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楼(拱北楼)遗址

2023-09-18 来源:本网

拱北楼刻漏歌(节选)

【清】吴寿祺

乾隆丁丑七月秋,招朋共登清海楼,

历梯百级踞其上,水天一望如圆球。

楼之东偏设漏刻,仿佛挈壶制造式,

高卑异级大小殊,四壶相承无欹侧。

  拱北楼建筑基址,位于越秀区北京路广州百货大厦前,长32米,宽4.7米。在距今地表深1.8米以上,挖掘出清代、明代、南汉—宋代3个历史时期的门楼遗址。清代拱北楼基址因受后代修路破坏,仅剩基础垫土层和为加固基础打的众多木桩孔。明代基址距今地表深0.8米,现存西边门洞的铺石地面和一块较完整的抱鼓石。南汉—宋代基址共有3层,说明有过3次修造,南汉基址出土有浮雕龙纹青石构件、青石门槛及门楼西门洞的砖铺路面、白云石的门枕石等遗迹。

  唐代,今北京路上建有清海军楼,位置在今青年文化宫附近。南汉时,在此叠石建双阙。宋代,改为双门城楼。至元代毁。明洪武七年(1374)重建,将造于元延祐三年(1316)的铜壶滴漏置于楼上。清代重修。因其东、西两间为双门,故北京路有“双门底”的俗称。1918年,开展市政建设,拆城筑路,拱北楼被拆毁。

  吴寿祺,浙江仁和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举人。曾任乾隆二十四(1759年)《广州府志》分纂。

  2008年12月,拱北楼遗址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诗选自《北京街道志》(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街道志编纂委员会编,北京:方志出版社,2018年11)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