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龙门被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2018-07-09 来源:本网原创稿

  龙门农民画吸收和继承了民间的刺绣、木雕、剪纸等艺术手法进行创作,创新地以单线平涂手法,结合水墨画、水彩画、油画的表现形式,大胆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突破了焦点透视、比例、结构等基本绘画方法的束缚,浓墨重彩地渲染当地人们丰富多彩的劳动和生活。2008年,130多幅龙门农民画作为北京奥组委赠送外国友人的礼品。许多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龙门农民画成为中国首个作为国家外事礼品的农民画。

  龙门农民画的创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当时是为顺应政治宣传需要,一些具有美术技能的下乡知青开始组织、辅导龙门一些美术爱好者进行墙报、黑板报和宣传画创作。其题材一般是毛主席画像、毛主席语录,以及表现新农村的新人新风貌等内容,如集体生产劳动场面、一些好人好事的宣传等等。这些下乡知青中就有后来成为广东画院国家一级画师的陈国勋、吴炳德,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汤集祥等。

  30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关心、支持下,龙门农民画的作者通过自己熟悉的劳动、生活和民俗风情,继承和发展了蜡染、剪纸、年画、绣花、雕刻等传统造型和表现手法,以其质朴纯真的构思,明快浓烈的色彩,夸张变形的线条,在世界民间美术领域独树一帜,1万多幅作品销往美国、日本、瑞典、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100多幅作品获得全国和省级美术奖,在全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1988年,龙门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1998年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民间艺术(农民画)之乡”。

  龙门农民画

  龙门农民画的创始人之一、时任龙门县文化馆工作人员的谭池发,在1972年4月,举办了第一期以青年农民为主体的业余美术作者学习班。这标志着龙门农民画真正开始。在谭池发等人努力下,农民画培训班每年开班,每次一到两周时间,培养出了不少农民画家,也创作出了许多优秀作品。谭池发和农民画学员们的辛勤耕耘使龙门农民画逐渐受到了各界的关注。1979年,广东省群众艺术馆编印了《龙门农民年画》,龙门农民画开始扩大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龙门县15个公社中有8个公社建立了农民画创作组,全县拥有画家300多人,创作骨干60多人,为农民画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农民画家在创作

  1982年起,龙门农民画家开始收集整理传统民间艺术,把木雕、刺绣、扎花灯、糊狮头和画花床的一些技法和造型因素引入农民画创作,还将民间艺术元素和西方现当代绘画元素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农民画增添了些许现代艺术气息。由于大量吸收了传统民间美术的元素,使得龙门农民画在造型上具有平面化、图案化和对称性等特征。既保留了民间艺术的装饰成分,又不同于国画和水彩,与其他画乡的农民画风格有了明显区别。这个时期多幅龙门农民画作品在广州、北京、上海、西安等大都市展出,亦在美国、日本、瑞典、挪威、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展销。正是凭借龙门农民画与日俱增的影响力,1988年,龙门县被国家文化部社文局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1997年,陈权枢进入龙门县文化馆工作,从事农民画创作。2002年,美术组开始走向低落,为了生计,美术组的画家们纷纷离开美术组外出“觅食”。2004年,在谭池发的提议下,陈权枢出任农民画协会会长。当年办了一期培训班,并在龙门县青少年宫搞了一次农民画展。2004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在视察龙门农民画后欣然题词“农民画乡,文化田原”,给予龙门农民画极高的赞誉。其后,惠州市拨款30万元支持龙门农民画发展,龙门农民画发展从此有了更加强大的后盾。一些画家也纷纷回归龙门县文化馆的美术组。2005年,第二届南昆山生态旅游文化节以“山水龙门·农民画乡”为品牌形象,给了龙门农民画家施展拳脚的机会。作为农民画协会会长,陈权枢负责设计百米农民画长卷。他用了10天时间完成长卷的设计底稿。由于用脑过度,那段时间,他洗头时头发大把大把地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幅长106米的画作——《农民画乡,文化田原》获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2006年,在政府鼓励下,陈权枢成立了首家龙门农民画个人工作室。开个人工作室固然辛苦,但在与顾客的交流中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的需求。

  对于龙门农民画,陈权枢认为,每个作者都要有自己的风格,不能都千篇一律,一定要走自己的路。如果大家都这样想的话,农民画就会百花齐放。陈权枢说,目前创作队伍比较稳定,自己的学生也可以带学生了,他现在的精力将重点放在创新方面。在形式上,他尝试将水墨画引入龙门农民画创作当中,提升其艺术品位和岭南特色。与此同时,还尝试用矿物质颜料作画,希望以此来提升其收藏价值。在题材方面,他主张讲南方故事,不单是描写劳动场景,而是要深入挖掘当地的民间故事、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等。把好质量关,是龙门农民画的生存之本。

  在政府大力宣传和推动下,龙门农民画与旅游融合发展,成功打造了嘉义庄农民画村。游客们通过这些平台,领略龙门作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的艺术魅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也直接推动了龙门农民画衍生产品的发展。目前开发出来的农民画礼盒、农民画丝巾、瓷片画、茶具、炭雕、木刻等产品销售良好,深受市场、游客欢迎。同时,农民画作品被广泛使用在龙门县知名农副产品包装设计中,成为别具一格的特色包装。2002年龙门农民画产值为20万元,到2012年已突破了5000万元,农民画产业化进程正朝喜人的局面健康发展。

  随着农民画产业化的深入,农民画艺术价值得到更多认可,市场竞争力日渐提高。2005年、2006年、2007年龙门县文广新局和省有关部门组织将龙门农民画带到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展销,近500幅作品被抢购一空。2008年6月龙门农民画公益拍卖会在广州隆重举办,20幅历年创作的农民画精品在拍卖会上成功被拍卖,共得到拍卖款374万元。拍卖会的成功举行也在艺术市场提高了农民画品牌的竞争力,引起了更多艺术市场买家关注这一岭南艺术奇葩。

  2008年和2011年龙门县连续两次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龙门农民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走进中央文明办视野,2013年龙门县委、县政府向中央文明办选送了68幅龙门农民画精品,中央文明办制作成236幅主题公益广告宣传画,在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130多个文明城市展示,使龙门农民画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影响力达到空前高度。

 

  口述:陈权枢,龙门县文化馆画家

  整理:朱如丹

  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征编出版的《敢为人先——改革开放广东一千个率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