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逐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广东岩山寨遗址:重新认识古国时代的岭南

2024-03-28 来源:本网

它是岭南迄今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中心聚落遗址

它的发现确认距今5000年前后岭南开启社会复杂化,更新了对岭南文明化进程的认识

它的发现,带我们重新认识岭南在史前中国格局中的地位

  3月22日,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出炉。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河南永城王庄遗址、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陕西清涧寨沟遗址、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等成功获选。

  从入选终评的项目名单来看,今年无疑是史前考古的“大年”。入围终评的广东岩山寨遗址虽未获选,但也引发全国考古界高度关注。目前,岩山寨遗址只发掘了一小部分。随着其考古和研究工作后续开展,未来仍是这一全国考古重要奖项的有力竞争者。

  作为广东“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的最新成果,岩山寨遗址的考古发掘,破解了早期岭南起源阶段的哪些重大谜题?记者专访岩山寨遗址项目负责人、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秦考古研究所所长刘锁强,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岩。

  发现过程

  从一个“十大”找到线索

  岩山寨遗址位于清远英德青塘镇榄村,大约距今5500年至2500年左右,是目前所见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中心聚落遗址,填补了岭南地区文明起源阶段聚落考古的空白。

  岩山寨遗址的发现,要从一个“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说起。

  2016年,英德曾有一个重要考古发现——青塘遗址,与岩山寨遗址相距仅数公里。考古队员在遗址洞穴内发现了距今13500年左右的“青塘少女”人骨化石,以及广东年代最早的陶器。

  为了寻找更多旧石器时代的遗迹,刘锁强带着考古队在周围进行区域考古调查,走遍了几乎青塘的每个洞穴。旧石器没找到,却意外在岩山寨孤峰的山洞里发现了许多陶片,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随后我们逐步扩大调查和勘探范围,发现遗址面积越来越大,文化遗存也非常丰富。”

  高等级墓出土石峡文化陶器组合。

高等级墓出土石峡文化陶器组合。

  刘锁强介绍,岩山寨遗址是岭南迄今所见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新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中心聚落遗址。

  英德岩山寨遗址项目负责人刘锁强。

英德岩山寨遗址项目负责人刘锁强。

  “对比两个遗址可以看到,由于人类思想和技术的进步,同样在青塘这么一个小的地理单元范围内,开发和利用的自然资源是不同的。”李岩告诉记者。

  揭示图景

  距今5000年前后岭南开启社会复杂化

  50多年前,石峡遗址在粤北韶关发现,震惊了全国考古界。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提出,石峡遗址是我们了解岭南文明起源的一把钥匙。

  岩背墓地是石峡遗址发现50年之后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石峡文化墓地。

  从2019年起,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持续对遗址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重点是遗址中的岩背墓地。

  岩背墓地。

岩背墓地。

  截至目前,这一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型墓地勘探确认面积约5000平方米,揭露面积1200平方米,清理墓葬93座,出土玉器、陶器、石器等随葬品1200余件。

  随葬石器出土现场(石镞、石锛、石钺、石钁)。

随葬石器出土现场(石镞、石锛、石钺、石钁)。

  在岩背墓地的高等级墓葬区,考古队发现了随葬的玉琮、玉钺、玉环、玉锥形器以及成组的石镞、石钁等玉石礼器。其中,等级最高的M16随葬品多达145件,包括5件玉钺与74件石镞,M26则同时随葬有玉琮与玉钺。

  随葬玉器出土现场(玉琮、玉钺与玉环、玉锥形器、玉钺)。

随葬玉器出土现场(玉琮、玉钺与玉环、玉锥形器、玉钺)。

  岩山寨遗址在文化面貌、葬制葬俗等方面与石峡遗址有相似性又各具特点,呈现出一幅独特的岭南先民生活图景——

  高等级墓葬M16。

高等级墓葬M16。


  比如在石峡和岩山寨遗址的高等级墓葬中,考古队员都发现了成捆的箭簇,意味着当时人群之间可能因争夺生产资料存在竞争;此外,他们的日常也有人在管理,住处、埋葬方式都形成了一定的规范。


  高等级墓随葬的成组石镞。

高等级墓随葬的成组石镞。

  刘锁强表示,岩山寨遗址的考古成果确认距今5000年前后岭南开启社会复杂化,更新了对岭南文明化进程的认识。

  此外,在岩山寨遗址岩背石尾头地点,还出现了近200米长的夏商时期的大型沟渠,底部铺有五层竹编物,推测具有引水功能,这一现象是首次见于岭南先秦遗址中……

  大型沟渠G3。

大型沟渠G3。

  重磅收获

  发现良渚“原装”玉琮

  刘锁强认为,岩山寨遗址的发现,印证了岭南在古国时代已经参与到中华文明起源历史进程中,并成为多元一体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多位专家判断,石峡、岩山寨出土的玉琮可能从良渚“原装”引入,毫无疑问地表明来自长江下游地区先进文化对岭南地区的辐射。尤其以琮、钺、锥形器三种玉器为代表的良渚玉礼器同时发现,这在全国范围的考古学文化里,特别是跟良渚文化同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里是绝无仅有的。

  玉琮。

玉琮。

  李岩认为,从玉礼器的发现来看,岩山寨遗址正是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记录。“玉礼器作为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最远去到了哪里?分布的边界在哪?”

  在以往的发掘研究中,再往南广州、港澳地区目前就仅有零星石峡文化玉器的发现,其影响力表现出从粤北向珠三角呈逐渐减弱的态势。

  那么,玉礼器是否从粤北经岩山寨往珠三角一带进行传播?李岩表示,从目前发现情况来看,岩山寨遗址与石峡遗址并非从属关系,而是并存并行。

  玉钺。

玉钺。

  就岩山寨遗址而言,玉礼器的发现和分布,是与良渚遗址一样存在社会等级化和社会分工化的共同标识。“岩背墓地不同区、组的墓葬之间变现出显著的贫富差距和等级差异,清楚地反映了距今4800年左右的社会加速分化,并形成制度化的葬仪葬俗,这是中华文明起源阶段岭南地区可确认的最早的复杂社会。岩山寨遗址所在的北江中游是岭南融入中华文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节点。”刘锁强说。

  填补空白

  明确水稻南传路径

  随着英德岩山寨遗址发掘展开,关于岭南文明起源阶段的诸多“谜题”正被破解。

  刘锁强认为,岩山寨遗址丰富的水稻遗存与年代数据,明确了稻作农业传入岭南的时间与路线,距今5000年起岭南逐步进入了中国农业一体化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粤北的石峡遗址和珠三角的广州茶岭、甘草岭遗址也都发现过水稻。

  墓葬出土炭化稻谷遗存。

墓葬出土炭化稻谷遗存。

  “岩山寨遗址发现水稻,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从粤北往珠三角跨了一大步,将珠三角的茶岭、甘草岭遗址和粤北石峡遗址联系起来了,填补了南下过程的重要一环,并且可能经海路进一步南传。”李岩提到,在距今4000年前左右,广西大部分遗址不仅见不到玉琮,也见不到栽培的水稻,但是这时期的红河三角洲,水稻已经出现。因此有国外学者认为,水稻南传到中南半岛的路线中,就有一条可能是从江西到广东粤北,再到珠三角从而下海抵达红河三角洲。

  ■延伸

  中大师生参与岩山寨遗址发掘

  2022年夏天,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周繁文、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高级讲师金志伟带着20多名考古专业学生走进了清远英德岩山寨遗址的发掘现场。此后,这里成为了中大考古专业学生田野实习的地点。

  “对于中山大学考古专业来说,岩山寨遗址提供了长期可持续的田野考古实习地点,这让我们能够在具有清晰学术规划的前提下,去探索具有岭南特色的田野发掘理念、技术和方法。”周繁文告诉记者,对于同学来说,初次实习能遇到这样一个堆积丰富、意义重大的遗址,不仅有利于掌握田野基本的发掘技术和规范,以及多学科交叉意识的形成,也有利于科研能力和志趣的培养。

  考古发掘团队合影。

考古发掘团队合影。

  对于带队的老师来说,这也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摸索的过程。大多数老师在求学阶段学习到的田野发掘方法和技术,主要是在岭南以北(尤其是黄河流域)的地区建立起来的。“那些地区的遗址分布、地层堆积、遗迹等情况都与我们岭南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教学的同时,带队老师们也尝试去建立了一套更适合于岭南本地特色的工作理念和方法。”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