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越精粹,“南江文化”究竟是什么模样?

2023-09-18 来源:本网

南江文化、源远流长

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

融汇成华、自成一系

在中华大文化之林独树一帜

  南江古称泷水,因其上游水流湍急而得名。南朝齐时,因其位于西江之南,故称为“南江”,并置有“南江督护”。清代学者将南江列为“广东四江”之一,范端昂在《粤中见闻录》中称“西江水源最长,北江次之,东江又次之,南江独短”。屈大均在《新语·水语》曰“西江一道吞南北,南北双江总作西”。

  南江流域在历史上是一个汉、瑶、壮等17个民族聚居的地方,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是最早的民族交融地区之一。大约60万—80万年前,蜿蜒的南江孕育了磨刀山上最原始的“广东人”。“越岭千重合,十里蛮溪斜”,是唐代诗人笔下南江的写照。

图片

南江口镇(来源:云浮日报社)

  据《云浮年鉴2022》记载,云浮市有“郁南探秘南江文化之旅”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途径南江第一湾、南江传统文化特色小镇、光二大屋、张公庙、河口镇河口寨村、郁南县磨刀山旧石器遗址、大湾古建筑群。

  南江文化历史悠久绵长,内涵丰富而奇艳。万山翠绿的土地,经过漫长的积淀,形成了诚实守信、开放兼容的民风与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南江流域人文古迹星罗棋布,特色建筑、民歌舞蹈、民间艺术、南江文人都堪称南江民俗文化的“宝藏”。

图片

建筑是翻开的书

南江之畔星罗棋布的特色建筑

屋瓦间记述着这里

人与土地的故事

  郁南和罗定是南江文化的集萃地,南江流域的建筑文化,受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影响,使得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海外文化相交融。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建筑有大湾古建筑群、光二大屋、长岗坡渡槽、罗定学宫、罗定文塔、菁莪书院、平南村古建筑群、附台村翁氏牌坊、梁家庄园、平南村古建筑群等,这些人文景观都是南江文化古建筑史上的珍贵文物。

  “大湾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清时期,其中包括47座百年老屋,有民居、李氏大宗祠、李氏宗支祠堂等,错落有致地镶嵌在宁静的郁南大湾五星村,古建筑规模宏大布局集中,具有浓厚的粤西地方艺术特色和浓郁岭南建筑风格,展现了独特的民俗风貌。各座建筑巧饰石雕、楹联、匾额等,雕梁画栋,龙脊飞檐,工艺十分精巧。绘画、雕塑、建筑三种艺术共冶一炉,交相辉映。那些斑驳的牌匾,依稀展露出当年的繁华。

  “光二大屋”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屋内巷道、天井纵横交错,房厅错落有致,有水井、仓库、舂磨坊等。瓦面外是围墙通道,把整座大屋全部联结在一起,可行人、隐蔽和对外射击。如遇到一般的外界入侵、水灾、火灾等,只要把大门关上,两三百人也可以在屋里面正常生活一个多月的时间。

  华南理工大学吴庆洲教授就曾评价光二大屋:集防火、防盗、防洪于一身,在全国绝无仅有。光二大屋是南江流域最大的民居之一,为研究岭南传统民居文化提供了最完善的实物资料,对南江文化历史研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图片

光二大屋(来源:郁南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罗定文塔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2年)。塔外观七层,内分十三层,为穿壁绕平座楼阁式砖石塔,内为木楼板。塔刹为宝瓶相轮九霄盘,四周用铁链相护。各层塔檐用牙砖出涩,上用绿色琉璃瓦装饰,顶层塔柱外套莲花座铁套管,铸有铭文。每层有阳台式栏杆护廊。塔基为红白砂岩石条,分八角。

图片

罗定文塔(摄影:苏汉荣)

  罗定学宫俗称文庙。始建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是清代罗定直隶州的学宫。中轴线建筑依次为照壁、棂星门、泮池、戟门、月台、大成殿、崇圣祠,两侧有乡贤祠、名宦祠、两庑,附建有奎星阁,明伦堂、儒学署、忠义孝悌祠(节孝祠)、德义祠等。殿前有月台,台阶前有红石雕云龙丹墀。罗定学宫是西、南二江流域仅存的清代学宫建筑群,为清代较为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学宫建筑

图片

罗定学宫(摄影:刘烁)

图片

南江流域人文艺术璀璨多彩

在南江

穿越千年时空

和两千年前的人同赏歌舞

  南江民歌、舞蹈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以连滩山歌、禾楼舞、麒麟舞、草龙舞、麒麟白马舞等最具代表性。有“泷水歌”“禾谷礁”“东山祖庙庙会”“凤阳宗祠祭典”等极为丰富且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习俗,还保留着古百越文化的基因

  南江流域古歌舞具有深厚的农耕稻作文化的根基和底蕴,从而衍化了古民间舞蹈的稚拙古朴、独具一格的艺术特征。其中,原始粗犷、影随音动、音随神动的“禾楼舞”,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秦代南江流域的乌浒人在庆祝丰收、祭祀时跳的一种舞蹈,是弥足珍贵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江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还有张公庙会、横经席制作技艺、连滩飘色、手指画、剪纸、狮头扎作、捏面公仔等,为世人所钟情,击掌惊叹。

  享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美誉的连滩镇每年都举行民间艺术节。它最初是由为纪念“护国大将军”张元勋诞辰而举行的庙会发展而来,如今艺术节已成为南江流域和西江流域民间文化的大荟萃。

  近年来,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劲风推动下,郁南县成立全市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团队,以动态形式,走乡串寨,传播南江乡土艺术。群众自娱自乐活动丰富多彩,城乡广场舞蔚然成风,民间乐社比比皆是,县城都城镇享有“曲艺之乡”荣誉称号,建设了兰寨南江文化创意基地和禾楼舞、连滩山歌等2个省级传承基地,建设郁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云浮市兰寨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博览馆、郁南曲艺展示馆,不断拓展优秀非遗文化和南江文化展示阵地。

图片

南江历代名人辈出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在数千年的南江文明史中,云浮英贤辈出,这其中不仅有保家卫国的英勇战士,也有教化世人的思想巨匠,更有铮铮傲骨的民族脊梁。他们渗透在南江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造就了云浮兴旺不衰的人文风骨。

  据《罗定县志》记载:“罗定历代从军人多,民国时期就出过15个将级军官”,其中最著名的当数抗日名将蔡廷锴,彪炳史册。

  南江流域先后孕育了陈芝馨、彭佐熙、唐木、李冠那、区寿年、王作华、李芳春、谭其镜、蔡剑鸣、李镇靖等人物。唐初著名诗人宋之问、北宋进士李熙载、学者庞遇圣等众多文人雅士在南江流域留下不少不朽诗篇,为南江文化的成熟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又涌现出油菜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傅廷栋为代表的一批专家学者;世界级举重冠军何英强、严章群等一批体育健儿;获中国文联授予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60周年荣誉称号的有刘宏达、曾志宏、莫汉芬、朱展英、张富文5位文艺界知名人士;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范华等更为南江文化增姿添彩。

  深厚的南江文化底蕴为云浮各项事业发展增添了多彩斑斓的光环,南江文化智慧的光芒,孕育着千千万万的儿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