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一见的漆卮、南越王珍藏在铜壶里的枣核、主棺室出土的卜甲……12月25日,纪念广州考古七十周年和南越文王墓发现发掘四十周年,南越王博物院特别策划和举办“探索·实践——南越文王墓发现40周年特展”。
展览现场
“在这次展览中,我们为了发掘南越文王墓40年背后的故事,从藏品库房中选取了部分之前鲜少展出的文物,并将文物和考古工作者的成果结合展示,展现发掘、保护和传承的全过程。”南越王博物院陈列展览部副主任史明立说。
多件珍贵文物首次集结展出
记者注意到,展览以“惊世发现”“万年永保”“推陈出新”和“薪火相传”四大主题,展示了出土文物、资料图片以及多种工具用品,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南越文王墓发现以来走过的40年岁月。
展览现场
第一手考古资料、专家手稿、批复文件等与考古文物互补互证,关于南越国宫署遗址和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的发掘过程也娓娓道来……在第一部分“惊世发现”中,展览讲述了三大南越国遗址发现发掘的过程。
此外,展览首次展示了部分珍贵文物,如未经除锈处理的铜镜、盛放枣的铜壶和枣核、内有范土的鸮足铜烤炉以及珍贵的漆卮等,维持原始出土状态与经过精心修复的不同文物互相映衬,体现了文物修复工作的细致入微。
展览现场展出的史料
“万年永保”则讲述了遗址保护、文物保护以及原址建馆展示的历程。遗址保护上,南越国遗迹自发掘起便通过建造保护棚,构筑排水设施等方式保护遗址本体,目前博物院积极探索“研究型、科技化”的遗址保护新模式,对遗址开展科学细致的维护保养和病害处理工作。
文物保护上,博物院通过监测、控制文物保存环境,延缓文物因自然蜕变引起的损坏,建立环境监测系统,使院藏文物的保护从传统“抢救性”保护向现代“预防性”保护转变。有趣的是,展览现场展出了一系列科技设备,甚至出现了洁牙仪等,这些都是文物保护工作中可能会用到的工具。
盛放枣的铜壶和枣核
该部分还讲述了遗址建馆的历程:1983年南越文王墓发掘后,广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墓室进行永久性保护,并在原址兴建博物馆,历经馆名变迁、主体陈列数度深化改陈和两馆合并,依托南越文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建立起了今天的南越王博物院。
在“薪火相传”中,记者看到,现场打造了一个沉浸式体验空间,向公众展示了考古学家麦英豪先生和黄展岳先生的书桌以及办公用品、书籍和工具,还设置了捐赠瓷枕专柜,展示了杨永德伉俪为广州文博事业做出的贡献。
漆卮
“这些用品都是我们一点点‘淘’回来的原件,通过讲述考古人、文博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与博物馆的故事,希望展现40年间他们为南越国遗迹的保护、利用、研究所贡献的重要力量。”史明立告诉记者。
展览现场展出的一手考古资料
数字化展陈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
区别于以文物为主要呈现对象的展览,本次展览风格鲜明、展品多样,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互动,是博物院对外展示40周年历程的创新之作。
展出文物保护的科技设备
在空间营造上,展览倾力营造沉浸式观展体验:序厅以“40”雕塑切题,雕塑周围以一圈老照片呈现了40年来的重要瞬间,环绕一圈,展示了从1983年至2023年的老照片,步入展厅,过道上以发光字体呈现重要时间节点和事项,令人仿佛重走40年历程。
在互动体验上,展览利用信息化技术打造了多处互动装置:展览开始处,设置了发掘故事多媒体互动,观众通过轻触屏幕,可进入三处南越国遗迹的考古现场,感受不同考古发现带来的惊喜;在铜烤炉的独立展柜背面,一处透明屏正在播放遗址保护和藏品管理等负责人讲述的南越故事;在“南越雅集”两侧的全息投影屏幕展现了多件南越珍宝的三维图案和虚拟讲述人“小羽”跳舞场景;观展结束后,观众可以站在“探越魔镜”前,拍下与文物的合影,合影投屏至一旁的“发光树”,预示着南越文化的生生不息……
展览现场
链接:
三大遗址文脉相连
为什么南越文王墓的考古发现如此重要?
展览现场
1953年起,广州配合城市建设工程开展大规模田野考古工作,70年间广州地区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作为广州考古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南越文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和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组成的“南越国遗迹”于2006年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2年,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文王墓作为“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点”再次入选预备名单。2021年,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王墓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南越国遗迹与其他西汉物质文化遗存共同呈现了秦汉岭南家国一体的政治文化格局,是秦汉以来岭南地区融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程的重要历史见证。三个南越国遗迹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城市考古保护建设的经典范例。
展览现场
1983年发现于广州市越秀区象岗山的南越文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寝。墓葬保存完好,未被盗掘,其中出土了1000多件(套)珍贵文物,集秦汉岭南文物精华于一处,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出土器物最多的汉代彩绘石室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岭南汉代考古的一个里程碑。
南越国宫署遗址位于广州市老城区中心,是秦统一岭南以来历代郡、县、州、府官署所在地,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所在,也是广州作为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证明,被誉为“岭南两千年中心地”。南越国宫苑遗址主要由1995年发掘的石构水池(蕃池)与1997年发掘的曲流石渠组成,遗址保存完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宫苑实例。
主棺室出土的卜甲
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位于广州市西湖路光明广场商厦地下一层,是2000多年前南越国的排汲水利设施遗址,兼具防洪防潮、排水及防御功能。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构水闸遗址,历史信息丰富,科技水平较高,对研究中国古代2000多年前水利工程的设计、选址、地基处理及建闸工艺等至为珍贵。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