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焯——兵部职方司员外郎

2021-01-12 来源:本网原创稿

(1482 —1528年)

  梁焯,明南海县佛山冈头村(现禅城区祖庙街道朝东村)人。其先祖世居南雄珠玑巷,南宋时始迁祖梁诏定居南海西雍村。梁诏五世孙梁节娶了宋理宗之妹为妻,后郡主赵氏次子梁熹迁居佛山冈头,而成为冈头梁氏开村祖,故冈头梁氏被后世称为“郡马梁”。宣德四年(1429年)倡修佛山祖庙的梁文慧就是郡马梁的九世孙,梁焯则是第十三代传人。
  梁焯生于成化十八年(1482年)十二月十二日,字日孚,号象峰。自小接受传统的道德思想教育。家族的忠信义行为为他树立了榜样。父亲梁棣从小以古人善行事迹教育梁焯,又以清心修养为训示,是梁焯日后尊崇王阳明心学的家庭渊源。22岁时受学于名儒顺德进士邓炳,邓炳及其家族与朝廷的渊源,对梁焯的爱国思想和政治抱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正德四年(1509年),广州知府曹琚挑选府属16名优等秀才与其儿子曹以方等集中在光孝寺学习,梁焯即列其中,同学中还有后来成为礼部尚书的同乡霍韬等人。正德八年(1513年),梁焯中癸酉科乡试举人,翌年(1514年)联捷甲戌科进士。
  正德九年(1514年)八月,梁焯在吏部候补期间,父亲梁宗达去世,他在家乡设庐守墓三年,竭尽孝道,“三年疏食,足不履城邑”。其间,乡之子弟五十余人拜其门下聆听讲学。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忧服阙的梁焯出任礼部主客清吏司主事,提督四夷馆(即主管宾礼和接待外国使节)。
  正德十三年(1518年),梁焯在江西遇见时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的王阳明巡抚赣南,设坛讲学,传扬“心学”理论。梁焯停舟听讲,相见恨晚,成为王阳明理学的忠实追随者。在这里,他曾经和先生辩论,记载于王阳明先生问答《传习录》中。师生间通过理性的反复追问,梁焯“忽然警醒并有所感悟”,得穷理致知之旨,悟居敬坐静之功。他还和醉心阳明理学的薛侃、郭持平、冀元亨等相互砥砺,潜心修学,有“岭南王学,盖自梁(焯)薛(侃)始云”之说。沉醉于阳明理学的梁焯将进京赴任之事抛到九霄云外,甚至把随同家属也遣回了佛山。
  数月后,梁焯在母亲的再三催促和王阳明先生的开导下,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王阳明、薛侃等理学师友,赴京就职。但阳明理学在他心中已深深扎根,成为其一生行动指南,在京为官的几年中,梁焯保持和理学师友们的密切交往,常常通过书信方式继续探讨理学要义。
  正德十四年(1519年),武宗在宦官江彬等的引诱下,又将南下巡幸,梁焯等群臣上疏谏阻,武宗将带头的兵部郎中黄巩等六人投下监狱,梁焯等107 人罚跪午门外,一连五日,并施杖责,死15人。武宗见群臣态度强硬,只有暂罢南巡。正德十五年(1520年),佛郎机(今葡萄牙和西班牙)贡使火者亚三仗着江彬的势力,并以曾与武宗谈笑嬉戏为乐,恃宠骄横、轻侮朝官、凌轹诸番、桀骜争长,群臣敢怒而不敢言。一次见会时火者亚三不施大礼,反出言不逊,梁焯趁势执问并将其杖责,大快人心。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驾崩,武宗皇太后整肃朝纲,处斩江彬及火者亚三,并念梁焯以进谏皇帝被杖责,赐银十两,加绷、俸一级。经吏部考评,授承德郎,诰命追赠其父母封号,并建褒宠牌坊(现移至佛山祖庙)。同年,梁焯主持了武科会试;七月中元盂兰节受命祭祀世宗父亲的陵墓。嘉靖元年(1522年)三月,梁焯两度奉旨盘查两京十三省解到兵器;四月,督造在京七十二卫军册;六月,巡视京城九门兼查军器点闸。嘉靖二年(1523年)九月,晋升兵部职方司员外郎。
  经历几年宦海沉浮,面对奸臣弄权,官僚派系争斗,得罪了当朝权臣,屡遭打压。梁焯始终尽忠职守,行事刚正,严谨清廉,但也心力交瘁,对仕途失望多于留恋,他选择了辞官归隐。
  归里后,梁焯联合佛山与族人于嘉靖四年(1525年)创建“郡马梁大宗祠”,其堂额匾《永思堂》即为王阳明所书。(《佛山忠义乡志》记载:“郡马梁大宗祠,明嘉靖巡抚李岳为宋郡马梁节立,王守仁题永思堂额。”)嘉靖七年 (1528年),梁焯辞世,年46岁。地方官员对梁焯十分敬仰,嘉靖、隆庆两朝屡旌其门。万历六年(1578年),佛山堡士绅呈请梁焯入祀乡贤祠。
  来源:《禅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