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栏”

2023-08-31 来源:本网

  广州过去有不少地方被称之为“栏”。直到现在,在西关一带,仍然保留有杉木栏、桨栏街等含有“栏”字的地名。现在大概很多人都不大清楚“栏”究竟是什么东西了,其实“栏”即是市,不过“栏”在形状外貌方面以及在“栏”中从事贸易的形式方面,与“市”相比就显得略微有差异。

  清初著名广东史研究专家屈大均曾在《广东新语·食语》“舟楫为食”章中讲过一段话,对“栏”作过解释说:“广州凡食物所聚,皆命曰栏。贩者从栏中买取,乃以鬻诸城内外。栏之称惟两粤有之,粤东之栏以居物,粤西之栏以居人,居物者以果栏为上。果蓏之实,四时间百品芬甘,少干多湿,可爱也。”

  另一个对广州地方史深有研究的学者谭莹,曾写过一首描写“栏”的诗,其中还附有注文加以解释,也值得参考。其诗曰:“竹栏门外果栏开,新向沙涌贩荔回。乘月落栏人买去,蒲葵伞下火千堆。”注文云:“广州凡食物所聚皆曰栏。果栏在竹栏门外,贩者买自栏中,名曰落栏。率以蒲葵叶作伞,市于其下。”又陈澧在《学海堂集·省南濠诗》的自注中云:“羊城呼市为栏,如竹栏、油栏、果栏之类。”

  综合分析以上几种对“栏”所作的解释,于是可知所谓“栏”,其实是指用来集聚某种货物且兼做批发买卖此种货物的地方。“栏”的设施一般都较为简陋,往往在集聚货物的地方用某些东西粗略地围护遮盖起来就了事,不像“市”那样讲究门面装饰。在“栏”里所进行的交易,其品种一般都是单一的,而且交易量比较大,与“市”所搞的多品种的零售经营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栏”是集聚和批发买卖食物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栏”是集聚和批发买卖其他日用货物的。称之为“栏”,这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味道的方言土语,所以在《辞海》《汉语大词典》等重要的辞典中,都找不到“栏”就是“市”这样的解释。

  从黄佛颐在《广州城坊志》中的记载所提供的资料来看,过去广州的“栏”其数量可不少,例如有果栏、咸虾栏、糙米栏、杉木栏、竹栏、柴栏、油栏、麦栏、糖栏、蔗栏、鱼栏、螺栏、旧豆栏、新豆栏、鸭栏、东猪栏、鱼塘栏,等等。此外又有一些街道名及建筑物名也带有“栏”字,例如有桨栏街、竹栏街、麦栏街、菜栏街、虾栏巷、菜栏炮台、鸡栏孖庙、竹栏门、油栏门,等等。估计这些街道名及建筑物名的取定,必是因为在该处或者在其附近,曾设有某某“栏”,故而才形成这样的名称的。例如油栏门的得名就有据可查,据《广州城坊志》所引黎如玮《半村草堂文钞·重修油行碑记》中的记载说:“旧列肆于子城外,曰油栏,子城门缘是以名。”由是可以推断,所谓麦栏街,必是因为此街或者在其附近曾设有买卖麦的“栏”;所谓竹栏街、竹栏门,必是因为此街此门之附近曾设有买卖竹竿的“栏”;所谓菜栏街、菜栏炮台,必是因为此街此炮台之附近曾设有买卖青菜的“栏”。其他的情况都可作如此类推。

  从各栏的地理位置及其分布来看,过去广州的“栏”一般都不在城内,比较多的都是处在城外的西关一带以及城南一带,而且都是处在与江河水道比较接近的地方。显然这是由于要便利货物转运所造成的,因为过去运输货物的主要方式是水上运输。

  作者:杨 皑

  来源:《岭南文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