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忠:容庚先生后人捐献珍贵文物

2018-09-18 来源:本网原创稿

(作者系第九、十、十一届广东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原副秘书长)

  2008年4月,省政协书画会理事,著名画家梁世雄先生打电话给我,约我5月1日上午到他家,商量一件私事。
  我和梁先生及其夫人容璞大姐是老熟人。梁先生是中山大学著名教授容庚先生女婿,著名画家关山月、黎雄才先生高徒、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容大姐是容家老四、广东人民出版社资深编辑。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在广州兴建省博物馆、星海音乐厅、广东美术馆等大型文化活动场馆,设立“省长特支经费”用作兴建、装修等各项支出。省委办公厅及第一秘书处负责协调工作,我是一秘具体承办人(办文)之一。多年的工作联系和日常交往,我同梁先生、容大姐及一批文艺家成了好朋友。除了互致问候之外,梁先生还提醒我警惕“文艺江湖”的个别人和事,远离小人。记得1994年我陪省委办公厅主任林华景同志到文明路省博物馆处理某件事时,竟然遇上了梁先生和省文联副主席吕成忠同志提及要提防的某人。此人在岭南画派纪念馆兴风作浪被“赶离”,调到省博物馆不久就发现“敌情”,准备大干一场。林华景主任前来,他主动示好,提出要赠送关山月先生画作。我抢过来回答,多谢,林主任从不受礼。后来此人调了几个单位,终于因贪污落入法网。我由衷赞叹梁先生、成忠同志好眼力并及时通报信息。2004年我调到省政协办公厅工作,梁先生是省政协书画会理事,彼此又增添了一份感情。
  梁先生郑重相约谈私事,想来不是以往聊天时顺便谈及的私事,我又严重缺乏自信心,考虑到梁先生是省政协书画会理事,宣传信息处处长王少勇具体负责书画会工作,所以我请少勇届时同往,多个人出主意。
  5月1日上午,我们按时到达广州美术学院梁先生家,见到了梁先生和容大姐。两位老人郑重谈了他们的“私事”——代表容庚先生全体后人向国家无偿捐献《郭沫若致容庚书简》原件,并向我们展示了精心保存的“书简”原件。
  梁先生向我们介绍,“书简”经中山大学曾宪通教授编注,于1981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在社会上特别是学界引起很大影响。该书载明,1929年8月,郭沫若先生正在日本研究古文字,接触到许多重要问题,苦于资料缺乏,研究工作不能顺利进行,便以“未知友郭沫若”为名,致信当时在燕京大学任教并主编《燕京学报》的容庚先生,商讨学术问题。容老随即复信,谈了自己的学术见解。此后几十年,两位学者见面机会不多,但书信交往直至1963年。郭老先后致容老写了60封信,容老一直把它们看作友谊的象征,郑重珍藏,期间历经连年战乱、白色恐怖,加上人事变迁、举家南移,家藏图书器物散失,而郭老的书信得以完好保存,尤其是历经“文革”,“书简”原件失而复得,弥足珍贵。两位老人说,这批书简是容老留给子女最后也是最珍贵的文物,后人视为传家之宝。曾有不少国内机构及私人收藏家,都曾表示愿以重金收购收藏,后人均不为所动,而且将容老一生节衣缩食换来的古铜器、书画珍品以及大批书籍、手稿、缮本、拓片等珍贵文物分批无偿地捐献给中山大学、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及东莞市博物馆。如今几兄妹都已高龄,一致意见是将“书简”原件捐献给国家。但到底是捐给北京,还是留在广东,是捐给中大、东莞还是省档案馆、省博物馆,想听听两人意见。
  我和少勇盛赞容老后人高风亮节,不为金钱所动,主动将珍贵文物无偿捐献给国家的善举!我们建议,“书简”原件留广东,存省博物馆,供专家研究和各界群众观赏。
  两老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将容老和夫人的骨灰(分别存放)合葬于银河公墓内的统战墓园;二是将“书简”真迹影印出版。我和少勇认为,容老是国际知名学者,历任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容老及后人多次向国家无偿捐献珍贵文物,社会影响大,老人家有资格下葬统战墓园。我们将向省政协领导汇报,请领导通过广州市协调有关单位解决墓园用地及施工问题,届时请亲属及设计人员会商墓园管理方,商定墓园设计施工方案。至于出版“书简”,政府是受赠方,应该办也有能力办。建议出版发行由文物出版社负责。该社同省政协办公厅多年合作,出书质量好。两老同意我们将上述意见报省政协领导审定。
  省政协领导高度重视,同意我们的建议。经沟通协调,确定如下事项:一、请广州市政协秘书长李维杰同志同有关单位联系落实墓地,请墓园管理方主动派人同梁先生、容大姐联系衔接。二、“书简”原件由梁先生和夫人交由省政协书画室暂时保管,随后转交省博物馆永久保存使用。三、由省书法家协会筹资出版“书简”。四、请文物出版社派资深编辑前来商洽“书简”出版事宜,并对原件进行技术处理(翻拍)。五、办公厅继续做好联络协调工作。
  广州市和李维杰秘书长的工作积极高效。墓地问题很快得以解决,墓园建设进展顺利。墓园内的容老头像雕塑,由梁先生故旧余工程师负责。梁先生礼节性征求我的意见,我也不客气,建议生铁铸造的黑色头像改为汉白玉白色头像,理由是,我从读书到留校工作,无数次看到容老在中大钟楼前的校道上散步。老人家一头白发配一身白绸子唐装,手拿葵扇,迎着夕阳慢慢走着,犹如一个老神仙走在天鹅绒铺就的大草坪上,常常引来众多中大学子远远围观,俨然成为当时中大的一大景观。容老一身雪白,已印入中大师生的头脑,容老头像改成白颜色似乎更能连接当年的记忆。容家后人同意我的建议。经过一番寻找,还是找到了合适的石料进行加工雕刻。和蔼慈祥的容老汉白玉塑像终于竖立在墓园之中。2008年12月,墓园建成并举行了揭幕仪式。省政协派我和少勇等人出席了活动。
  “书简”的出版,前半段很顺利,后半段有点小波折。文物出版社资深专家崔陟、李穆先生是我老友,也是省政协机关许多人的老熟人。他们再次南来,直接在省政协大楼一楼书画室工作(“书简”原件不离开大楼),很快就完成了任务。著名书法家、中大教授陈永正先生欣然题写了书名。因种种原因,省书协一直无法落实出版经费。容老亲属致函省政协领导,提出“是否可由其他有关部门筹集资金出版”。2009年8月,省政协办公厅致函省博物馆,提出:“鉴于该批珍贵文物将由贵馆收藏,建议贵馆申请专项资金出版该书。另外,我厅将于近期把该书简转交贵馆收藏。”省博物馆接函后,由省政协特聘委员、馆长肖洽龙同志亲自出面,组织了一个“班子”来对接各项工作。该书付印前,肖馆长将编委会成员名单给我过目。名单上所拟顾问为:“曾宪通、陈永正、邵忠”,我将名单改为“杨懂、曾宪通、陈永正”,理由是,办公厅深度介入,列我不合适,列杨懂秘书长合适,办公厅付出的工作量比两位中大老师大,此一排序较合理。我在“副主编朱万章”之下,增列“协调”一栏,写上我和少勇的名字。我俩充当协调角色,是合适的。
  2015年,为纪念广东省政协成立60周年而创作的大画《同舟共进》在省政协一楼大堂展出。画中展示了几十位政协精英代表的风采,容庚老先生也在其中。我对少勇说,你看,容老在向着你笑。少勇更正我的话:容老向着大家笑!

容庚先生家属致省政协领导同志的信

省政协办公厅《关于移交“郭沫若致容庚书简”的函》(粤协办函〔2009〕219号)

 

  来源:省政协文史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