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另一个美术馆”举办以“爻”为主题的艺术家钟蔚帆个展。展览展出抽象艺术家钟蔚帆近年来创作的40件雕塑作品、首发的中篇诗歌《爻》和上世纪90年代的代表性抽象艺术原作,由美术批评家王林担任策展人。
展览用“爻”名,出自钟蔚帆同名诗章。它被定义为艺术家试图重构超验感受性并营造身心共鸣场所的一个模型。“爻”让在场的观众身临其境,搭建起自己的世界,构筑属于内心的超验图景。
展览将持续至6月15日。
《冥想1》 钟蔚帆 细纹鸡翅木、交趾黄檀木 1520×500×2040mm 2020年
展览的核心理念是构建一个超验性对话场域,让雕塑作品以其千年的质材痕迹,不妥协的自在生命,传递精神的力量,探索艺术形式与精神追求的深层关联。
“这些珍贵的硬质木材,来自遥远的异域他乡,历经过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生长。其质地、肌理、形态所具有的生命力和历史感,对钟蔚帆来说,是一种让人颤栗的发现和震撼内心的感动。”
王林表示,钟蔚帆特别尊重物料天然造就的曲线与孔洞,所有木雕的形态构造都以此为第一原则:“那石榴和木天蓼的果实,只是常真结构的假设或先天性赋值。”
《冥想12》 钟蔚帆 紫光檀木 490×260×990mm 2023年
在王林看来,钟蔚帆特别看重陈列和观看相互发生的关系。从展台与木雕的对比互衬,到空间环境的实在与虚拟;从作品光暗节奏的精心安排,到不同内容时段的动线布局,该展览都发挥了范例作用。基于此,策展人王林的初衷是构建一个非平常性视角,让观者审视个体所处的文化境况,直视日益强烈的精神诉求。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钟蔚帆一直活跃在现当代艺术的场景之中。他以朴素的“原语言”为元素,试图从艺术本体与当代精神相互阐释的角度,对现代艺术的经典性与当代艺术的去中心化特点的矛盾提出自己的解决之道。
展览一层现场
“我最终还是幸运的,近年来和一些千年古木朝夕相处,又开始听到冥冥深处那天籁般的乡音,熟稔的语义再次出现,指向可对话的心象。”钟蔚帆回忆起自己曾经“以文代语”的经历感慨万千。“当思想疲惫时,当孤独袭来时,这些碎文曾帮助我去确信生命的意义,记录那不安的灵魂深处属于自己能感受到的超验之光。”
展览现场
此外,与雕塑展同期展出的还有“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专题回顾展,该回顾展展出上世纪90年代钟蔚帆的代表性抽象艺术原作,旨在对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进程作一次系统性的回望。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