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曹劲:持续关注“早期岭南探源工程”,推动考古遗址公园从立项到挂牌

2024-09-11 来源:本网

  1月22日,政协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广州开幕。和往年一样,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依然是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的关注重点和提案方向。

  此次参会,她带来了《关于推进“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的提案》,并与羊城晚报记者分享了提案缘由,介绍了2024年度广东省文物工作的重点计划。

  持续关注“早期岭南探源工程”

  物产丰饶的南粤大地,最早的先民究竟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几代广东考古人持续接力,在一锹一铲中收集有关远古先民的“考古拼图”。2023年,重大研究项目“早期岭南探源工程”正式实施,它的启动进一步加速了岭南地区历史轴线的清晰化。

  据曹劲介绍,“早期岭南探源工程”实施时间从2023年至2035年,围绕“岭南旧石器文化与远古人类演化”“旧-新石器时代过渡”“岭南地区中国化进程”三个重大课题进行。研究的时间范围为旧石器时代早期至西汉南越国时期,绝对年代为距今约80万年至公元前110年左右。

  然而,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曹劲意识到,“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研究内容广、实施周期长、难度大,还面临着三大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暂未得到解决:一是项目资金来源窄、缺口大,预算经费难以落实;二是缺乏考古工作站、考古标本库房等必要的配套设施;三是阐释和转化考古成果的遗址公园建设推进缓慢。

  建议加快建设考古工作站

  推动考古遗址公园从立项到挂牌

  她对此提出三方面建议。首先是参照“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立项模式,多部门、多渠道筹措专项资金,加大“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的经费支持力度。

  其次是在英德岩山寨遗址、青塘遗址、郁南磨刀山遗址等重点项目建设考古工作站,满足出土文物及时整理及考古工作人员长期驻扎的需要。同时,加快推进省内考古标本库房的建设。

  最后是加快推进以青塘考古遗址公园为代表的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曹劲介绍,截至目前广东省内共有三个考古遗址公园进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分别是青塘考古遗址公园、笔架山潮州窑考古遗址公园、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及大洲湾考古遗址公园。

  “然而,由于缺乏建设资金,三个考古遗址公园均停留在立项阶段,从立项到挂牌向公众开放,还有漫长的路。”曹劲表示。

  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申报

  持续调查“南澳Ⅱ号”古沉船

  在持续推进“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的基础上,2024年广东省文物工作还有多项要点。曹劲介绍,今年省文物工作将围绕岭南地区融入中华文明进程的考古学研究持续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申报。

  “同时,继续对‘南澳Ⅱ号’古沉船进行调查。”曹劲介绍,“南澳Ⅱ号”古沉船是一艘发现于南澳海域的元代沉船,在2023年进行初步调查后,它的准确位置得到确认,“2024年我们要进一步确认这艘古沉船船体长度,船货埋藏情况等信息,以及进行更准确的年代判断”。曹劲通俗地解释,就像医生看病一样,要根据检查结果再制定后续的考古发掘方案。

  广东地处南海之滨,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拥有极其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资源。曹劲还透露,在已经启动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广东成为全国水下文化遗产普查的唯一试点,将通过一般性普查和重点性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水下文化遗产普查工作。

  对于新一年的文物工作,曹劲表达了积极的展望。她说:“我希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越来越成为一项多部门参与、全社会共享的事业,让优秀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用我们考古学的话来说,就是考古成果能够得到很好的阐释和转化,成为公众共享的高品质文化产品。”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