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信符与广东地方文献的搜集和整理

2023-07-04 来源:本网

  徐信符(1879—1948年),名绍棨,广东番禺人。近代广东著名的藏书家、版本学家和文献学家。他毕生致力于广东地方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对岭南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清光绪五年(1879年),徐信符出生于广东英德。他少年丧父,“时家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家境贫寒。当时广州学海堂、菊坡精舍、应元书院、越华书院等,每月均有专题课士,学生可选题作文投递,取录之文,分别等级,并颁膏火奖金,以奖励之。因此,徐信符“乃日携纸墨往贡院抄录贴堂文章出售,累积年余”,卒购《十三经注疏》《资治通鉴》二书,此为徐信符藏书生涯之肇始。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后,徐信符开始执教香山隆都学堂、广府中学堂、广东高等学堂等,略有收入。遂节衣缩食,购书藏书,“北自平津,以逮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各书坊,靡不采购”。他尝自称“余素喜蓄书,自任大学暨高等专门学校教授,历30三十余年,馆谷所入,多为插架所储”,“当时所收图书,以集部为多,集部图书积聚既多,乃转而搜集史部、经部,以及于子部”。1928年,徐信符在广州小北路建藏书之所,名曰“南州书楼”。徐信符在搜图书时,特别留意广东各藏书家旧族散出的典籍。如二三十年代曾钊面城楼藏书散出,南州书楼收得不下300种,多属抄本、孤本。陈澧东塾书楼所藏陈澧稿本、评校本,“南州书楼搜藏最多”。至1934年初,南州书楼藏书已达1200箱,计360余万卷。其最盛时,据称达600多万卷,称雄岭南藏书界于一时。

  南州书楼的藏书,尤以广东地方文献丰富著称。徐信符尝言:“书囊无底,一介寒士,不敢佞宋秘元,平居仰慕南海谭玉生(莹)、番禺黄石溪(子高),以保存乡邦文献为职志。”“故南州书楼藏书,以粤东先哲所著述或评校,及关于粤东事实者为多。粤省府州县地志,各省新旧通志,大致完备,次之则古今名人集部及丛书为多。”对南州书楼藏书情况略有了解的何多源亦称:“其中以广东文献、各省通志为最齐备,本省县志所收亦达十分之八。”

  南州书楼究竟收藏了多少广东地方文献,由于该书楼没有一部较完备的藏书目录,准确数字不得而知,目前常引以为据的是冼玉清编的《南州书楼广东书目》。据该书目(抄本)记载,南州书楼收藏的广东地方文献483种。这是目前唯一一部力图比较系统反映南州书楼广东地方文献收藏情况的书目,弥足珍贵。但由于该书目是冼玉清用月余时间仓促编就,遗漏较多。笔者仅据《广东文物》卷一《广东文物展览会出品目录》、黄荫普编的《广东文献书目知见录》、陈德芸的《广东未刻之书籍》及《徐信符手稿》粗略统计,就有92种南州书楼收藏的广东地方文献为冼玉清书目所未收。此外,民国以前修纂的广东方志约有430种,而南州书楼收藏的广东方志号称“大致完备”,或“达十分之八”。那么,南州书楼收藏的广东方志当不下300余种。可是,以上所提及的书目共收录的南州书楼收藏广东方志却仅11种,遗漏当不在少数。仅据此估算,南州书楼收藏的广东地方文献至少有上千种。

  南州书楼收藏的广东文献除图书古籍外,还有报纸和版片。“广东最有历史之《羊城报》《岭海报》亦藏有全份,历年无缺……除藏书外,兼藏书版。现存版片有《史通通释》《东塾读书记》《林和静集》《复古编》等。”

  1940年2月,中国文化协进会于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举办了旨在“研究乡邦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广东文物展览会。大会展出各类广东典籍共680种,徐信符送展的典籍文献就达119种。其中粤人著述86种、粤人批校典籍18种、粤人典藏典籍6种、广东方志7种、粤人年谱1种和广东舆图1种(另有粤人手迹2种)。据会后出版的《广东文物》一书中卷二《出品摄影典籍》53种珍贵的广东文献书影中,由徐信符南州书楼提供的就有:陈献章的《白沙子全集》、黄佐的《明音类选》、陈子壮的《礼部存稿》、邝露的《峤雅》、梁朝钟的《喻园集》、黎民表的《瑶石山人集》、郭棐的《岭海名胜记》、屈大均的《翁山文外》《翁山诗外》、李之世的《鹤汀诗集》、大汕厂翁的《离六堂集》等19种,南州书楼收藏珍贵广东文献之丰富,可见一斑。

  新中国成立后,南州书楼所藏广东文献,绝大部分已为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岭南大学(后合入中山大学)所收购,成为该馆地方文献专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徐信符曾供职于广东省立图书馆、广东文献馆,对公藏广东地方文献的搜集,也颇有贡献。

  广东省立图书馆成立于1912年,其地方文献工作也可追溯到民国初年。1921年,杜定友出任省馆馆长后,“以保存广东文献为主要职责,因而旁搜远绍,不遗余力”。作为省立图书馆董事之一的徐信符,也积极参与这一工作。1923年,杜定友离粤赴沪,“其后经徐信符先生等续有添补,对于本省志乘,乡贤著述,庋藏渐丰”。虽然1934年由于省、市馆合并,致使省馆地方文献工作暂告中断,但是,杜定友、徐信符他们所开创的省馆地方文献工作和搜集的地方文献,则为日后省馆系统的地方文献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941年,杜定友在曲江复办广东省立图书馆。他提出“广东省立图书馆此次复馆之初,即以保存广东文献、提倡读书运动、推进图书事业为三大目标,而以保存广东文献为第一,从而重新恢复省馆系统的地方文献工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省馆迁回广州。徐信符也从香港返广州,并出任省馆特藏部首任主任,专门负责广东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和使用等业务。

  徐信符认为,地方公共图书馆应以搜集地方文献为主要任务。他曾说:“学术枢机,其重要莫如图书馆。顾学校图书馆,与地方图书馆,其性质略有不同。学校以各种科学为重,地方以各地文献为重。民国二十八年中央法令修正图书馆规程,省图书馆有储集地方文献等语。其第一条施教方法,言应发展地方特性,规定工作大纲。其第二章第六条云:省立图书馆应选购或征集本省文献物品。又第三章云:办理特藏地方文献,及编撰提要说明。读部令所颁,可知省立图书馆与地方文献关系最大。”

  在杜定友、徐信符的倾力搜集下,省馆的广东文献入藏量有了较大的增长。至1948年5月,省馆的广东文献已从复办时的空白,发展到了20403册,包括广东史料、乡贤著述、本省刊物三大部分,形成初具规模的地方文献专藏。徐信符还亲自编制了《广东省立图书馆藏广东乡贤著述书目》《广东族谱目录》等。当时的报纸曾报道:徐信符“近任广东省立图书馆特藏部主任,董理芸编,设施尤多致力,无曾倦容。”

  今天,广东地方文献专藏已成为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最富特色的藏书,吸引了海内外众多读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1946年9月,广东文献馆成立。该馆以“运用科学方法配合时代精神,以征集、保存、整理广东文献及研究、发扬、促进乡邦文化”为宗旨。徐信符被聘为广东文献馆理事会理事。次年1月,该理事会扩充为广东省文献委员会,徐信符受聘为委员,并出任征集组长,具体负责该馆广东地方文献、文物的征集工作。

  徐信符为此起草了《广东文献馆征求文献小启》,指出:广东文献馆“以征求文献,阐扬越华为职志。乡贤先哲,固足动人思慕,即名宦寓公,与地方名胜掌故有关者,亦不容湮没”。并列出征集地方文献的八大方面:先贤遗著、名人事实、地方掌故、家族谱牒、地方名胜、名贤图像、金石古物、书画墨迹。徐信符通过采购、复制、接管敌伪收藏资料、接受捐赠等途径,搜集到大批的广东文献。至1948年初,该馆收藏的广东文献已达1621种,共5291册。其中以乡贤诗文最多,史地次之,志书亦有多种,其他善本、抄本也有不少。徐信符还特意出让南州书楼所藏文献400余种,作为该馆图书馆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广东文献馆为人民政府接管,其图书文献移交广东省立图书馆接收,成为该馆地方文献的有机组成部分。

  徐信符除致力于广东地方文献的搜集外,还热心于乡邦文献的整理和出版工作。他认为:“文化事业,首在图书;图书流布,端赖印刷。”其中最突出的是主持广雅版片印行所、广东省立编印局,整理和出版《广雅丛书》等珍贵地方典籍。

  广东自嘉道间阮元督粤,“辟学海堂以课士,首雕刻经史名籍,一时士风丕变,学术昌明”。其后菊坡精舍、粤雅堂、海山仙馆、广雅书局相继设立,刊刻典籍,蔚然成风。1912年,广东图书馆成立时,特设藏版楼,专门收藏广雅书局等刊刻书版。第二次革命失败后,省馆停办。1917年,广东省省长李耀汉下令复办省馆。徐信符、冯愿等受聘为董事。“自董事制行,共同负责,整理藏书之外,逐渐清理广雅书局、学海堂所刊版片。徐绍棨拟定印书办法,参酌清代广雅书局售书章程,及浙江书局印行所办法,呈请附设专所。民国七年经省长批准,遂在馆附设广雅版片印行所,由董事徐绍棨专任其事。”

  该所成立后,徐信符迅速组织清理、整理出一批可供刊印的版片,并于1918年3月刊印《广东图书馆附设印行所书目》。该书首“售书规约”称:“本印行所版片皆属前时学海堂、广雅书局、菊坡精舍,以及潘氏、伍氏家刻,皆经通人详校,号称精本。现拟规复刷印,以广流布。”该书目共列图书274种,其中相当部分为广东乡贤著述和地方史料,如陈澧的《东塾遗书》、何若瑶的《公羊注疏质疑》、侯康的《后汉书补注续》《补三国艺文志》《三国志补注续》、仪克中的《剑光楼集》,以及《岭南遗书》《海山仙馆丛书》《广东通志》《广州府志》《粤东十三家诗集》《楚庭耆旧遗诗》《岭南集》《南海百咏》《岭南文钞》《粤东三子诗钞》《学海堂第二、三、四集》《广东图说》等。与此同时,徐信符重点清理出广雅版片大小一律者150余种,编为《广雅丛书》,于1920年出版发行。该丛书共600册,所收以清人著为主,以较高的学术和史料价值而享誉学界。嗣又选择丛书中史籍部典籍93种,编成《史学丛书》出版,内收诸史考证、辨证、辨说注疏、校勘等,深受史学界欢迎。著名学者胡适称之为“广东两大不朽名著”之一。

  1934年1月,广东省立图书馆归并入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教育厅遂于3月在省馆旧址,以原广雅版片印行所为基础,改组成立了广东省立编印局。据《广东省立编印局章程》规定:该局主要任务是(一)关于广雅版片之整理印行事项。(二)关于广东文献之征集印行事项。(三)关于世界名著之编译印行事项。(四)关于整理国故事项。(五)关于近代学术之介绍事项。该局设编辑、发行、总务三部,每部设主任一人,由委员分别兼任之。徐信符被聘为委员兼发行部主任。由于编辑部主任空缺,因此该局具体业务实际仍由徐信符主持。

  省立编印局成立后,首先,加强版片的保管和整理工作。因为该局版片“数逾十万,其中多属先贤名著,海内孤本,于广东文献关系至大,对于保管,宜加注意。”具体工作是扩充及装修藏版楼,将木架更换成铁架,改善藏版环境,并对所藏版片进行全面整理。“至整理之程序,先将版片按种归类,排列架上,以免有颠倒错乱之患……再依原书目录,按照卷数、册数,逐一检查,排列顺序,并以千字文作号码,将版架编列,每号若干种,每种若干架,每架若干片,所有书名、卷数、号数、片数,分别登记,以备考查,使全部版片,均有统系,开卷一览,则秩序井然。”徐信符为此还特意编辑《广东省立编印局版片清册》,对《广雅丛书》《岭南遗书》《海山仙馆丛书》《粤十三家诗集》等72种图书的版片进行登记。

  其次,编印、发行图书。徐信符重新刊印《广东省立编印局书目》,继续刊印《广雅丛书》《岭南遗书》《海山仙馆丛书》《粤十三家诗集》《粤东三子诗钞》等广东地方文献。

  再次,征集、新印广东文献。该局在“从事整理及补刻所藏书版”的同时,“复搜有关广东文献之孤本,重新印行。诚以沧桑变易,学术凋零,不亟搜寻,恐有文献无征之虞。”该局成立不久,就征集到顾光的《光孝寺志》、陈澧的《说文声表》、何璟的《何小宋尚书奏议》、林国赓的《三国志补注》、佚名的《海珠寺志》、吴道镕的《广东文征》、潘存的《潘孺初先生集》等广东地方文献抄本,并先将《光孝寺志》刊印发行。

  郑师许在回忆徐信符的文章中曾提到,“徐先生为公家服务,最大的劳力系在印行广雅书局各书,使其流通……自六年以后,该印书局虽名字屡迁,但印书发行、修补版片,无不是徐先生一手之力。”经徐信符一手整理、刊印的这批图书典籍,已成为广东地方文献中的珍本。

  1940年,李汉魂、叶恭绰、简又文等为整理、保存珍贵广东文献,拟编印《广东丛书》,特组织《广东丛书》编印委员会,延请鸿硕分任选择、校勘事宜。徐信符欣然受聘为编印委员会委员,他不但积极提供南州书楼藏珍本供影印之用,还亲自汇辑了《翁山佚文辑》3卷。1941年,《广东丛书》第一集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共10种28册。除徐信符欣然汇辑的《翁山佚文辑》外,由徐信符南州书楼提供底本的就有张九龄撰(唐)《唐丞相曲江张文献公集》12卷、附(清)温汝适撰《曲江集考证》2卷及《年谱》1卷、(明)陈子壮撰《礼部存稿》8卷、(明)黎遂球撰《莲须阁文钞》18卷、(明)梁朝钟撰《喻园集》4卷等5种。《广东丛书》第一集的出版,使这批明代以前的珍贵广东文献得到了进一步保存和传播。1948年,《广东丛书》第二、第三集,亦先后出版。

  徐信符毕生热心广东地方文献的搜集和整理,不避艰辛,不惮烦劳,孜孜不倦,甘之如饴。这与徐信符受生活和工作环境、交往师友的影响,以及长期潜心乡邦文化历史的研究密切相关。

  徐信符成长于清末的番禺。番禺是岭南重镇,历史悠久,人文郁盛。明清以来,更是名家辈出,如屈大均、陈澧、黄子高之流,他们既是学问渊博的学者,又是收藏丰富的藏书家。屈大均是明代著名学者、文学家,以诗词著称。但他在广东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方面,亦成就卓著。在他的20余种著述中,有关广东文献典故、山川地理、人情风物者,占其大部分,如著名的《广东新语》《广东文选》和《广东文集》等。徐信符称屈大均“以海涵岳负之才,对于乡邦文献,搜罗宏富,则当时收藏可见一斑”。陈澧是清朝一代硕儒,掌学海堂学长数十年,至老为菊坡精舍山长。徐信符称“其著述繁富,凡经史子集天文地理乐律算术,无不研究”。其东塾书楼“所藏书,四部悉备,无不有批评点校”。至于徐信符所推崇备至的黄子高、谭莹(南海籍),更是以专门搜集、整理乡邦文献而著称。黄子高生平喜金石,工小篆,亦富藏书。徐信符在《广东藏书纪事诗》中称其“多藏书,一一手自校勘,尤注重乡邦文献,故有《粤诗蒐逸》之著”。南海伍氏刻《岭南遗书》,多得其藏书。谭莹曾任学海堂学长,设乐志堂收藏乡梓文献,生平致力于编纂广东地方文献,曾助邑人伍崇曜汇编刊刻《粤雅堂丛书》180种、《岭南遗书》59种、《楚亭耆旧遗诗》74卷等,合共凡千余卷,皆手自校刊。此外,如徐信符早年师长陶福祥、伯父徐灝、族兄徐绍桢等,均为著述和藏书皆富之辈。乡梓人文的熏陶,对徐信符日后矢志广东地方文献的搜集和整理,无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徐信符长期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曾执教于中山大学、广东法学院、广东勷勤大学等学校,特别是多年供职图书馆部门,历任广东省立图书馆董事、委员,广东全省图书馆协会第二届会长,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常务委员,广东省立编印局委员兼发行主任,中华图书馆协会募集基金会委员,中山大学图书馆委员,广东省立图书馆特藏部主任,广东文献委员会委员等。这种工作经历,使徐信符有机会博览公藏古籍善本,从而对广东地方文献的源流、分布、版本、内容、价值等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这种工作性质与个人爱好的相一致性,使徐信符在从事广东地方文献搜集和整理工作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在工作过程中结交的一些同行、同事,如冼玉清、黄荫普、杜定友等,或互相切磋,或彼此交流,对徐信符进行地方文献搜集和整理工作也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如与徐信符私交甚洽的岭南大学教授冼玉清,对南州书楼收藏的广东文献十分关注,她曾以月余时间,专程在书楼翻阅有关广东文献,并整理出《南州书楼所藏广东书目》草本一份。徐信符曾称冼玉清女士“夙擅词章,驹稽载籍,对于乡土遗著,搜采尤勤”。与徐信符同任中山大学教授的黄荫普,受徐信符的影响,遂“致力于乡邦文献之搜求”。此后,他们在广东文献的收藏、整理等方面,多有切磋、交流。徐信符曾将南州书楼收藏的一些复本地方文献相让给黄荫普收藏。他们还曾一起参与《广东丛书》的编辑整理工作。至于与徐信符多年共事于省立图书馆的杜定友,为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毕生致力于地方文献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他们曾一起为广东省立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建设做出开创性的贡献。

  徐信符长期潜心乡邦文化历史的研究,据目前所知的徐信符的著述中,除《中国文学史述略》《中国诗学史》《文学说略》《历代文体研究》(又名《历代文章辨体》)《历代诗选》《文选研究》《唐诗研究》《古籍校读法》《中国书目学》《汉书刑法志》《西洋史要》《亚洲各国史》《屈原离骚》(又名《楚辞离骚》)等,系为教学需要而编撰的讲义外,其余著述,几乎全部均以乡邦文化历史为研究内容,如《广东藏书纪事诗》《广东藏书记略》《广东版片记略》《广东省立图书馆沿革》《镇海楼志》《广州坊里志稿》《广东艺文志补》《广东族谱目录》《广东省立图书馆藏广东乡贤著述书目》《南州书楼存港书简目》《翁山佚文辑》《南州吟草》《徐信符手稿》《番禺县续志》(分纂)《广州年鉴》(编委)《广东通志未成稿》(副分纂)《广东图书馆附设印行所书目》等。

  这种长期广泛对乡邦文化历史的研究,不但使徐信符对广东地方文献有充分的了解,为其进行广东地方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徐信符对乡邦文献、历史产生一种挚爱、敬仰的情愫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他在《广东文献馆征求文献小启》中,曾饱含深情地写道:“岭海舆图,肇自秦汉,百州冠冕,夙著英声。历代以来,人文蒸蔚,海滨邹鲁,不下中州。然莫为之后,虽盛不传。杞宋无征,宣尼致叹。昔在明世,峡阳张邦翼尝有《岭南文献》之辑,继之晋江杨瞿(崃)有《岭南文献轨范补遗》,以筮仕者。景仰前贤,亦且努力搜集,锐意保存,矧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忍令名山事业,埋没蓬篙。顺德罗学鹏在咸同之世,有《广东文献》之刻,粤雅堂伍元薇亦有《岭南遗书》之辑。缅怀先达,征文考献,颇具盛心。然鸡鸣风雨,继起何人?况抗战以来,斯文遭阨,《论语》当作炊薪,序鞠为茂草。英雄断路,孰为表彰;耆彦挺节,许多埋没。移怀岁寒之松柏,望恢复之河山,剑气珠光,神灵呵护……”充分反映了徐信符对岭南文化悠久历史的自豪,对先辈致力广东文献传播的景仰,以及对广东文献的留存、岭南文化传统的承继深深的忧虑。在他所著的《广东藏书纪事诗》《广东版片记略》《广东藏书记略》等中,也处处流露出作者对乡邦文献,以及致力保存乡邦文献的先辈们那种纯然敬仰的情怀。而正是这种特殊的感情,成为徐信符毕生致力广东地方文献搜集和整理工作内在的精神动力。

  作者:倪俊明

  来源:《岭南文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