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出海记”:从联合国假日到申遗

2024-01-04 来源:本网

  日前,一则“中国年”升级“世界年”的消息给国人带来不少惊喜,当地时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春节是中华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放眼全球,约五分之一人口都在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每年春节也总能收到不少国家政要、国际机构领导人发表的祝词。

  与此同时,春节“申遗”也被提上议事日程。12月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表示积极推进春节申遗。今年8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已被公布为2024年我国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唯一项目。

  春节受到全球关注究竟魅力何在?从联合国假日到申遗,春节“出海”之路还有多远?岭南年俗如何走向海外?在广东,随着英歌舞等岭南传统年俗“火出圈”,暌违的“年味”变得越来越浓,春节(行花街)也在前年入选国家级非遗,广东应如何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春节文化“出海”?多位非遗民俗专家接受小南专访。

  春节蕴涵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今年春节,伦敦地标特拉法加广场再次迎来令人激动的春节游行。这场亚洲以外最大型的春节庆祝活动,吸引了来自全球数十万游客一同参与庆祝。人们沿途唱歌跳舞,观看狮子点睛仪式和舞狮表演,度过“年味”满满的时光。

  这些年来,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崛起,春节已然成为世界性的节日符号,也为各国人民了解和感知中国文化打开一扇窗口。据了解,与春节相关的民俗活动已走进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约20个国家将春节列入该国整体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

  2016年10月,巴西里约州正式通过法案,将春节列为里约州官方节日,2月也由此成为“中国新年纪念月”。2018年8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议会通过法案,正式将农历新年确定为加州法定节日,鼓励学校和教育机构举办活动宣扬春节文化传统。

  春节为何成为跨越地理和文化边界的全球性庆典?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授、非遗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杨红看来,春节是密切人际关系,共享和睦、共创和谐的“文化空间”,与联合国使命与愿景不谋而合。

  “中国推动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行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临时代办戴兵表示。杨红认为,作为联合国假日,春节也将成为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相知相亲的纽带。

  如今,成为联合国假日的春节,也将走上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的征程。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俊华表示,此举将对弘扬春节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申遗是保护和复兴的过程”

  目前,我国已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公布为2024年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唯一项目。申遗文本指出:“春节”项目由全体中国人共享,在全国广泛实践。

  虽然春节包含年画、庙会、龙舞、灯会、元宵节、楹联习俗、祭祖习俗等众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但依据申报文本,此次中国申报的“春节”只含一个子项,即国家级名录中序号449、编号X-1的“春节”。

  不少专家表示,春节申遗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一种保护手段。在中国年俗文化研究资深专家、南京大学教授陈竟看来,“申遗的过程就是保护和复兴的过程”。

  如何推动春节申遗?不少专家认为,加强对春节文化资源挖掘、对春节文化意义的研究,拓展社会传播,吸引群众主动参与春节文化活动,才能为春节申遗筑牢基础。

  “一定要激活民间的力量,这是非遗传承的动力所在。”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曾应枫认为,联合国假日为春节提供了“更官方、更国际化”的认定,可促使更多人了解、研究春节习俗,扩大传统文化的创新空间。

  年俗的海外传播也成为助推春节申遗的加速器。2018年,广州首次开启的“海外花市”走进巴黎,在共和国广场举办海外花市新春灯光音乐秀,过百年历史“行花街”吸引当地游客纷至沓来。

  宋俊华指出,春节是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有或共同享用的民俗节日,中国近年与这些国家广泛开展民俗和非遗交流活动,对加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带动商贸活动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一项非遗广东醒狮素来也是春节的“标配”。“近年来,醒狮海外的演出场所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都是以唐人街为主,如今走进了各大地标。”广东醒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伟斌体会到,对中国年俗越来越深的认同,让醒狮的国际舞台越来越宽。

  年货“双创”讲好广东非遗故事

  春节是全球华人共同的文化符号。作为华侨大省的广东,拥有全国人口数量最大的海外华侨群体。各种年俗活动也是联结海内外华侨华人的重要精神纽带。

  广东春节同样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宋俊华介绍,“行花街”是融行走驱邪、追求“好意头”、审美与商贸活动为一体的独特春节民俗,“英歌”则体现潮汕人敬天崇祖、驱邪纳吉、敢于开拓、威武阳刚的精神追求。

  如何打好“春节牌”,讲好湾区故事、广东故事?“中国年”的火爆正在带来新的机遇。“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春节假期的唐人街就是文化消费的集中地。”杨红建议,广东作为全国外贸第一大省,应在传统工艺、传统美食等“出海”方面发力,通过花市、庙会的节庆好物做好文化传播。

  “正所谓‘食在广州’,粤菜文化也可以成为助推春节非遗出海的抓手。”曾应枫也对此深有同感,她介绍,广东春节有非常多传统的时令食物,如煎堆、油角、馓子等,“年货出海不但可以唤起华侨记忆,也能增强中国文化在外国人心中的魅力。”

  求新求变也是春节文化推广的重要途径。动画《雄狮少年》便在银幕上实现非遗的一次全球“出圈”。今年5月,影片在日本近100家影院上映,引起了轰动,著名动画导演新海诚也专门为之“点赞”。

  每年春节,也是赵伟斌团队“双创”成果“灯光狮”“夜光龙”在国内外舞台大显身手的好时机。“这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年俗文化要不断地与科技相结合,让表演形式符合当代审美,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走进人心。”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