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的南行诗草

2020-08-04 来源:本网原创稿

王离之

  我国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剧作不但在国内广为流传,深有影响,而且还被译成多种外文,在国外上演,享有很高声誉,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在我国戏曲史上,能与关汉卿、王实甫相伯仲的是汤显祖。汤显祖以《牡丹亭》《还魂记》等剧作,赢得了杰出的地位。汤显祖同时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其诗词和古文饮誉宇内,是明代八大家之一。和历史上许多文人一样,汤显祖长期涉足官场,所以他又是一位政治活动家。
  汤显祖(1550—1616年)字义仍,号若士。出身于江西临川一户书香之家。十四岁进学,早年即有文名,曾拒首辅张居正招揽,万历十一年(1583年)考取进士,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后来因弹劾大学士申时行,上书抨击朝政受处分,被贬到广东徐闻,做一个典史的小吏。不久改任浙江遂昌知县,又以不附权贵而被免官,未再出仕。他任徐闻典史,不免有一点己身迁谪、英雄失路之怀。因为典史是知县以下掌管缉捕、狱囚的属官,品级为未入流。由礼部主事,一贬而成不入品级的小吏,可见他仕途何等坎坷了。徐闻在广东省雷州半岛,南朝齐置乐康县(一作齐康,隋改名隋康,唐改今名),前人把这地方形容为“吞吐大海,白玉不朗,红雾四障,啼烟啸雨”之地,汤显祖的朋友得知他将谪官于此,“人尽危公”,劝他不要去,但他经过反复考虑,终于克制了消极情绪,坚定地对友人说:“吾生梦罗浮、雷擎、大蓬、葛洪母井、马伏波铜柱而不可得,得假一尉,了此夙愿,何必减陆贾使南粤哉!”他甚至曾向友人表示:“若不欲求差假归,为久住计,弟意即携家亦可。”足见他到徐闻是下了决心的。
  从万历十九年(1591年)九月往徐闻道上,到二十年壬辰春自徐闻北还,时间只一年多,汤显祖一共写了九十四首诗赋,生动地抒发了他作客岭南的思想情感,称得上是一位行吟诗人。所以他在广东不是因留下什么政绩而出名,而是以他那才气横溢的诗篇获得后人的赞赏。
  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
  梧云初暗霭,花露欲霏微。
  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
  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这首题为《秋发庾岭》的小诗,意境凄然,闻者心酸。跨过庚岭,就进入被人称为“蛮烟瘴雨”的广东了。回首京师,前路茫茫,因而有“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之叹。然而,当他愈往南走,就愈被这南国的旎丽风光所吸引,心中激起了对生活无限的向往。原来这个被人称为“南蛮之邦”的地方,却有意想不到的风物,同黄河流域那种荒漠、单调的色调相比较,这里简直称得上是一簇五彩缤纷的画卷。于是,他在赴任途中,四处游览,细察民情,有感而纪之以诗。这些诗可以说是岭南的采风录,它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变化和三百多年前广东的人情风貌。
  在汤显祖的诗集中,可以看到他过庾岭后按行程顺序,沿途写下的诗篇。如《始兴舟中》《韶阳夜泊》《曹溪》《乳源道中》《翁源灵泉口号》《英德水》《广城二首》《阳江望夫石》,等等。几乎每过一地必有一诗。其中有不少是写沿途名胜古迹的,如《南华寺二首》《飞来寺泉》《罗浮冲虚观》《光孝寺》等。有些诗还记载了岭南的神话传说、地方掌故以及当地杰出人物的事迹。因此,他的诗对研究广东历史和民俗学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写作技巧上具有文从字顺、不假雕琢、雄伟博大、俊伟清新的特点。
  在途经广州时,他写道:
  临江喧万井,立地涌千艘。
  气脉雄如此,由来是广州。
  这四句诗,用简括的笔触,描绘了明代广州人烟稠密、市井繁华、四海通商的繁荣兴旺情景,使人十分信服广州自来就是一座历史名城。又如《五羊骚》一诗写道:
  五色纷何异,苍茫白石间。
  不见骑羊子,手持香穗还。
  诗人当时虽是路经广州,但已很熟悉广州的“五羊”传说,他热爱这座带有神话色彩的城市,便张开自己的思想翅膀,如站在九霄万里云端,遥盼五羊含穗而来。再如:
  昨夜骑羊驿,今朝鹿步来。
  百年无湛子,闲杀钓鱼台。
  此处称的“湛子”,是指明儒湛若水。湛若水是广东增城人,官至礼、吏、兵三部尚书,少师事陈白沙,后与王阳明同时讲学,自立门户。力倡《心理图说》,声望甚孚。他如此推崇湛若水,当然会赢得广东人的好感,这样就和广东人民的感情密切联系在一起了。汤显祖还用不少诗篇描写了广东人民的生活,描写他们的喜悦和追求,例如:
  女郎词下踏歌时,女伴晨妆莫教迟。
  鹤子草粘为面靥,石榴花揉作胭脂。
  笑倩梳妆阿姊家,暮云笼月海生霞。
  珠钗正押相思子,匣粉裁拈指甲花。
  不难看出,诗人是以多么体贴入微的心情,刻画出一群农家少女,满怀追求爱情幸福的愿望,精心打扮,准备参加踏歌盛会的情景。汤显祖和其他士大夫不同,他同情人民,关心人民,所以在他的笔下可以看到人民的痛苦和欢乐。
  诗人在这里描写的每一幅饶有南方情趣的图景,都是劳动妇女生活的真实反映,绝无矫揉造作之态,这说明他是有生活实感的。用今天的说法,那就是他选择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三百多年过去了,我们细读汤显祖在贬居广东时的诗作,仍然能体会到他的艺术光华。无怪乎后来他能写出《牡丹亭》那样感人的作品。
汤显祖初到徐闻时,县知事拨出一间房子给他居住,后来在此处办起了书院,《致汪云阳书》中说此“则贵生书院也。其他人轻生,不知礼义,弟故以‘贵生’名之”。可见书院是他命名的。一年后,在离徐闻前,作《贵生书院诗》,记载了办书院的经过,并作诗《徐闻留别贵生书院》,表达了他对徐闻依依不舍的感情。在离开徐闻后,仍念念不忘贵生书院,在《答徐闻乡绅书》中说:“闻贵生书院成,甚为贵地生畅。”虽然他不是徐闻知县,而是一名职位卑微的典史,但由于他是一个有抱负的知识分子,时刻关心当地人民的教化,在劝学兴教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因而受到后人的景仰。

  来源:《岭南文史》刊发文章,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专员徐南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