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珠江》:中国获奖最多的电视剧

2018-07-09 来源:本网原创稿

   改革开放后,广东通过文艺产品为改革开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商来广东投资,促进广东经济发展,这在当时算是一大创举。当时拍摄的电影《孙中山》、电视剧《情满珠江》以及编纂的《岭南文库》,就是改革开放浪潮中诞生的广东文化“品牌”。其中1994年广东电视剧《情满珠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轰动全国,收视达到4亿人次,从1994年到1995年横扫“飞天奖”“金鹰奖”和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创下了中国电视剧历史上获奖最多的辉煌纪录。

  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广东省政协副主席黄浩

  《情满珠江》恰好是我负责广东省宣传文化领导工作期间主持推出的。1979年以来,广东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在此期间,省内曾拍摄过一批比较好的反映广东改革开放的电影和电视剧;不过,人们总感到有点儿不够,希望能有大容量的、视野宽广的、特别是高质量的作品,艺术地再现广东人民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和城乡生活的深刻变化。

  与此同时,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正值改革开放大潮汹涌之际。改革开放,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的一个伟大创举。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1980年我国开设了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其中有三个就在广东。然而,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是崭新事物。由于国内在思想、理论上长期形成的极左影响,党内对改革开放、兴办经济特区持怀疑态度的人仍有不少,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上的各种非议和责难。当时改革者头上就被扣上了突如其来的三顶“黑帽子”(即搞改革开放、办经济特区是在搞“资本主义”“殖民主义”“卖国主义”),令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备感压力。

  改革开放之后,广东的思想文化领域可谓“上有压力,下有潜力”。广东媒体在全国独树一帜。由于广东给予媒体的环境相对比较宽松,媒体拥有较充足的自主权和言论空间。一时间,《南风窗》《南方周末》《黄金时代》等报刊及副刊因风格新颖,内容多元,富有个性而风行。宣传工作要为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服务,除了在思想理论上提供支持,还要拿出既反映改革开放的成就,又有利于推动扩大开放、吸引外资发展市场经济的文化艺术产品。

  我当时提出,要明确党的宣传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宣传好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决策,不能偏移,不能打折扣。改革开放、兴办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发展商品经济是党的重大决策,一定要宣传到位,决不动摇。当时我主持制作电影《孙中山》、电视剧《情满珠江》,创办《岭南文库》并亲任第一届主编,就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20世纪90年代初,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宣传战线要实施“五个一工程”。1991年3月,广东省有关领导作出指示,要求组织力量创作一部再现广东人民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和珠三角城乡生活的深刻变化的大型电视连续剧,作为广东省“五个一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并且要求一定要着重反映普通人的悲欢感受和生活变迁。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情满珠江》诞生了。《情满珠江》是一部以南方某电风扇厂从乡镇小厂到国际集团的发展历程为蓝本的作品,艺术地再现了中国人与中国经济痛苦而傲世的改变历程。开拍之前,我根据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兴办三个经济特区,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人的精神面貌、思维方式等方面更为丰富多彩,有别于内地等特点,提出了三点要求:其一,要体现中央改革开放的政策,塑造广东改革开放、兴办特区的新形象;其二,要突出广东紧临港澳的地缘优势,体现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反映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踊跃投资的成果,以增强广东对外的吸引力;其三,要体现广东的改革开放、特区建设是在国内多方支持下开展的,既要反映中外合作经营的新成果,又要反映广大工人、技术人员特别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工”的贡献。要通过影片的对外播放,吸引更多的外商来广东投资,促进广东经济发展。

  《情满珠江》酝酿过程,也是富有鲜明的“广东特色”:虽然是“奉命之作”,却在国内开创了公开“招标”征选剧本的先河。剧本创作期间,主创人员多次在顺德实行“撒网圈地”式的采风,主要情节全部源自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情满珠江”这几个字也是大有来头。《情满珠江》的剧本原名叫《红棉树下》,但我觉得不够大气,后来一度改成了《大潮》,正式开播时改为《情满珠江》。“珠江”两个字一针见血,点名广东。改革开放后,广东引进的外资,都是到珠江三角洲投资,很多香港人、海外华人到了珠江三角洲,同时内地人到广东打工,也是到珠江三角洲。这里的“情”,是人情,也是珠江情,大家的投资情,内地、海外的情,都汇到珠江,足见情深。“情满珠江”这四个字,也是想通过人情、人性的角度,反映改革开放给普通人的精神面貌带来的深刻洗礼。

  《情满珠江》是一部感动了整整一代人的划时代之作。她大获成功,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全国人民都喜欢《情满珠江》,说明大家都喜欢改革开放,但同时祖国内地的群众对于广东改革开放十多年的成果不够了解,想看看广东是怎么先走一步、先富起来。

  后来,广东又顺势拍摄了另一部电视剧《外来媳妇本地郎》,同样让外面的人了解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的精神成果留下来。《外来媳妇本地郎》以广州老城西关一户姓康的人家的家庭生活为背景,以老两口,四个儿子和四个“外来媳妇”之间的矛盾和碰撞为故事主线,展开了一系列轻松诙谐,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它讲述的其实是外地人在广东打拼稳定后,外地人与本地人结婚、生子,相互融合,反映改革开放给广东和国家带来的好处。

  整个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广东涌现出一系列具有岭南文化特色而又反映广东历史与现实的优秀电视剧。由于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活,广东的文化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佳作迭出,异彩纷呈。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形成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宣传工作是党的理论、思想、舆论工作,特别是处于改革开放实践前沿,需要承受更大的风险。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跟着宣传部,稀里糊涂犯错误。”回顾起来,我在省委宣传部门工作期间,较好地准确把握方向,且亲自著文,着力排除“左”的思想干扰,打造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品牌,为改革者铺路,推动广东市场经济发展,为改革开放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口述:黄浩,原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广东政协原主席

  整理:雷雨

  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征编出版的《敢为人先——改革开放广东一千个率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