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于2018年7月27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广东作为主体与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共同举办这次全国美展,有大约2/3的参展作品来自广东。南方日报记者对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李劲堃进行了专访,谈广东美术作品和美术精神。
谈参展作品《千年结》
千年结 李劲堃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出现的美术现象,我认为非常有意思。它不仅仅在当年带领着全国有很多的变化以及革新。
当时我创作这幅画的时候,主要有两个背景,为什么在世界民族之林里,中华民族文化延绵这么长时间没有更替、没有中断,原因就是它有一种文脉以及回望的习惯。
中国绘画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我们对传统的继承跟对传统的回望,特别是中国文化对传统的那种依恋,是人们千年不灭的诉求。
因此,我在学习中国绘画,当时的研究方向是唐宋山水。如何用新的绘画语言表现出绘画在20世纪21世纪交替过程中一个艺术家的想法,我就用中国人对笔墨的情结来寄托。
画面上错综交错的树木的造型,在缠绕着,像一种思考,其实透过这种错综复杂的构成,它实际上也是中华民族美术变化过程中错综复杂的反应。
如果你再深入去看,就可以看得出它既有中国绘画里面一些像工笔重彩一样的画法,甚至是宋代绘画的技法。但是你透过这个结实的形象一步一步推下去,又在最下面的那一层,它有点像清代画家狂野的大写意。但万变不离其宗,追求千百年来中国绘画人的对这种文化交织下的眷恋情结。因此,我就取名为《千年结》。
谈改革开放广东美术精神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年全国美术作品展里,我们选取了广东省几位重要的美术大家,比如关山月、黎雄才。
在改革开放以后,所有艺术家从原来的那种状态,重新拿起毛笔。在我们观看到的一系列作品里,他们一改以前那种纤细和谨慎的画风。取而代之,我们从关山月的一系列作品,比如这次选择参展的《龙羊峡》《碧浪涌南天》,完全就是一种对河山壮美的抒发,重新体现到一个艺术家他的价值。因为他从心里面看到,从自己重新焕发的创作热情在这里表现出来,艺术家的笔法、艺术家的整个画面构成都充满了生机。
碧浪涌南天 关山月
黎雄才先生这次参展的《万古长青》,笔墨浓烈,色彩非常的有冲击力。那么同时在画面上,一改以前的那种斤斤计较的纤细画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雄强、霸悍的,艺术家对于观看自然的一种态度。
这次我们还选择了黄志坚先生的红棉,大花巨石。这种盘龙形态的红棉,预示着民族重获新生的勃发的气度。
这个时候的广东出现了跟其它地区不一样的情景,就是整个南粤大地充满生机,无论是工厂、农村以及各种各样形态的东西,都尝试着让这个民族重生的探索可能,全国具有知识的或意气风发的人,或者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的人南下打工。广东突然间出现了勃勃生机的一种状态。
谈时代与艺术家的关系
艺术家能够用画笔来记录这个历史,记录时代,所以我们看到一系列的作品里面看到当年的人他如何在自己辛勤劳动之后所创造出的好多场景。
那么这次我们选择的所有的好多作品,其中有一些是股市,有一些是改革开放“第一爆”,都是记录着改革开放以来看起来的寻常事件,但是它又像平地春雷一样,传遍了整个神州。艺术家通过自己的画笔,一次一次记录着这种润物无声,但是又迫切的时代形象转变。
第一爆——献给深圳改革初期的建设者们 陈树东
用艺术记录历史的功能,在这次展览里边比比皆是。广东其实优秀的作品很多,在改革开放以来,实际上艺术最重要的其中一支,就是如何用艺术尝试表达我们观念的突破。广东出现了好几拨年轻人,不断用自己的探索去叩问美术改变的观念和立场。在这种过程中,“后岭南”是非常有特色的艺术组合。
它既受岭南画派这种学理渊源的背景熏陶,又继承了岭南画派那种勇于创新、勇于变革的精神。在这种既褒扬岭南画派的先进探索精神,同时也敢继承岭 南画派扬弃过去成绩的理想跟胆识。因此在后岭南的这七八个画家里面,每个人不仅仅是以一个画派作为要求,相反在这种大的背景之下,开创了各自不同的探索。
通过短短的二三十年的求证,只有艺术探索不止步的这批人,他永远才会成为下一个艺术史要记录的核心。通过我们这次改革开放40年美术作品展,选择不同时代,不同学历背景下的艺术创作,不同题材的创作,也记录了一个观点,艺术需要创新,艺术是记录时代,时代也选择艺术品,选择时代特征强烈的艺术家以及作品。
来源:南方日报主办微信公众号《南方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