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海关的首位华人医官黄宽

2020-11-13 来源:本网原创稿

  外籍税务司制度时期的中国近代海关,在全球范围内聘请了大量洋员,一度被称为“国际官厅”。这些远道而来的异乡人,因为水土不服等导致疾病缠身,又很难适应中医诊疗方式。因此,如何保障这些洋员的身体健康,就成为粤海新关(又称为粤海洋关,与清初设立并由清政府直接管辖的粤海常关并立)建立初期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第二任总税务司赫德主政中国近代海关期间,全国各地的新关相继聘请了医官。海关总税务司署1876年编印的《新关题名录》(记载海关职员基本情况的名册,相当于现今的花名册)就勾勒了早期海关医官的概况。从中可见,第一批担任海关医官的17人中,16位是外国人,仅粤海关医官黄宽1人是华人。那么,黄宽究竟是谁?外国人缘何聘请一位中国人为海关医官呢?
  黄宽(Wong Fun,1828-1878年),字绰卿(Cheuk Hing),广东省香山县东岸乡(今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镇东岸村)人。他出身贫苦家庭,自小父母双亡,因天资聪敏,1840年进入澳门的马礼逊学校学习,受到西学的启蒙。1847年,该校校长、美国传教士布朗(Samuel Robbins Brown)因故返美,想带几名学生回美国学习,当时愿意同去的只有容闳、黄胜和黄宽等3人。是年秋天,黄宽等3人进入美国马萨诸塞洲的预科学校——孟松学校(Monson Academy)学习,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留学生。”①1850年,黄宽从孟松学校预科毕业。时值“医学传教”活动的高潮,黄宽的资助人希望他学成之后能成为传教士医生回到香港为教会服务。故此,黄宽旋即出洋到英国的爱丁堡大学学医。1855年8月,黄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the degree of MD),“成为华人留学外国全面掌握西医学科领取医学证书的第一人。”②
  1857年,黄宽回国,先后在香港的伦敦会医院、广州的惠爱医院和广州博济医院(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医、教学。期间,他曾自办诊所,医术愈发精深,尤擅外科。他是中国第一个施行产科碎胎术的医生。容闳在《西学东渐记》一书中评价“以黄宽之才之学,遂成为好望角以东最负盛名之良外科。继复寓粤,事业益盛,声誉益隆。旅粤西人欢迎黄宽,较之欢迎欧美医士有加。”③
  黄宽拥有国际认可的西医博士学位,又熟悉本土风俗人情,懂英语和粤语,在粤省外国人中极富盛名,成为粤海关聘请医官时的不二人选。据《新关题名录》追述,黄宽于1862年7月受聘,属于征税项下食俸人员中的内班。黄宽就职期间,主要有3大职责:
  1.为海关职员提供医疗勤务服务。如在截止1878年3月的《海关医学报告》中,就详细记录了黄宽对一位来自黄埔的洋员的治疗过程。
  2.诊治港口患病船员,涉入海港卫生检疫业务。根据《海关医学报告》,粤海关医官黄宽时常对港口船只上的病患提供医疗服务。此外,在粤海关1911年正式开展海港检疫工作之前,港埠传染病的预防检查工作多由海关医官承担,他们是广州地区海港卫生检疫的早期践行者。
  3.撰写《海关医学报告》,监测口岸流行病况。1870年总税务司赫德要求各关医官定期上报所在港口及邻近地区半年内传染病和卫生状况,集为《海关医学报告》出版。黄宽在职期间,详细观察和记载广州地区中外社区的公共卫生状况、特殊疾病、流行病及医药和疗法等,共撰写了7篇《海关医学报告》,为早期的城市公共卫生管理和口岸疫情防控提供了警示和参考。
  1878年黄宽罹患颈项痈疽,病中碰到英国领事夫人难产前来求诊,家人再三劝阻,他仍然坚持出诊,他说:“纵有万分一疽益剧,亦不过殒一命矣。妇人产难,其势可以戕二命。讵能以爱惜一命之故,而弃二命于不顾耶。” ④孕妇得以顺利生产,而黄宽病情加重,10月12日病逝于粤海关医官任上,享年49岁。“中西人士临吊者无不悼惜,盖其品行纯笃,富有热忱,故遗爱在人,不仅医术工也。”
  参考文献:
  ①张娟:《近代中国第一位华人西医黄宽留学英国考》,《岭南文史》2013年第1期。
  ②梁碧莹:《简论黄宽、黄胜对西学的传播》,《广东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
  ③、⑤(清)容闳著,徐凤石、恽铁憔译:《西学东渐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版,第18页。
  ④余学玲:《中国人始留学欧洲习医术者黄公绰卿行述》,《医学卫生报》1908年第5期。
  来源:粤海关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专员李庆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