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美术馆主办的“交融的激流:广州影像三年展2021”在广东美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由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担任总策划及文献策展人,赫拉尔多-莫斯克拉、超图像小组(董冰峰、向在荣、滕宇宁)、杨北辰担任主题展策展人,邀请来自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60位艺术家参与。
展览覆盖了美术馆3层12个展厅,每一层都由一个独立主题构成。
步入一层展厅,仿佛是闯入了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和俄罗斯冬宫的仓库。毕加索、委拉斯凯兹、高更等艺术大师的作品就这样看似随意地堆叠在一起,普拉多博物馆镇馆之宝《宫娥》甚至藏在了好几幅画作的后面。
《大师之作潜入美术馆——人民的美术馆》
这件《大师之作潜入美术馆——人民的美术馆》通过复制,形成了名作与普通人之间的有趣映射,也恰好切合了这一层的主题“我们,集体”。小南也觉得,这件作品也是对观者“眼力”的考验。你能认出哪些作品?
“我们,集体”由董冰峰、向在荣、滕宇宁所在的超图像小组策划。他们邀请艺术家、电影导演和其他领域的文化实践者,以各自的方式重组时空线索,呈现人与人之间如何通过不同方式聚集起来。
《轻》
以木刻见长的艺术家刘庆元在9分8秒的作品《轻》中,结合了木刻与影像,利用大屏投影出一张张对比鲜明的黑白影像,让观者也仿佛置身于历史长河之中,感受时代与自然留下的瞬间印象。
《蜻蜓之眼》展示场景
艺术家徐冰则带来了一部没有主角、没有摄影师的试验性艺术电影《蜻蜓之眼》。电影全片通过监控摄像头、网络直播录下的种种素材拼接而成,讲述了女孩蜻蜓和技术男柯凡的爱情故事。
展厅中还有一个摄像头对准了观众,每个走入展厅的人,也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
《烈焰之下静水深流》
水与火是否可以沟通?水与火是否可以交融?走上二楼,映入眼帘的便是在喷泉中熊熊燃烧的烈焰景象。
朱利安·查理埃的作品《烈焰之下静水深流》十分精准地回扣了展览主题“交融的激流”。在作者看来,不同观点的交流与融合正如水与火,它们必然相遇,也必然在碰撞中显出激流的样子。
《圣地》
这一层的主题是“前沿心智”。策划者杨北辰意图在真实与想象之间、时间的深度中,讨论人与自然新的边际前沿。
在这里,观者可以随着创作者一起化身美人鱼,潜入北冰洋海底;可以在玻璃装置的拥簇之下,感受大漠无垠;也可以做一个亚马逊河上的打鱼人,为每一次渔获雀跃。
这一层的展厅仿佛是一间微型影院,寂静、黑暗的展厅让观众沉浸在作者构建出的氛围之中。这是在手机、电脑观看视频无法比拟的观展体验。
《AIKE:巴提纳许湖》 阿尔贝托·大卫·费尔南德斯
由赫拉尔多-莫斯克拉策划的“全球景观”单元则从科学和其他太空图像出发,展示了来自不同纬度的当代摄影师和影像艺术家对景观的多样化表现。
西班牙摄影师费尔南德斯将镜头对准了冰川与荒野。他在罕无人烟的地方不断地寻找人类的痕迹。一条公路、几个水箱,平日司空见惯的物品孤零零地躺在野外,显得非常突出。
《我们都由星星组成》 格兰达·莱昂
据主办方介绍,这次展览的三个单元从物理空间上形成由下至上、从宏观到微观,从过去、现在到未来,多层面、多维度深入探讨人与人、科技、自然生态之间的复杂关系。
本次展览还以主题展与文献展结合的形式呈现。通过对“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展、三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的回顾与梳理,文献展回溯了广东美术馆立足于媒介现象发展的观察与思考,勾画出中国当代影像艺术的实践与研究的学术脉络与思考路径。
同时,展览以文献为线索呈现历届策展人的策划指向、思想厚度与广东美术馆的学术面向与文化立场,为观者提供一个相对连贯的学理线索。
策展人王绍强表示,广东美术馆希望通过展览建立一个临时的“场域”,为“交融合作”于此的关于“时代记忆”的图像、自然图像和科技图像彼此联结,为产生新的对话形成可能。
展览将持续至5月30日。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