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穿越”到90年前!广美学子用画笔复刻红色记忆

2021-04-02 来源:本网原创稿

  近日,由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主办的“红色记忆”课题创作展在大学城校区拉开帷幕。
  据悉,本次展览共展出素描、油画静物作品共82件,灵感主要来自于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汕头中站旧址陈列馆所展出系列“红色展品”。
  重走“中央红色交通线”
  “各种景和物让人有种时光倒流的错觉,在展馆中穿过岁月的长河走进了历史,我更真切地感受到当年隐蔽战线情报工作的艰难和危险性,再一次感叹老一辈革命家的勇敢和伟大。”绘画艺术学院研究生陈一萌告诉记者。
  2020年8月,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兼绘画艺术基础部主任罗奇老师带领二十余名师生赴汕头梅州等地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考察与写生创作,参观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汕头中站旧址陈列馆、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
  馆藏的这些“红色展品”中既有运送到中央苏区的军需物资、药品,也有我党地下工作者所使用过的物品、通信设备等。“参观展览馆期间,我们细致留心倾听工作人员介绍,无间断拍照记录,生怕错过任何信息。展品中,电报机、缝纫机、相机、药物器皿、书籍、钱票……烙印着革命历史痕迹,当年这里是进行重要的情报工作和革命信息交互的驿站,猜想当年一定危机四伏、瞬息万变,而革命先辈们一定是镇定从容、毫不畏惧的。” 研究生杨文兴说。

蒋方馨《发报机》纸本素描

  “中央红色交通线”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上海)与中央苏区(中央革命根据地)联络的南方交通线,全长3000公里,曾经是中央苏区与外界联络的唯一通道。自1930年至1934年红军长征前夕,包括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陈云等263名中共党员通过这一条由上海,经香港—汕头—大埔—清溪—永定进入苏区的交通线进入中央苏区。中央红色交通线汕头中站是中央交通线上的重要枢纽,是中央交通局在汕头建立的直属绝密交通站。中央红色交通线汕头中站还向中央苏区传递大量重要情报和输送大批的军需物资,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2015年1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柯常忠《红军布鞋》纸本素描

  画出来的“红色记忆”
  来到展览现场,墙上整齐地挂放着学生们的优秀绘画作品,从缝纫机、煤油灯这样的生活用品到红军草鞋、发报机这样充满历史意义的文物,它们在学生的笔下栩栩如生,像划痕、锈迹这样的细节都被有意地展现出来,驻足凝视,仿佛可以从这些画作中“听”到它们所诉说的红色历史。

詹坚洪《碾药器》纸本素描

  “碾药器为当时上海中法药房汕头分号的用具,是中央红色交通线汕头直属秘密交通站的重要证物,真实地反映了地下斗争的日常生活细节。这件作品的立意,就是追溯还原当年革命战士进行地下斗争的艰苦岁月,弘扬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这幅纸本素描《碾药器》的作者詹坚洪向记者介绍,“为了最大程度还原碾药器的使用痕迹,我在它的浮锈蚀迹上面下了比较多的功夫,先用水彩把画面所需的底色铺好,再用彩铅进一步勾画细节,让画面更加真实。”

刘子怡《手摇电话》布面油画

  《手摇电话》是一幅布面油画,由刘子怡同学创作,她向小南透露,在绘画过程中她一开始使用的其实是白色背景,“在老师的建议下,我把背景换成了红色,普通的电话机开始有了活力,让人似乎看到它在抗战时大放异彩的样子。油画的质感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电话机与缠绕的电话线加强了疏密关系,颜色的轻重冷暖变化丰富了画的韵律。相信这幅画作会不断提醒我们铭记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高源《煤油灯》纸本素描

鲁晓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纸币》纸本素描

  【看展TIPS】
  时间:2021年3月25日至2021年4月10日
  地点: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E4空间及走廊展柜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