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这个海鸥翔集的古寨,被称为“海国长城”

2024-02-20 来源:本网

在汕头龙湖区

有一处始建于元代的古建筑群

深藏着宗祠、寺庙、更楼、

烟墩、古民居、古塔等

众多历史文化古迹

这里便是韩江下游

四大古名寨之一的

鸥汀背寨

鸥汀背寨村貌

鸥汀背寨

位于今汕头市龙湖区北部

古时地处韩江出海口

又控南港、东港、新港三处海口

险要的地理位置

使鸥汀背寨成为一个不平凡的村寨

  抵御海盗入侵的城堡

  远古时期,鸥汀背寨的所在地只是一片汪洋大海。春秋至汉代,随着韩江泥沙的不断冲刷堆积,这里逐渐形成了沙丘三角洲,便开始有人聚居。因洲上常年有海鸥翔集、栖息,故得名“鸥汀背”。元代末年,迁到鸥汀背居住的人日益增多,人们开始建立城寨,鸥汀背寨得以形成。

  明朝时鸥汀被辟为港口,商贸繁荣,但也因地处海盗进犯潮州和揭阳的必经之地,常受倭寇、海盗的侵扰。明隆庆二年(1568),海盗林道乾就曾攻破鸥汀,城寨被毁。之后当地村民为防海盗,自发重建了一座四周有护城河的城寨。

  当时澄海县的秀才陈君谔,为人耿直,通兵法,被乡人举荐为寨主。他带领村民巩固城寨,将鸥汀背寨筑成固若金汤的防御堡垒,四周池塘、小溪环绕,墙厚门固,绵延七八里。受到攻击时,城寨能够首尾相互救援,易守难攻,鸥汀背寨自此被称作“海国长城”,是潮州府48个隘口之一。

  明清时期,鸥汀背寨已形成完整的城寨,有东宁门、治生门、南薰门、西宁门、北定门和北平门六大寨门,和护寨河、河桥等形成牢固的纵深防守体系,曾多次击退海盗的进犯,成为远近闻名的城堡。

图片

北定门

  清顺治十四年(1657),郑成功军队与鸥汀背寨发生冲突,城寨不幸被毁。直到清康熙八年(1669),潮州通判阎奇英在旧址上重建城寨,并设水师营寨驻防。此后,鸥汀背寨又走过了两百多年岁月,最终沦陷于抗日战争中,剩余的部分城门因年久失修于1950年拆除。

  虽然鸥汀背寨多次被毁,先后重建、扩建三次,到如今只残存“北平门”和“北定门”两个寨门,及部分残墙、烟墩、更楼,但今天的人们来到这里依然可以领略到它古老的风貌以及独特的文化印记。 

  鸥汀胜景中的文化印记

  鸥汀背寨自形成城寨至今已达600多年,在这悠久的时光中,沉淀下了璀璨隽永的人文胜迹。明清时期形成完整城寨时,有证果谈禅、腾辉倒影、蓬鸥书声、龟桥似月、新兴红树、南薰纳凉、西宁晚泊、庙前白鹭八大胜景得到人们赞颂。这八景中,有寺庙、书院、商贸船舶、自然风景等,由此可见,明清时期,鸥汀背寨已是经济繁荣、文化荟萃。

图片

腾辉塔

图片

证果寺佛像

  如今,走进鸥汀背寨,潮汕古屋错落有致,鸥汀八景虽已不复当年景象,但淳朴的民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并没有就此中断。鸥汀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腾辉塔,以及证果禅寺、西宁桥、天后宫、密林文艺研究社旧址等汕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保护点,还有四座三山国王庙和众多的祠堂、古庙、古榕等。

图片

西宁桥

  鸥汀背寨是一个多姓聚居之地,至今仍有40余姓居住在此。走进村中,村前寨后庙堂、宗祠随处可见。祠堂内外,壁画、匾联、书法、雕塑众多,遗存十分丰富。

图片

陈氏宗祠

图片

李氏宗祠

  多元人口的聚居,也带来了多种文化的融合。灯首节是鸥汀特有的民俗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至初六之间择日举行,主要活动有“赛大猪”、大型文艺游行、连续三天演出潮剧大戏和纸影戏等民俗活动。其中潮剧盔头制作为当地特色技艺,其制作工序集设计、裁剪、镂刻、镶嵌、织绣于一体,已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潮汕地区美食多,鸥汀背寨也不例外。朥粕粥是这里美食的主角,这项独特的老手艺已传承一百多年。除此之外,还有老鹅头、鸭粥等美食名片。精于美食的鸥汀人把食品加工业做成了地方特色产业,有糖果、植物乳精、杂咸、凉果等食品厂近百家。丰富多样的美食,与古城寨一起,续写着鸥汀人的生活。

图片

朥粕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