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佐辉:风起南海畔扬帆正当时——记大型民族交响套曲《丝路粤韵》的创演历程

2021-04-12 来源:本网原创稿

  (作者系第十一、十二届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广东民族乐团团长。)


  我十分荣幸加入政协大家庭,当选为第十一、十二届广东省政协委员,与来自各行业、各领域的精英人士一起,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我深知政协委员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光荣的使命与责任。作为省级民族乐团的掌舵人,如何将岭南民族音乐发扬光大,为大力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添砖加瓦,作出不懈努力,成为我终生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001年,经过民主选举,我当选为广东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团长。其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岭南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保护好,把广东民族乐团建设成为海内外一流民族乐团,为广东的文化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十年的砥砺奋进,乐团终于2010年被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文化部批准成为单设独立建制的广东民族乐团,至此乐团进入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面对新的发展契机,我时常思考,如何让乐团的发展迈上新台阶,如何更好地将我省优秀的岭南民族音乐发扬光大,怎样创作岭南风格的时代文艺精品,为岭南民族音乐留下历史的印记?2013年,我萌生了以岭南各地域各流域所蕴藏的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一台岭南风格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的想法。
  一、缘起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提出建设“一带一路”,为我们指明了文艺精品创作的方向。2014年3月,为了繁荣广东文艺精品创作,时任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庹震和时任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等领导,组织省属文艺院团召开文艺精品创作会议。会上我提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一带一路”伟大倡议,乐团将原创委约一台以反映与弘扬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精神为主题的大型民族音乐会的创作计划,得到庹震常委等领导的一致肯定与认可。之后,围绕着音乐会的各项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首先,确定本场音乐会的主创团队。本场音乐会一定要邀请到一位在海内外音乐界久负盛名、学术水平高超的知名作曲家担任艺术总监,这是主创团队的核心。2014年5月,我与乐团音乐总监、指挥张列赴古城西安,与时任中国音协主席、海内外知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就音乐会创作构想进行商讨。经过愉快的商谈,赵主席欣然同意作为本场音乐会创作的掌舵人,并确定主创团队,出任艺术总监。赵主席提议邀请著名作曲家景建树、张坚、韩兰魁,因为要体现岭南音乐风格,我提议推荐我省作曲家房晓敏、张晓峰、蓝程宝一起参与,组成7人主创团队。与此同时,邀请广东省音协黄舒媞担任音乐会的文本创作,为音乐会提供文学脚本和理论依据。2014年8月,我和赵季平主席组织主创团队在西安召开第一次创作研讨会。

  二、创作过程
  音乐会主创团队确定后,为了进一步了解岭南民族音乐文化,2014年9月我陪同7位作曲家一行,赴我省民间采风艺术调研。作曲家们先后走访了广州市广东音乐曲艺团、黄埔古港、南海神庙、阳江南海一号、潮州、汕头潮南区华瑶社区等,广泛接触深植于我省的传统音乐文化,与民间艺术家展开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为之后的音乐会创作积累更多的音乐素材。在采风的最后一站汕头,主创团队召开第二次创作研讨会。在研讨会上,赵主席确定音乐会的名称,开宗明义,定名“《海上丝绸之路》大型民族交响套曲音乐会”。音乐会结构为大型民族交响套曲,7位作曲家创作7首民族管弦乐,既可独立成章又有主线贯穿其中。交响套曲结构在西方交响乐中比较常见,但作为我国民族管弦乐尚属首次,本场音乐会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研讨会参考文学脚本确定:第一乐章《开海》作曲——景建树;第二乐章《祭海》作曲——韩兰魁;第三乐章《远航》作曲——张坚;第四乐章《异域》作曲——张晓峰;第五乐章《乡愁》作曲——赵季平;第六乐章《归来》作曲——蓝程宝;第七乐章《新梦》作曲——房晓敏。从古至今、从岭南到海外,以时间、空间为轴串起一条创作主线,在弘扬海上丝路文化精神的同时,也热情地讴歌了岭南人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和人文精神。汕头研讨会后,音乐会创作构想得到了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的一致认可与积极肯定。
  三、视奏初排
  2014年12月,作曲家们陆续将作品交付我团。2015年1月在我团音乐总监张列的带领下,乐团进入为期1个月的视奏初排阶段。第一阶段的排练,7位作曲家齐聚广州参与排练,就每一首作品的写作修改展开积极讨论,互相切磋。音乐总监、乐团演奏家们也拿出精益求精的态度,配合作曲家精心打磨每一首作品,视奏排练阶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7位著名作曲家所创作的精品,每首都集中展示了其精湛的作曲技术、特有的作品风格,就像是作曲家的孩子一样,经历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过程,对每首作品作曲家都想达到最为完美的境界,以至于每首作品时间过长、比较厚重,独立成章的演奏没有问题,但是作为民族交响套曲结构就不太合适了,整场音乐会的演出会让听众产生欣赏疲累的感觉。有鉴于此,2015年3月,我和张列又与主创团队召开第三次研讨会。
  四、修改打磨
  第三次研讨会内容主要针对7首作品的时长及音乐会结构展开研讨。赵季平提出,“考虑到听众的欣赏习惯,每首作品不宜过长,以10分钟左右为宜,更是为了符合交响套曲结构,7首作品要有区别,不宜每首都大、厚、重,所以一定要‘做减法’”。作为整场音乐会的艺术总监,他以身作则,率先将自己创作的第五乐章《乡愁》删减到10分钟以内。在赵主席的首倡之下,其他6位作曲家纷纷表态,一切从大局出发,删减作品。研讨会之后,7位作曲家进入了紧张的修改作品阶段,几易其稿,第七乐章《新梦》的作曲者房晓敏教授甚至修改了14稿。正是7位著名作曲家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精神,保证了音乐会作品的精益求精,也为之后的首演、巡演保驾护航。
  五、丝路扬帆
  为了体现岭南风格,音乐会在正式首演前,庹震常委为音乐会重新定名:《丝路粤韵》——大型民族交响套曲音乐会。在经过邀请作曲家田园采风、创作研讨、视奏排练、修改打磨等过程,历时一年多,《丝路粤韵》——大型民族交响套曲音乐会最终于2015年5月24日在广东省星海音乐厅首演。首演圆满结束后,于2015年9月5日晋京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继而展开济南、邯郸、西安、郑州、武汉、福州、泉州、厦门等九大城市国内首轮巡演。在方健宏厅长的带领下,乐团于10月携《丝路粤韵》赴新疆乌鲁木齐人民剧院演出,海上丝路省份与丝路古道实现了“陆海相通、心心相印”的美好愿景。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后召开在京专家研讨会,获各方好评。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著名作曲家刘锡津认为:“《丝路粤韵》是值得全国民乐界关注的一台音乐会,广东民族乐团组织了一批优秀艺术家在做一件工程,这是一种文化现象,这样的组织方式是一个成功经验。总的来说,成功打出了一个样板,易于传播,易于接受,值得加强推广。”著名音乐史学家刘再生表示:“这部作品在今天提倡民族文化复兴时代,有不可低估的时代意义和历史作用。”会后刘再生以《史诗的题材、宏大的叙事》为标题撰文给予全面而深入的评论。
  继2015年国内首轮巡演大获成功之后,我团于2016年5月携《丝路粤韵》参加“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暨嘉兴、常州、南京、徐州、宁波、舟山等江浙沪七大城市8场的国内第二轮巡演。第二轮国内巡演主要以江浙沪沿海城市为主体,“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以其海内外影响力大,艺术性学术性强,参加国内外知名乐团多而享誉世界。我团此次参加该音乐节及之后的六大城市巡演,均获得圆满成功,受到了海内外音乐界同仁的一致好评与赞誉。此次巡演展示了我省优秀的岭南民族音乐文化、民族音乐发展成果、我团精湛的演奏实力,积极弘扬海上丝路的文化精神,更加强了我省与兄弟省份的文化交流。
  成功地举行国内两次巡演之后,在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下,依托文艺精品“走出去”战略,我团于2016年9月携《丝路粤韵》扬帆起航,远赴美国旧金山和西雅图、加拿大温哥华两国三市展开首次海外巡演。作为民族交响套曲走进西方社会还属首次,大气磅礴的舞台氛围、体裁严谨的作品结构、极具东方特色的乐队音响等种种特性受到了西方听众的最高规格礼遇。在旧金山艺术宫剧院、西雅图贝纳罗亚音乐厅、温哥华奥芬剧院,《丝路粤韵》一经奏响,就引起全场听众的极大共鸣,尤其是当演奏到第五乐章《乡愁》,很多听众都热泪盈眶。音乐会结束时,西方听众给予最高规格礼遇,起立鼓掌,经久不息的掌声长达五六分钟。“音乐没有国界”,用民族音乐去奏响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是此次巡演的重要意义。巡演的成功展示了我国优秀民族音乐交响化成就,弘扬了海上丝路精神,以《丝路粤韵》为纽带,拉近了国家之间的距离,增进了我国与海外国家的文化交流。
  《丝路粤韵》自首演起,就受到了海内外业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被称为一种“文化现象”,引起名家热议,好评如潮,屡获嘉奖。2015年乐团一行赴古都西安参加“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获颁“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路文化贡献奖”;2016年初《丝路粤韵》作为唯一一台音乐会入选文化部评选的25台“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名录”;2017 年《丝路粤韵》录音唱片荣获第十届中国金唱片奖;2018年荣获“第十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等。

  来源:《广东政协忆事(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