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爆火
该片以唐代诗人高适与李白的友谊为主线
用精美绝伦的画面
性格各异的诗人
千古流传的名句
书写了一部气势磅礴的大唐史诗
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璀璨篇章和独特魅力
今天,让我们从电影中“广东韶郡”说起
从方志的角度
来看《长安三万里》
(一)方域志 唐广德元年(763年),吐蕃之战,长安告急,时任剑南节度使高适兵困云山城。电影中,高适向前来问责的监军太监回忆与李白的过往,称自己祖居渤海,父亲高崇文,曾任“广东韶郡长史”。“广东韶郡”为电影中的说法,据史实应为“岭南韶州”。 根据《旧唐书·高适传》记载,高适“父从文,位终韶州长史”。另洛阳出土的墓志《高崇文玄堂记》记载,“君讳崇文,字崇文,渤海蓨人也。春秋六十七,以开元七年(719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广陵私第。”《高嬇墓志》碑文记载,“夫人讳嬇,渤海蓨人也。曾祖子□,皇朝(指唐朝)宕州别驾;祖侃,左卫大将军;父崇文,韶州长史。”从《新唐书·高适传》未记高适祖上情况,以及后来学者考证,关于高适的父亲是高崇文还是高从文,高适的籍贯是“渤海蓨(出自《旧唐书》,今河北景县)”“沧州渤海(出自《新唐书》)”还是河南洛阳(近代考证高崇文家族墓志),学界多有争议,这里不作深究。但高崇文曾任韶州长史是可以确认的。 清同治《韶州府志》 关于韶州,根据历代新旧志书整理,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始兴郡,改东衡州为韶州,韶州正式命名;十一年(591年)废入广州,十二年(592年)移广州府治韶州,后还治南海,大业三年(607年)属南海郡;唐武德四年(621年)置番州,不久改为东衡州;贞观元年(627年)复为韶州;垂拱四年(688年)分天下为十道,以韶州隶岭南道;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始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韶州。 高适开元七年(719年)游历长安,广德元年(763年)被困云山城。综合以上沿革来看,高适称自己为渤海人,在认可高崇文是高适父亲的前提下,不管是719年还是763年,韶关都叫“韶州”,隶属“岭南道”,所以称曾任“岭南韶州长史”是比较合适的。 (二)职官志 首考韶州长史。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上州设“刺史一人,从三品,职同牧尹;别驾一人,从四品下”“长史一人,从五品上;司马一人,从五品下……”经查历代《韶州府志》,由于成书多为明清时期,关于唐代的官员较少,仅记录了刺史70人,其中列传者3人,没有关于长史的记载,也没有关于高崇文的其他记载。唐代宰相为三品,以此来看,高崇文位终韶州长史,至少是从五品上,官职不算低。而《旧唐书》《新唐书》以及民国《景县志》都记载,高适“少落魄,不治生事”。如果高崇文于719年卒于韶州长史任上,祖父高侃获封“平原郡开国公”,陪葬乾陵,时年近20岁的高适不会家道中落,“少落魄”,也不会在父亲去世之后不守孝道而游历长安。所以高侃、高崇文与高适的关系有待商榷。 民国《景县志》 二考高适官职。据史书记载,高适的第一个官职并不是电影里面的河西幕府掌书记,此为高适的二个职位,第一个职位是封丘尉。 高适长安失意之后,客居梁、宋(今河南商丘),直至年近五十,仍无一官半职,但诗已闻名。天宝八年(749年),时任宋州刺史(新旧唐书记载)张九皋十分欣赏高适的才华,荐举有道科。根据沿革来看,商丘于天宝元年(742年)改为睢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宋州,当时张九皋应为睢阳太守,而不是宋州刺史。因为右相李林甫“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高适授“汴州封丘尉”,即封丘县县尉,从九品。高适对趋奉长官与压迫百姓的县尉日常生活感到痛苦,辞官赴河西幕府,受到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重用,任掌书记,从八品,后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正八品。安史之乱,哥舒翰潼关失守,高适献策唐玄宗再获重用,擢为侍御史、谏议大夫,正四品下。永王李遴叛乱,高适再获唐肃宗重用,任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从三品。后又任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从三品。广德元年(763年),吐蕃之战,高适被困云山城,战事失利。第二年被召回京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765年),高适去世,追赠礼部尚书,正三品。 三考“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高适赤胆忠心,报效国家,晚年从八品小官一跃成为三品大员,确是唐代诗人中官职较高的一位,但却不是唯一。比如韶州曲江人张九龄。 张九龄开唐诗清淡之风,《感遇》十二首中的二首被列为《唐诗三百首》之首篇。张九龄三年为相,以中书侍郎拜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封始兴伯,官至中书令,正三品;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去世,赠荆州大都督,从二品;安史之乱后,追赠司徒,正一品。以此来看,唐代诗人之达者,不仅唯适而已,至少张九龄达于适,且诗不输适。 (三)选举志 关于唐代科举,以“广东韶郡”来看电影《长安三万里》,有几个问题值得一观。 一是李白不科举而行卷。有人指出电影《长安三万里》关于李白行卷是一个常识错误。行卷,是唐代的习俗,应举者在考试前把所作诗文写成卷轴,投送朝中显贵。这样的话,主考官就能综合考虑考生的平时表现,不致于一考定终生,错失人才。从历史来看,李白父亲是商人,根据大唐律令,“工商之家,不得预于仕”,也就是说李白没有科考的资格。即使不是“工商之家”,李白家族“神龙初,潜还广汉”,据传是从中亚迁回,在户部未记载,没有谱牒,也是不符合唐代科举考生来源之一生贡的要求。 不能参加科考,李白也就没有行卷的必要,只能通过其他途径实现自己的抱负,比如“终南捷径”。所以李白入世又出世,出世又入世,修仙求道,终于在道士吴筠的推荐下,得到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的赏识,被唐玄宗召见,诏为翰林,为皇帝写诗。李白性格洒脱,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最后得罪权贵,被赐金放还。 二是唐代著名诗人选举志。电影《长安三万里》诗人多以高中进士、荣享曲江宴为荣,比如王昌龄与常建同榜进士。在电影之外还有一些未被展现的历史故事,比如杜甫屡试不第,而高适天宝八年(749年)进士及第,更有甚者,“诗佛”王维开元九年(721年)状元及第,贺知章武后证圣元年(695年)高中状元。 三是唐代韶州选举志。据韶州府旧志记载,唐代进士分别有张九龄、张九皋(九龄弟)、张弘雅(九龄叔)、张仲方(九皋孙)、张仲孚(仲方弟)、张忠(九龄孙)、张绍儒(九龄曾孙),另有原籍徐州沛县人刘轲落籍韶州后以韶州籍登进士。——好吧,都被张九龄一家“垄断”了。 清康熙二十六年《韶州府志》 (四)人物志 人物入志有严格的标准,一是本籍名人,二是名宦,其他不赘述。网络有人绘制了一张“唐朝诗人社交圈”的图,虽不全,却有个大概,权以引之。 (图片来自网络) 以“广东韶郡”来说,与高适、李白同时代的人物,王昌龄曾短期谪岭南,另有两位动画中没有提及的人物,一是提拔了王维的大唐名相张九龄,二是举荐了高适的张九皋。 张九龄(678—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韶州曲江人,唐开元年间名相、诗人。7岁知属文,24岁进士及第,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张九龄千秋节上《金鉴录》,保护太子斥武惠妃游说,直谏李林甫奸邪,预言安禄山必反,以周子谅弹劾牛仙客,开凿大庾岭新路等事迹流传千古,被后世称为“曲江风度”,誉为“岭海千年第一人”。张九龄与电影中贺知章、王昌龄等诸多诗人有过交集,对王维更是提携有加,王维也曾写过《献始兴公》的诗作。 张九皋(690—755),韶州曲江人,九龄之弟,举孝廉,表为海丰郡司户,历任赣县令、巴陵郡别驾、安康、淮安、彭城、睢阳四郡守、襄阳郡太守、南海郡太守,赐银青光禄大夫,封南康开国伯,追赠广陵郡大都督府长史。张九皋在睢阳郡太守任上曾推荐高适参加有道科试,算是对高适有知遇之恩。 (五)艺文志 电影《长安三万里》可以说是一场诗歌的盛宴,共涉及至少48首诗词,尤以李白入道与诗友纵歌《将进酒》、李白获赦吟诵《朝发白帝城》为甚,将电影推向高潮。这里对48首诗词不再罗列,仅记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鱼游乐深池,鸟栖欲高枝。 嗟尔蜉蝣羽,薨薨亦何为。 有生岂不化,所感奚若斯。 神理日微灭,吾心安得知。 浩叹杨朱子,徒然泣路岐。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吴越数千里,梦寐今夕见。 形骸非我亲,衾枕即乡县。 化蝶犹不识,川鱼安可羡。 海上有仙山,归期觉神变。 西日下山隐,北风乘夕流。 燕雀感昏旦,檐楹呼匹俦。 鸿鹄虽自远,哀音非所求。 贵人弃疵贱,下士尝殷忧。 众情累外物,恕己忘内修。 感叹长如此,使我心悠悠。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永日徒离忧,临风怀蹇修。 美人何处所,孤客空悠悠。 青鸟跂不至,朱鳖谁云浮。 夜分起踯躅,时逝曷淹留。 抱影吟中夜,谁闻此叹息。 美人适异方,庭树含幽色。 白云愁不见,沧海飞无翼。 凤凰一朝来,竹花斯可食。 汉上有游女,求思安可得。 袖中一札书,欲寄双飞翼。 冥冥愁不见,耿耿徒缄忆。 紫兰秀空蹊,皓露夺幽色。 馨香岁欲晚,感叹情何极。 白云在南山,日暮长太息。 我有异乡忆,宛在云溶溶。 凭此目不觏,要之心所钟。 但欲附高鸟,安敢攀飞龙。 至精无感遇,悲惋填心胸。 归来扣寂寞,人愿天岂从? 闭门迹群化,凭林结所思。 啸叹此寒木,畴昔乃芳蕤。 朝阳凤安在,日暮蝉独悲。 浩思极中夜,深嗟欲待谁。 所怀诚已矣,既往不可追。 鼎食非吾事,云仙尝我期。 胡越方杳杳,车马何迟迟。 天壤一何异,幽嘿卧帘帷。 唐诗之美在意境,在语言,在韵律。正如电影中高适所说:“只要黄鹤楼的诗在,黄鹤楼就在。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在!” “广东韶郡”只是一个视角,方志只是一个维度。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能够爆火出圈,有精美的制作,有在尊重历史基础上的艺术想象,更多的是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契合,传承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坚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在新时代文化传承发展新征程中,深入挖掘中华文化宝库,将会有越来越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不断涌现!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