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广州起义总指挥,却倒在了“工贼”的枪下...

2022-06-30 来源:本网

  1924年7月,来自40多个国家的青年在克里姆林宫,共同参加青年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

  一位带着书卷气的中国青年引来了不少目光。

  这位青年,就是张太雷。

  1898年,张太雷出生在江苏常州,8岁那年,张太雷的父亲离世,他只能靠母亲帮佣的微薄收入为生。

  1911年,13岁的张太雷考入常州府中学堂,在这里,他接触到了西方先进思想,也结识了他一生的挚友瞿秋白。

  1917年,张太雷考进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大学——天津的北洋大学堂,而瞿秋白也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张太雷作为天津地区重要的学生领袖,领导天津南开中学、北洋大学等15所大中学校的一万多人举行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中,张太雷结识了仰慕已久的李大钊。1920年,张太雷加入李大钊发起的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共最早的成员之一。

  由于张太雷工作勤奋又精通外语,李大钊决定将一个特殊的任务交给他。

  1921年3月,张太雷来到苏联担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记。在这里,张太雷见到了老友瞿秋白。当时,瞿秋白作为北京《晨报》记者也来到了苏联。经张太雷的介绍下,瞿秋白也加入了共产党。

  就在两人相遇后不久,1921年6月22日,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大剧院隆重召开。可张太雷原本的热情因为一个人的出现荡然无存,他就是“中国社会党”首领江亢虎。

  令张太雷愤慨的是,“中国社会党” 这个无政府主义政党竟然也打着“共产党”的旗号,获得了大会代表证。如果这个“冒牌的”共产党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承认,那就意味着筹建中的中国共产党将面临严峻危机。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张太雷向大会资格审查委员会申诉,抗议江亢虎的代表资格。这时的中共早期组织仅有50多名党员,力量十分弱小。由于申诉没有得到回应,江亢虎依然出现在大会上。

  形势紧迫,张太雷的第二封申诉信直接发给了当时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季诺维也夫,在信中,张太雷据理力争。

  这次申诉终于产生了效果,江亢虎的会议证件被收回,所谓社会主义性质的“中国社会党”也从此销声匿迹。

  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走进了位于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的这栋建筑,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在这里发生: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革命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大在广州东园胜利召开,标志着青年团终于实现了思想上、组织上的统一,成为了全国青年的核心力量。

  1926年7月9日,在嘹亮的军歌声中,十万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正当大革命风起云涌之时,同盟者的枪口却突然调转了方向。严酷的现实让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深深地记住了鲜血换来的教训。

图片

  1927年8月1日凌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中共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

图片

  1927年8月20日,一位身穿长衫、头戴礼帽的年轻人快步走在广州的街头,他就是刚当选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和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的张太雷。张太雷此行是来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并担任广州起义总指挥。

  正当他为广州起义做准备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11月17日,张发奎、黄琪翔率领部队赶走了李济深的桂系部队,投靠了汪精卫,史称“张黄事变”。

  事变当天,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通过了《广东工作计划决议案》要求中共广东省委应发动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接到任务后,张太雷第一时间坐船赶往香港,他想请一个人协助指挥作战,这个人就是领导南昌起义的叶挺。

  张太雷为起义四处奔走,广州城里张发奎也异常忙碌。李济深被逐出广州之后不甘失败,联合了各路桂系军阀实施反攻。

  面对如此紧迫的形势,张发奎的得力爱将叶剑英献出“妙计”,将精锐部队全部调出广州阻击桂系部队,而广州城的防务则交给警卫团。

  张发奎听了叶剑英的建议带领部队出城迎敌,可他万万没想到,身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的叶剑英已经秘密加入共产党。于是,张太雷将起义时间定在了12月12日晚。

  然而起义前两天,广州几家大报同时刊登了一条惊人的消息:“昨日觉察米袋里,偷运手榴弹,何人所为?”

  张太雷清楚,手榴弹是同志们在乡村手工制造、装进米袋分批运进广州的,准备在起义时用。报纸在这个时候刊登消息,说明起义计划已经泄露了。

  张发奎马上召开军事会议,密调黄琪翔部队从西江前线回防,策划镇压起义。在此紧急关头,张太雷毅然决定提前起义。

  12月11日凌晨3时30分,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打响。在张太雷、叶挺的指挥下,起义军势如破竹,迅速攻占了珠江北岸的大部分市区。国民党在广州市中心最顽固的堡垒——广州市公安局也被攻破。青天白日旗被抛下,起义军的红旗在办公楼顶迎风飘扬。

图片

  广州市越秀区有一条路名叫广州起义路,这条路也是全中国唯一一条以起义名称命名的道路。路旁那座明黄色的门楼就是原广州市公安局所在地。

图片

  1927年12月11日,门楼上悬挂起了“广州工农苏维埃政府”的横幅,张太雷庄严宣布:“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了!”

  可就在这时,张太雷接到报告:张发奎的3个师和驻守广州珠江南岸的李福林第5军一部,正从东西南三面发起疯狂反扑。英、美、日、法等国驻广州领事团也调派军队在沙面布防,封锁交通。情况危急,张太雷决定马上散会并疏散群众。

  一辆插着红旗的敞篷汽车驶出了起义总部,张太雷就在这辆车上,他要赶到北大门前线亲自指挥作战。

  当疾驰的汽车行驶到惠爱西路时,路旁突然冲出了一群身穿工装的人。还没等张太雷看清,这群“工人”就对着汽车开枪了,原来,他们是乔装成工人的“工贼”。在一阵密集的枪声过后,起义军赶上前,发现总指挥已经没有了呼吸。

图片

  张太雷身中三弹,壮烈牺牲,年仅29岁。张太雷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

  从广州撤出的起义军主力,在花县改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师,战斗在海陆丰根据地;转移到广西的部分起义者,后来参加了百色起义;另一部分起义军在韶关附近与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会合,走上了井冈山。  

  22年后,红旗终于再一次高高飘扬在广州的上空。

图片

▲瞿秋白对张太雷给予高度评价

  张太雷虽然倒在了寻找中国革命方向的道路上,

  但他高举的旗帜并没有倒下。

  起义保留的红色火种播散向全国。

图片

  张太雷化作震碎旧世界的春雷,

  激荡出一个崭新的中国。

  来源:CCTV《国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