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一场洪水“冲”出了距今约3500年的盘龙城遗址。
盘龙城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长江流域已知等级最高、遗迹最丰富的商代前期遗址。遗址宫城区内拥有两座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城垣外发掘出多座高等级贵族墓葬和手工作坊遗址,出土了大玉戈、青铜大圆鼎、青铜钺、绿松石镶金片饰件等3000余件精美文物。
展览现场
为纪念盘龙城遗址发现70周年,盘龙城遗址博物馆推出“商翼四极—商王朝地方文明特展”。
高高的鼻梁、星月般的眼眸、招风的大耳,这是来自三星堆的“青铜大面具”;
长长的头发、发达的肌肉、“打工人”的负重感,这是来自三星堆的“长发青铜跪坐人像”;
整体像一条龙舟,龙首露齿昂翘,瞠目张角,龇牙咧嘴为流,这是来自山西博物院的“龙形觥”;
钺身作镂空人面纹,眉、瞳、鼻突起,震慑四方,这是来自山东博物馆的“亚丑钺”……
青铜大面具
这些来自3000年前的“文物表情”,引发了观众一波一波的模仿秀。观众不断跟着文物的表情,做出各种夸张的动作,拍照合影。
秘宝云集,明星展品纷纷亮相
古蜀国的神秘图像,来自三星堆的“青铜大面具”“长发青铜跪坐人像”“笄发青铜人头像”陈列在一排,观众可以清晰看到三种青铜人像的不同。
笄发青铜人头像
据策展人介绍,长发青铜跪坐人像,展现的是当时社会底层的形象;青铜大面具,对应的是当时古蜀人崇拜和想象的神像;笄发青铜人头像则可能是当时祭祀人员的形象。长发青铜跪坐人像,同时出土的为一组,人像双手之间有隔空,专家推测是用于放置和托举重物的,比如屏风之类。
湖北武汉盘龙城遗址杨家湾11号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铜圆鼎”,线条优美流畅,具有极佳的艺术观感。器腹上部饰一周三组阳线兽面纹,兽目凸出。此圆鼎口径达55厘米,是目前所见商代早期最大的青铜圆鼎。
铜圆鼎
来自汨罗市考古研究文物保护中心的“兽面纹扁体筒形青铜觥”。青铜觥体型硕大,整体风格和细部特征与商代晚期南方青铜器一致,器型为目前仅见。出土时,还有一个“青铜贯耳壶”倒置于青铜觥腹中。
商翼四极,从特别的视角展示商代
“商翼四极——商王朝地方文明特展”,虽然不是首次多博物馆联合的商代文物展,但却以特别的视角,展示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展览以盘龙城遗址为切入点,联合苏埠屯、大辛庄、刘家庄、平谷刘家河、定州北庄子、湖南宁乡、新干大洋洲、三星堆、殷墟等遗址的精品文物,共同展现商王朝地方文明考古成果。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盘龙城博物院馆员沈美辰介绍:“过去,我们常常是从中原的视角,来展示中原文化对四方的影响。而这一次,我们着重展示的是东、南、西、北四方的文化与资源,也在对中原文化不断涵养。华夏大地万里山河,南之冶金、北之车马、西之黄金、东之制盐,四土资源内聚,不断涵养中原,缔造出辉煌壮丽的商文明。”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极目新闻、澎湃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