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信里的家国情怀

2021-04-08 来源:本网原创稿

  说起侨批,你会想到什么?是风干的墨迹,泛黄的纸张,还是一个个异乡奋斗的悲欢故事?

  侨批是海外华侨华人寄给国内书信和汇款凭证的合称,粤语方言地区又称“银信”。在通信不发达的年代,侨批见证了海外华侨华人移民创业的历史,记录着他们为住在国和祖(籍)国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2013年,侨批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世界记忆遗产”,而其中有将近5万封银信来自江门五邑地区,今天,我为大家讲述的就是银信里的家国情怀。
  华侨远赴海外,无时无刻不牵挂着祖国,眷恋着家乡,他们将辛苦积累的银钱、物品,不断的寄给亲人,并附上一封书信,“银”“信”合一由此诞生。
  银信不仅体现着华侨对家庭的责任,更承载着华侨炽热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在江门市博物馆馆藏的银信中有抗战期间反映海内外生活的状况,宣传抗战,华侨捐款救国等情形。

  如1937年8月10日在海外的健明叔父写给景周侄子的信,信中提及:
  现下付来银肆拾大元交你母亲应用祈查照收可也,前两月之今被日贼侵掠我国土地残杀我国无限良民毁我民房无数,故此政府下令全国动员与日贼抗战,但日贼屡战屡败全无斗志者也,政府对外布告预算有两三年长期与日贼抗战收复失地,目下海外华侨努力捐款充当军需为政府后援以尽国民份子之天责也,不知在家情形如何回信告及……家中老幼大小俱各平安,我不胜喜悦也。

  另一封由陈程业于1937年写给家人的银信中就写到如今正是国人团结,一同对外的时候,辛苦打拼寄回来的侨汇在使用时更要多加留心,坚决抵制日货。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独立和繁荣的每一个历史阶段,五邑华侨华人都如影随形。
  近代以来,五邑华侨通过“银信”源源不断地把银钱与物品寄回祖国与家乡,为祖国尽自己一份赤子之情。
  银信是海外华侨家国情怀的历史见证,是海外华侨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重要体现,它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历史将永远铭记广大华侨的丰功伟绩。

  来源:江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