而是有了家庭。
周令飞说,“在许广平的陪伴下,鲁迅迎来了他一生中最柔软的时期,也是最浪漫的时期”。鲁迅在广州游小北、到东郊花园小坐、游海珠公园、游毓秀山、到中大北门外的田野郊游、游沙面……
“阅市就更多了,那时候跟恋人在一起最大的节目就是阅市,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压马路、逛街。”傅修海表示,当时鲁迅的日记里出现大量关于逛街、阅市的记录,比如8月2日跟许广平和他妹妹一起到高第街参观七夕各种各样的东西,还买了书;8月4日就是七夕,等等。
当时比较高端的娱乐就是看电影,鲁迅的日记里面记录在广州看了8次电影,而且还写了一些杂感,有一篇叫《略论中国人的脸》,就谈到他看电影的一些体会。
食在广州,这也是鲁迅一到广州最大的印象,他对广州的饮食非常有好感,尤其是点心,特别喜欢早茶。他在这方面的记录非常多,什么国民餐厅、福来居、妙奇香等等。
鲁迅在广州也带火了两家照相馆,他照相不太多,日记里只有两次。最著名的就是1927年8月19日他和许广平、廖立峨、何春才到西关的图明馆照相馆拍照。
鲁迅在广州还迎来人生的两大转折:一个是世界观的转型,一个是职业生涯的转型。傅修海表示,这两个转型不仅对鲁迅的一生产生了影响,而且对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史、思想史也产生了影响。
“总体来说,鲁迅对于广东人和岭南文化,好感度应该说是比较高的。”傅修海说,细细思量鲁迅在广州的253天,我们会在历史的褶皱与生活的烟火中,发现有温度的广州生活,看见实实在的、有态度的历史,体味朴素绵密的、有生命的人间世。
羊城晚报•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