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诗宗孙蕡对岭南诗歌发展的贡献

2019-07-29 来源:本网原创稿

赵绍祺

  孙蕡,字仲衍,号西庵,顺德乐从平步村人,生于元至元四年(1338年),卒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他在岭南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发起创建“南园诗社”,标志着岭南诗人群体形成,在中国诗坛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他的诗风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岭南诗歌史上有着开创性的作用。王夫之在《明诗评选》对孙蕡的评价说:“仲衍、季迪,开代两大手笔,凌宋争唐,不相为下也。”把他和高启并称为在明代中国诗歌史上开启一个时代的人物,上追宋、唐。因之,孙蕡被誉为“岭南明诗之始”“岭南诗宗”。

  倡建南园诗社,岭南诗派形成
  岭南诗坛在唐代张九龄之后,宋元两代虽有个别较为有名的诗人,如北宋时的余靖,南宋时的崔与之、李昂英,但由于岭南开发较晚,文化发展较中原落后,自唐至宋元,并未形成诗人群体,岭南诗歌在全国缺乏影响力。直至出现孙蕡与一班诗友创建南园诗社,将相唱和,标志岭南诗人群体形成。孙蕡在他的《琪琳夜宿与彦举联句》诗的诗序中记载了诗社成立的情况:“畴昔年十八九时,一时闻人相与友善,若洛阳李长史仲修、郁林黄别驾楚金、东平黄通守庸之、武夷王征士希贵、维扬黄长史希文、古冈蔡广文养晦、番禺赵进士安中及其弟通判澄、征士纳、北平蒲架阁子文、三山黄进士原善共结诗社南园之曲,豪吟剧饮,更唱迭和,而彦举与余为同庚,情好尤笃。”从这里可以看出,孙蕡时年十八九岁,诗名已盛,常与友人唱和,便与一班诗友在广州南园抗风轩结南园诗社。当时有十二位诗人参加。后来诗人赵介加入,孙蕡、王佐、黄哲、李德、赵介诗名最盛,后人称之为“南园五先生”。从此岭南诗坛开创了新局面,并在中国诗坛占有一席之地,形成“岭南诗派”。明代诗学家胡应麟在评论明初诗歌时说:“国初吴诗派昉高季迪,越诗派昉刘伯温,闽诗派昉林子羽,岭南诗派昉于孙蕡仲衍,江右诗派昉于刘崧子高。五家才力,咸足雄踞一方,先驱当代。”①认为明初中国诗坛,已形成五大流派,岭南诗派已与其他四大诗派并驾齐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指出:“粤东诗派,数人实开其先,其提倡风雅之功,有未可没者。”孙蕡是南园诗社的首创人,历代诗论家也把他认为是“南园五先生”之首。朱彝尊就说:“自蕡以下,世所称南园五先生也。仲衍才调,杰出四人。”②
  南园诗社的建立,不仅带动了当时岭南诗坛的兴起和繁荣,而且对岭南诗歌的长远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一百多年后,明嘉靖年间,诗人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吴旦、李时行等重振岭南诗坛,在南园故址重建南园诗社,称“南园后五先生”。明崇祯十年,陈子壮等十二名诗人又复修南园诗社,相将唱和。清末,梁鼎芬等八位诗人又聚于抗风轩,振兴岭南诗歌。可以说,南园诗社是岭南诗歌的圣地,岭南诗人把南园诗社的传统,作为自已的血脉,不断传承。
  岭南诗风,影响深远
  孙蕡的诗,有《西庵集》存世。他的诗风丰富多样,历代诗界评价很高。四库总目评论曰:“孙蕡当元季绮靡之余,其诗独卓然有古格。”《粤东诗海例言》则称“西庵自汉魏、六朝、初盛中唐,无所不学,而炉锤独运,自铸伟词,固卓然名家。”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谓孙蕡“五古远师汉魏,近体亦不失唐音,歌行尤琳琅可诵”。黄佐《广东人物传》评论孙诗“气象雄浑,兴喻深致”。徐泰《诗谈》评论孙诗“清园流丽,明珠走盘,不能自定”。我们可以说,孙蕡继承和发展了张九龄诗歌雄直风格,创造了富有特色的岭南诗风,成为岭南诗派的主要特色。
  首先,孙蕡的诗豪放脱俗。孙蕡与诗友唱和的诗歌中充满豪放脱俗、纵情放歌的真性情。如《南园夏日饮酬王赵二公子澄佐》:“郡城多暇日,公子专幽寻。招携无俗士,欢宴尽华簪。临水钓游鱼,凌风弋高禽。南园当盛夏,灏气涤烦襟。澍雨朝浥道,流云豁轻阴。芙渠被曲渚,灌木秀穷林。展席罗长筵,美酒对坐斟。交交黄鸟,聒聒玄蜩吟。岁时递迁斡,圣贤皆销沉。於时不痛饮,负此芳赏心。”《南园歌赠王给事彦举》:“哀弦冷冷乐未终,忽看华月出天东。裁诗复作夜游曲,银烛飞光白似虹。当时意气凌寰宇,湖海诗声万人许。”诗人是那么豪放、洒脱、意气风发。在《往平原别高彬》诗中,他把与朋友的深厚情谊、离别时的心情,笔下喷薄而出:“银壶绿酒沾春宴,环佩朝回春天殿。平生不作儿女悲,独向高彬泪如霰。高彬昔年桑梓雄,好贤乃有古人风。东林诗社静来洁,北海酒樽长不空。朅来弓剑已萧索,短发如丝尤好客。塞上葡萄大齐红,宣州梨子鹅儿白。沉锦不独重相知,文采今还胜昔时。小楼焚香每读书,净几把笔常题诗。今晨我作平原别,高彬不意情欲绝。芙蓉香冷不堪赠,杨柳枝黄不宜折。龙湾江口石头城,一幅蒲帆万里秋。暮云红树傥相忆,应有音书慰别愁。”
  王夫之评此诗“高情亮节,真岑嘉州嫡嗣。旷五百余年,除宋人烟雨而批青天、临百日,洪武诸公廓清之功大矣!”认为孙蕡继承了岑参豪放脱俗的艺术风格,充满激情,廊清了宋诗那种重理智而压抑感情的阴霾。孙蕡诗这种风格,对当时和对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
  第二,孙蕡的诗清圆流丽。史记孙蕡才华横溢,诗文援笔立就。他的诗歌绮美流畅,清新动人。如著名的《广州歌》:“广州富庶天下闻,四时风气长如春。长城百雉白云里,城下一带春江水。少年行乐随处佳,城南南畔更繁华。殊帘十里映杨柳,帘栊上下开户牖。闽姬越女颜如花,蛮歌野曲声咿哑。峨阿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春风列屋艳神仙,夜月满江闻管弦。良辰吉日天气好,翡翠明珠照烟岛。乱鸣鼍鼓竞龙舟,争睹金钗斗百草。游冶流连望所归,千门灯火烂相辉。游人过处锦成阵,公子醉时花满堤。扶留叶青蚬灰向,盆飣槟榔邀上客。丹荔枇杷火齐山,素馨茉莉天香国。别来风物不堪论,寥落秋花对酒樽。回首旧游歌舞地,西风斜日淡黄昏。”
  明初是中国商品经济萌芽和蓬勃发展的时期,广州这个南国中心都市,工商业、对外贸易十分发达,处处朝气蓬勃,孙蕡热情呕歌和拥抱这个生机勃勃的商业都市,也是第一个全方位描述广州的诗人。把南国都市的自然风光、繁华商贸、市民的生活情景、弦歌龙舟等习俗,娓娓道来,确实如屈大均在《粤东诗话》中评说的:“孙西庵特为之歌,读之,昔日风光,令人神往。”“诗笔秀丽,宜为后世所艳称。”
  又如《湖州乐》:“湖州溪水穿城郭,傍水人家起楼阁。春风垂柳绿轩窗,细雨飞花湿帘幕。四月五月南风来,当门处处芰荷开。吴姬画舫小于斛,荡桨出城沿月回。菰蒲浪心迷白纻,有时隔花闻笑语。鲤鱼风起燕飞斜,菱歌声入鸳鸯渚。”
  这首《湖州乐》,把秀美的江南景色呈现在人们眼前,好像看见采莲姑娘穿棱在盛开的莲花之间,欢声笑语,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诗中有画,余味无穷。
  第三,孙蕡的诗气象雄浑。“白帝秋高木叶黄,蜀中长是雨浪浪。瞿塘水落漩涡小,一路看山到岳阳。”(《出蜀》)“……人鲊瓮头翻白波,怒流触石为漩涡。长年敲板助船客,破浪一掷如飞梭。滩声橹声历乱聒,紧摇手滑橹易脱。沿洄划转如旋风,半侧船头水花没。船头半没船尾高,水花作雨飞鬓毛。争牵百丈上崖谷,两旁捷走如猿猱……”(《下瞿塘》)“归州城门半天里,白云晚向城下起。市麈架屋依岩峦,妇女提罂汲江水。巴山雪消江水长,城中夜闻滩濑响。客船树杪钩石棱,渔父云端晒罾网……”(《次归州》)。这些诗作,气势如虹,一泻千里,不仅刻画歌颂了雄伟峻险的祖国山河,也宣泄了作者的情感。
  他的另一些诗篇则高亢雄壮,《杂诗六首》其一:“十月良家子,从征上边州。明月照剑匣,北风吹马头。少年有奇志,思欲分国忧。谁能学李广,百战不封侯。”真是激情四射,表达了青年从军报国的高昂志气。《送张典籍讷之官大同经历》:“春风鸣玉下天阶,万里从戎亦快哉。远仗皇威清朔漠,更依云气望蓬莱。参军孙楚登瀛客,草檄陈琳补衮才。边事太平烟火息,柳营羌角为谁哀。”《送张翰林孟廉赴山西行军》:“汉将防边意气豪,参军行处拥旌旄。云连白雪飞花片,风卷黄沙似海涛。”《送翰林典籍张敏行之官西上》:“敦煌城下沙如雪,敦煌城头无六月。”“黄旗卷日大军行,旄头化石夜有声。敦煌迢迢五千里,十月即渡黄河水。上将翩翩才且雄,平戎不数二师功。叱咤犹在轮台上,匹马已入渠黎国……”可谓意象雄伟,慷慨激昂。
  第四,孙蕡的诗贴近生活。孙蕡大量诗歌取材生活,有感而发,遣词造句平实生动。如《田家欢》《织妇词》《蚕妇词》《耕父词》《渔父词》等,以显浅语言,不加修饰地描述了农家渔翁蚕妇的生活劳作和喜与忧。如《田家欢》:“田家养牛如养龙,妻孥望岁长防冬。耕田得暇缚屋茅,编竹著泥防北风。山田不雨水欲涸,田头水车鸣角角。归来夜半犹未眠,新妇悬灯照蚕箔。田家作苦无休时,夏来擢谷春卖丝。无因昨夜到城郭,羡杀狂游轻薄儿。”农家一年到晚勤苦劳作的情景历历在目,就算不识字的人听了此诗也会领略农民的艰辛。“二月城南桑叶绿,新蚕初出微于粟。采桑日晏携筐归,夜半悬灯待蚕熟,缫成素丝经上机,两日一匹犹苦迟。”(《织妇词》)“顺流得鱼易,逆流得鱼难。难易有天定,顺流心所安。网罗疏疏钓曲直,老翁取鱼兼取适。”(《渔父词》)看似信手惦来,却是那么真实、贴切、感人。
  他任平原县主簿时,看见当地经济破败,人民生活困苦的情况,作《平原田家行》:“零星矮屋茅数把,散住榆林柳林下。磊墙遮雪防骤风,妇女颓垣拾砖瓦。黄牛买得新垦田,土戟犁浅牛欲眠。古河无水挂龙骨,自萦蒲城探苦泉。山蚕食叶黄茧老,野火烧桑桑树倒。四畔灵鸡喔喔啼,九月霜风落红枣。春丝夏绢输税钱,木绵纺布寒暑穿。夜舂黄米为新酒,学唱《清商》作管弦。平田早多黍少熟,杏尽梨苦惟食粟。衣粗食恶莫用悲,犹胜北军离乱时。”
  这是一幅战乱后农村悲惨生活的写照:零星的几间茅屋,为了防风遮雪,只好在倒塌的危墙拾些砖瓦,老牛无力地在新垦的土地拉犁,河里却又干涸无水灌溉,干旱使桑树像被火烧过一样,但是春丝夏绢照样要交纳,黍粟梨果未熟就要收来吃,但这已比战乱时好得多了!直白的描述,读之令人落泪。
  孙蕡诗的豪迈、雄直、清丽、自然风格,为岭南后代诗人继承和不断发扬光大,历朝历代,都有一批杰出的诗人,岭南诗派在不断延续和发展,在中华诗坛犹如一颗岭南明珠,放出耀眼的光采。孙蕡被誉为岭南诗宗,实至名归。

  诗为心声,野吟天然
  孙蕡在《幽居杂咏》之二十写道:“野吟诗句出天然,景物如云眼底生。白石江头乌桕树,夕阳疏雨鹁鸠声。”这可以看作是他对诗歌的主张,就是要放情歌唱,出自心声,把感情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他的诸多诗篇,确是像随口如出,平淡无奇,却又把景物和感情结合得那么自然。如《淮上思家》:“正月二月花草芳,水鹅拍拍茭菰塘。芦橘荔枝赤璀璨,鸡头菱角青相将。春光偏向越山好,客路苦阻淮水长。飞鸿不解带愁思,空寄音书还故乡。”春天到了,家乡处处芳草,鹅鸭在水塘拍着翅膀追逐玩耍,荔枝树挂满红色的果实,菱角刚刚露出青青的新芽,故乡是多么美啊,只是身在异乡,只有无限的愁思!他把对故乡的感情,凝注在一草一木的思念中,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浸润了诗人的深沉情感。
  从孙蕡年轻时创建诗社,至他被朱元璋诛杀,他的诗歌一直是出自心声,自然率真,情感真挚。他出自富家,自谓“承先人遗泽,得弛负担”,于书无所不读,性格豪爽。十八九岁时诗名已盛,此时的诗,“长吟闲剧饮,楚舞杂齐讴”。(《南园》)他为元江西行省左丞何真草拟向明征南将军廖永忠表示归明的书信,使广州兵不血刃归顺大明后,他对新朝抱着十分的期盼,洪武三年(1370年)明朝开始设科取士,他便考得进士,先后任工部织染局使、虹县主簿,后又被选入翰林典籍,参与编修《洪武正韵》。由于对新朝充满期待,以他豪迈、旷达、乐观的性格,热情讴歌,《广州歌》《南京行》《次归州》《下瞿塘》等清丽、雄奇、乐观向上的诗篇,“援笔立就”。在经受下狱、在京修筑城墙、罢官回乡后,写《幽居杂咏》组诗四十六首,其中第十四咏屈原:“醉里临风吊屈原,楚吟空赃赋远游篇。凌空语气谁纶能解,千左惟应待我传。”第四十二咏陶渊明:“渊明千载我知音,纵有冰弦不鼓琴。闻说商於寻绮角,寂寥谁识古人心。”第四十六咏阮籍:“最爱佯狂阮嗣宗,秋怀当月赋偏工。酣歌裸袒青林下,晚岁心期与尔同。”他把自己视为屈原、陶潜、阮籍的知音,这既是感慨自己的身世,有感而发,自己与这几位诗人的心是相通的;也表明他欣赏屈子“凌空语气”的浪漫主义和陶渊明崇尚自然、悠然洒脱的艺术风格,声称“千古惟应待我传”。
  孙蕡后再被朝廷起用,但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因曾为大将军蓝玉作诗题画被株连,被判死刑。据说临刑前口吟诗曰:“鼍鼓三声急,西山日又斜。黄泉无客店,今夜宿谁家。”这首诗虽不是孙蕡所作,但他临刑前吟之,也是出自心声吧。

  注释:
  ①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一。
  ②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二。

 

  来源:《广东史志》201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