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中流砥柱 力挽狂澜

2023-09-18 来源:本网

身可益民宁论屈,志存经国未全灰。

正愁不是中流砥,千尺狂澜岂易摧。

——(明)王阳明:《游瑞华二首(其二)》

图片

  【今译】多行利民的善政,哪怕自身受屈;怀有治国的抱负,怎肯灰心丧志。只愁不是国家的中流砥柱,面对困难险阻岂能轻易摧毁。

  【明鉴】明嘉靖六年(1527年),广西思恩、田州的地方首领卢苏、王受造反,两广震动。总督姚镆不能平定,于是朝廷下诏让王阳明总督两广兼巡抚,责其尽快平定事态。王阳明此时患有严重的肺病,依然抱病前往。他率军抵达南宁,仔细分析了叛乱原因,便用招抚的政策将卢苏、王受二人说服,兵不血刃地解决了叛乱。田州叛乱业已平定,王阳明已经完成了朝廷的旨意,在安排好善后事宜准备回乡养病之时,得知两广仍有断藤峡一带的匪患时刻威胁着稳定后,决心扫清盗贼。王阳明解退湖广一带的部队,以显示不再用兵。伺敌人不加戒备的机会,挺师而进,打下牛肠、六寺等十多个营寨,断藤峡的乱民全被平定。歼灭盗贼主力之后,王阳明有条不紊地安排后续的清剿工作,使得两广形势迅速稳定。安定两广后,王阳明肺病加重,后病逝于归途。

  【探源】明正德元年(1506)冬,王阳明触怒宦官刘瑾,被杖40下,贬谪至贵州龙场(今属贵州省修文县),任龙场驿丞。龙场一带群山连绵,少数民族杂居。王阳明根据当地风俗加以教化、引导,大家一起砍伐树木建造房子给王阳明居住。在这个时期,王阳明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领悟,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写下“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正德年(1510)初,王阳明谪戍期满,即将离开龙场时,写下本诗。该诗表现出他淡泊名利而又强烈的为国建功立业的宏伟志向。

  【人物小传】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浙江余姚人。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其学说世称“阳明学”。明弘治十二年(1499)中进士。曾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南赣巡抚等职。正德十三年(1518)奏设和平县。次年,平定“宸濠之乱”。正德十六年(1521)升为南京兵部尚书。嘉靖六年(1527)总督两广兼巡抚,任内平定思恩、田州叛乱。著作有《大学问》《传习录》等,有《王阳明全集》(或称《王文成公全书》)行世。

  文出自《广东历代官箴》(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6月)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