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何以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交融先锋?

2023-12-08 来源:本网
  编者按

  11月13日至14日,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全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玲发言表示,深圳要勇当改革开放文化的先锋、中外文化交流交融的先锋、文化传承创新的先锋,打造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窗口。

  这三个“先锋”,是深圳对其文化的最新定位。有专家认为,“三个先锋”使命任务反映出深圳文化的引领性、包容性、创新性,彰显了深圳文化发展的三大特色、三个维度、三重逻辑关系,是对深圳文化特色内涵的新概括。

  改革开放,中外交流,传承创新,为什么是这三大关键词?南方+“文化圳精彩”栏目推出系列网文,解读深圳如何勇当“新时代新文化先锋”。

  从遥远神秘的古埃及法老文化、到机器人开口说话的赛博朋克;从印度需耗费人工精心制作数月的“细密画”,到人工智能Chat GPT一键成就的“灵魂画手”;从满街吆喝的集市货物买卖,到如今可链接全球用户的NFT数字藏品……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世界文明与文化交汇的每一步,都蕴含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机会,其背后都需要一个节点城市的推动与促成。

  在今年5月落下帷幕的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艺术家们带着代表自己民族精髓的代表作品与娴熟技艺,不远万里来到这个“素未谋面”的城市。因为,他们相信在这里,不仅能参与到全球文明、文化交汇的“盛宴”,更能探寻到自己文化传承、创新与传播的广阔机遇。

  在中西方璀璨文明的交流与碰撞中,深圳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所所长陈长治博士认为,中外文化交流交融的先锋,反映了深圳文化的国际性、包容性,要求以平等、开放、包容的气质和状态融入全球的共同发展与进步,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交流,协作共享。在全球区域城市网络文化流动中发挥枢纽作用,成为全球区域文化合作关系和合作活动的集中地,成为全球区域城市网络的文化中心节点和展示平台。

  深圳,正乘着“对外开放”的东风

  迅速发展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枢纽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窗口。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使得深圳成为中外交流交融的先锋城市之一。

  如今,这样的情况愈加凸显。今年以来,高级别外国官员访问深圳频次呈井喷式增长。截至今年9月底,深圳已迎来了5位国家总统访问,另有副部长级别以上官员73批,高级别团组来访达1060人次。在许多人看来,步入新发展阶段的深圳,俨然成为了中国开展大国外交的会客厅。而伴随着深圳频密的外交外事活动的,是其日益活跃的国际文化交流往来。

  今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前,深圳便已掀起了一阵“一带一路”的音乐文化热。9月8日-10月31日,第四届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重磅回归,来自俄罗斯、奥地利、意大利、黑山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伊朗、英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逾千名艺术家齐聚深圳,前后共举行了59场音乐演出。

  开幕式当晚,来自阿塞拜疆的荣誉艺术家、塔尔琴演奏家萨希卜·帕沙扎德,罗马尼亚的世界级女高音歌唱家安吉拉·乔治乌,智利男高音歌唱家乔纳森·泰特曼,亚美尼亚大提琴家卡伦·科恰良,法国小提琴家劳伦·柯西亚等齐聚深圳音乐厅,以深圳交响乐团为演奏班底,在琴瑟和鸣中上演不同文化的激烈碰撞,真正奏响了“丝路新交响”,场面令人动容。演出结束时,现场观众掌声雷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弗朗西斯科·班德林曾这样评价道,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将成为影响深远的深圳城市文化品牌,为新兴城市的文化发展树立典范,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乃至全球文化交流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文化的交流,既需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9月27日-30日,以香云纱、咏春拳两样岭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文化符号的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新加坡连续演出4场。舞台上,深圳演员们一步一拳,行云流水,一招一式,刚柔并济,既在舞蹈和武术中呈现完美契合点,又展现了精彩卓绝的武学招式、登峰造极的高手对垒。在新加坡的首场演出结束后,全体演员多次“冲台”、多次谢幕,现场掌声如雷,经久不息,在中西文化荟萃的新加坡呈现了一场文明交流互鉴的盛宴。

  无论是“引进来”,抑或“走出去”,带着“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初心,深圳在新时代勇担新的文化使命,一次次在民间外交场合中展现中华文明博大胸怀,生动诠释“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深圳,何以能?

  从“来了就是深圳人”到“国际文化平台搭建者”

  有人说,深圳是个“理科生”,如何能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先锋”?

  实际上,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培育,这里不仅产出了属于自己的原创舞剧、登上国际时装舞台的深圳时尚品牌,建成了一批国际一流的文化基础设施,更在精神文化方面,不断推崇对“文化”的尊敬、对“文化人”的包容。

  深圳对于多样文化的尊重,在城市建立之时便刻在了骨子里。在早期,“来了就是深圳人”表达的是对全国五湖四海文化的包容;而在现在,则延伸为对全球多样文化的欢迎、支持与吸纳。

  2008年12月7日,深圳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功被授予“设计之都”的称号。而这样的荣誉,彼时在全世界所有城市中,全球只有5个,中国则一个也还没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当时这样评价深圳——“作为一个快速成长的城市,它有着很短却充满活力的历史,以及年轻的人口,这令人印象深刻。由于本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深圳在设计产业方面拥有稳固的地位。它鲜活的平面设计和工业设计部门,快速发展的数字内容和在线互动设计,以及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环保的包装设计,均享有特别的声誉。深圳还强调设计理念,把设计当成一个指导城市转型的战略工具。”

  而在国际设计师眼里,深圳之所以能获得该殊荣,最为难能可贵的,是这座城市对于设计与设计人才的尊重。“尽管过去20多年里,深圳的设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深圳对于设计的信念和热情却早已有之,这铸就了深圳如今的成功。深圳多年来对设计的支持与尊重,使得深圳‘设计之都’的头衔名副其实。”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时装学院前院长、耐克亚洲区前创意总监西蒙·柯林斯(Simon Collins)在参加深圳设计周活动时说道。

  由于对文化的重视,深圳让美学融入城市的生长肌理,人们总能在不经意间发现“美”的存在:比如,深南大道采用超前50年的设计,使之成深圳的大动脉、坐标轴;在南山区购物中心万象天地,墙体上悬挂着的大象,出自著名的荷兰艺术家、有着“大黄鸭之父”美誉的弗洛伦泰因·霍夫曼之手;每年的深圳读书月恰似钱塘江潮,整座城市弥漫书香,深圳也因此获评“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感受者无心,设计者有意,正是背后精心的设计,才让“美”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滋养。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外文化交流交融已成为促进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增进友谊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深圳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交融先锋,将继续发挥其在中外文化交流交融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