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劳动号子点燃奋斗激情

2019-10-18 来源:本网原创稿

    18日21时10分,广东卫视大型全新原创音乐文化节目《劳动号子》将燃情开播。不同于过往主打歌手或素人竞技,不同于以演唱方式为竞演核心的音乐节目,广东卫视又一档创新大秀《劳动号子》在全国首创了全新形式的音乐文化节目:以特定素材为主题,用劳动人民的歌曲来歌唱劳动人民,以微纪录片结合音乐展演(舞台秀)传播歌曲燃情的精神内核,艺术性强、传播度广、政治站位高。

  《劳动号子》将由王宏伟、戴玉强、陈思思、霍尊、萨顶顶、刘力扬6位实力唱将化身“时代号子手”,联袂20多位神秘飞行嘉宾,唱响大江南北的劳动金曲,歌颂劳动之美,引领全民“找号子、唱号子、传号子”的新时代文化潮流。

  呼应新时代诉求助燃追梦人激情

  这不是一档简单的歌曲演唱类节目,而是从根植人民心目中、最古老淳朴的歌曲里,寻找观照新时代拼搏的精神内核,并以崭新的艺术手段和传播方式,使“号子”这种有千年历史的音乐题材,成为新一代劳动者心目中的“潮歌”。

  广东卫视全新音乐文化节目《劳动号子》从策划之初,就紧扣歌颂劳动之美,倡导和传承新时代奋斗精神,向劳动者致敬的主题,是国内首个节目组将视角聚焦于“号子”这一朴实却又沉甸甸的题材中。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时代在变、劳动场景在变,但号子声中所蕴含的勤勉、坚韧、团结、奋斗等精神,值得继续传承和发扬。此次广东卫视推出《劳动号子》这档节目,节目内容紧紧围绕“奋斗”“梦想”“力量”“青春”“爱情”“荣光”“喜悦”“希望”“团结”“幸福”十大主题,激情澎湃地折射出中国梦、劳动美,弘扬新时代的奋斗精神。

  深挖传统音乐魅力让号子也能“潮”起来

  一档节目的成功离不开创新。在目前国内众多音乐类综艺已经略显平淡的今天,广东卫视依靠创新内核,接连打造出让人耳目一新的音乐综艺《流淌的歌声》《国乐大典》等,也摸索出向传统文化、向人民生活找点子,创新包装演绎策划引领正能量娱乐风潮的心得。《劳动号子》正是在此基础上的又一创新佳作,体现了广东卫视在深挖传统文化宝藏、创新再造“新国潮”的策划制作高度。

  在节目载体创新的基础上,广东卫视深挖了劳动号子的多样性和可变化性,让传统、单调的劳动号子,在“时代号子手”们的演绎下重新焕发生机,成为一种常唱常新的音乐形式。在第一期节目中,6位“时代号子手”各出奇招,赋予6首传统号子新生命: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利用自身优越的声音条件,在《黄河船夫曲》中飙出男声最高音;女高音歌唱家陈思思在《小扁担三尺三》的舞台上一改往日形象,和舞蹈演员一同挑起扁担,还原了劳动妇女奔走在田野间的欢快景象;新生代女歌手刘力扬,大胆用摇滚电音“硬核”演绎《川东石工号子》,颠覆人们对劳动歌曲的既定印象,让传统艺术迸发出时代火花……

  情景式再现号子故事以歌感人以情动人

  除了立意和体裁创新,《劳动号子》在演绎传播方式上同样实现了创新,目标受众锁定新时代的年轻劳动者,用符合其口味和群体理解方式的手段去演绎、传播。

  节目邀请6位实力歌手作为“时代号子手”,在歌手选择上涵盖了不同流派的唱法和不同年龄段受众喜爱的歌手;另外还邀请了20位观众耳熟能详的歌手担任飞行嘉宾;还首创了“一呼百应”“歌舞情景剧”“流行音乐混编”等各种方式演绎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在表述方式上,结合了广东卫视擅长的微纪录片和综艺演绎的两大特点,每集先以3至5分钟的微纪录片形式,从号子的人、史、景方面解读,让观众更能理解歌曲背后的含义。戴玉强也透露,在演绎《船工号子》前,就特意到广州海港采风和拍摄。通过镜头和歌曲串联起千年的劳动场景,让观众由衷感受到,尽管劳动方式不同,但劳动人民澎湃的内心和激情是一样的。传播上,节目也紧跟时下潮流,在年轻人热爱的网络社交平台上解锁全新玩法,联合抖音平台开展“劳动号子让你红”活动,联手全民K歌平台举办“唱出劳动范儿”活动,极大地提高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体验。

  《劳动号子》与生俱来自带的话题度与“爆款”气质,有望在随后的节目中良性发酵,让“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精神,伴随着号子声,传遍大江南北。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