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书法院:全国第一家省级书法院

2018-07-09 来源:本网原创稿

  2006年10月22日,广东书法院落成典礼举行,标志着全国首家省级书法院正式落成启用。2007年,省编办批复同意广东书法院为省文联管理的正处级事业单位,广东书法院自此有了正式建制。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省书法家协会还没有成立前,就已经有人提出成立书法院,但因条件所限,提议暂时搁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广东省书法艺术事业发展很快,全省城乡书法创作活动十分活跃,一大批优秀书法作品在国内外展览中获奖,书法队伍不断壮大,海内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书法作品进入千家万户,群众性书法活动方兴未艾,学习书艺,欣赏书法成为一种时尚风气。

  与书法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相比,广东省书法创作阵地的建设却一直跟不上。当时,各级各类书画院遍布全国,但省级以上的专业书法艺术机构却始终没有建立起来。由于没有固定场所,全省书法界每年要筹集资金租赁展览场地举办一系列的展览活动,很多优秀作品因不能及时收藏而散失,也给海内外书法艺术文化交流、学术研究造成很大困难。建立一个全省性的书法创作、展览、收藏及研究专业机构的呼声日益高涨。

  这些情况得到省委有关领导的重视,在广泛听取书法界同志意见后,上级部门于2003年初批准筹建广东书法院,并指示广东省文联着手主持筹建工作,有关建设资金也很快到位。

  资金到位后,接下来就是选址问题。由于当时征地相当困难,有人建议,省文联在广州市番禺区新购置的广东文艺职业学院新校区邻近番禺中心区,周边住宅区、商业区等城市设施较为成熟,位置和各方面条件都较为合适,如能就近在学院边上建设,一方面可以减少书法院的征地费用,另一方面,学院已有保安、后勤等配套设施,可为书法院建成后的日常管理和后勤保障提供便利条件,书法院与学院也可实现资源共享、良性互动。省委有关领导听取建议后,亲自组织考察人员前往,经过论证,认为此方案可行。于是选址问题得到解决。随后,我们聘请广东集美设计公司和广东重工业设计院有关专家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劳动,很快确定了设计方案,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后,于2003年年底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之后,各项工程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组织开展。

  经过三年的紧张施工,2006年10月22日书法院正式落成启用,落成典礼当天举办了“广东书法名家力作书法展”。

  广东书法院占地3574平方米,建筑面积3921平方米,其中包括书法作品收藏库、陈列厅、展览厅、学术报告厅、创作室、办公室、学术部及其他附属办公设施。该院建筑造型新颖别致,富有岭南园林建筑风格特色,采用高档装修和先进设备。其建设当时在全国还没有先例,是第一家由省政府投资,有正式编制的省级书法专业机构。

  2006年,省文联向省编办提交《关于申报广东书法院机构编制问题的请示》和《广东书法院机构编制方案》。2007年,省编办批复同意设立广东书法院,为正处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主要任务是:收藏书法艺术精品,陈列书法作品,举办书法展览,进行书法学术研究,开展书法培训,组织书法艺术创作,开展海内外的书法艺术交流。核定事业编制6名,配院长、副院长1名,人员经费由省财政核发,服务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广东书法院的诞生是时代变革、文化发展、审美需要的产物,承担着弘扬国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广东书法院的诞生,为全国各省市地书法院的陆续成立起了示范带头作用,为广大书法家及书法爱好者提供了施展书法艺术才华的平台,体现了新时代对书法艺术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代表着书法传承与保护的一种新的工作机制和学术支撑。

 

  口述:吕成忠,时任广东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

  整理:李远东

  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征编出版的《敢为人先——改革开放广东一千个率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