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若水的诗文书法艺术

2022-10-25 来源:本网

  岭南书法在明代有了质的飞跃,传世的书法作品骤增,书法名家辈出,尤其是名贤陈献章及其门人在岭南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李公明先生说:“书道趋势,亦与绘画大致相同,由明中叶而复起称盛。其光照人间者,非翰墨而已,尤以学问诗情或忠肝义胆而令其作品更受后人珍重。”这一时期岭南书法有一重要特征,即书家是具有深厚学识、文化修养的名贤,他们的书名甚至被学名所掩;另外,书法水平有较大提高,以理学名于世的陈献章的书法艺术亦可与中原抗衡。从这时开始,岭南书法走向大盛。陈献章门人湛若水继承其师衣钵,在理学、书法艺术方面又推进一步。本文对湛若水的诗文书法艺术特色作一简介,意在进一步认识其在岭南文化艺术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

  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广东增城人,生于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 年),殁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1560 年),终年九十五岁。他一生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弘治二年(1489 年),拜于陈献章门下。1505 年参加科举考试,得第二名,中进士,先后被授为翰林编修、侍读。后因母丧丁忧而不赴官,于西樵书院讲学。嘉靖初,召为国子监祭酒,累迁(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两满二品考,以老致政。”卒后葬于西樵山,其墓至今犹存。隆庆初年,赠太子少保,谥文简。湛氏虽身历四朝,担任重要官职,但他仍孜孜不倦,在各地开设书院,讲学并著述,据记载,其门人有四千人之多,著有《心性图说》《圣学格物通》等理学著作。

  哲人书法

  明代岭南书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人书法,亦即哲人书法。作书者一般是学儒、明贤,如陈献章及其门人。陈献章(1428—1500 年),新会人,晚号石翁,人称白沙先生。他是著名的理学家,主静,“有明之学,至白沙始入精微。”他崇尚自然,讲求虚心静养,到达“天地我立,万化我出,而宇宙在我矣”。白沙的超迈境界体现在书法主张上:“予书每于动上求静,放而不放,留而不留,予之所以妙乎动也;得志弗惊,厄而不忧,予之所以保乎静也;法而不囿,肆而不流,拙而愈巧,刚而能柔;形立而势奔焉,意足而奇溢焉;以正吾心,以陶吾情,以调吾性,此予所以游于艺也。”这种十足哲学的书法理论是中国古代文人书法的特征,他的书法风貌是其书法理论的体现,妙造自然,超然不拘形似;其书法理论影响了当时的岭南书坛,有 106 人之多拜于白沙门下,并将白沙的书法境界作为毕生的追求,甘泉亦十分崇尚白沙之书:“先生初年墨迹,已得晋人笔意,而超然不拘形似,如天马行空,步骤不测。晚年造诣益自然,曰‘熙熙穆穆’,则超圣入神。”

  甘泉继承其师陈献章光大岭南理学之风,主张“随处体认天理”,也即是天理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生生不息,须随处体验之。与陈白沙主静的哲学思想有异,甘泉主动静结合,曰:“吾所谓体认者,非分已发未发,未分动静。所谓随处体认天理者,随已发未发,随动随静,盖动静皆吾心之本体,体用一原故也。”他能抛弃其师的学说,亦不沿袭前人之说,受到陈白沙的赞赏,也为当时著名心学家王守仁所称赞:“甘泉之学,务求自得者也。世未之能知, 其知者,且疑其为禅道。甘泉者,殆圣人之徒也。”

  在书法上,湛氏认为“字者心之画”,“由画以传心”。在评论《观自作茅龙笔书》(此诗载于下文)一文中说:“神,谓心之神,即志也。志者,气之帅,故神往则气随而往。神气相得,氤氲太和,如初沐之时。此先生作草书以寓学也。如明道作字时甚敬,即此是学之意。于是又言文字皆是道之所寓,若圣贤一切绝去文字,则何由见此道理?故云:‘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圣人之道或几乎息矣。’又言:氤氲若初沐者,乃古人调性之学,所 以有熙熙而光明、穆穆而和敬者。然此我之所耻独能者,故茅锋万茎皆秃也。能书非先生所独,而书中之学,氤氲熙穆者,则先生之所独,人莫能之,所以耻也。”湛若水在评论陈献章书法的同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甘泉先生将动静结合的哲学思想应用于书法艺术,以心写字,以字画心,其书法一改白沙的内敛而有飞动之势,少了生拙之味而多了一份流畅。

  诗人书法

  岭南书法在明代亦有另一重要特色,即诗书结合,能书者具有深厚的诗学修养,因此,岭南书法透出一种性灵之气。

  以诗载道,亦是从白沙开始。白沙曾说:“诗之工,诗之衰也,率吾情盎然而出之。匹夫匹妇,胸中自有全经,此风雅之渊源也。彼用之而小,此用之而大,存乎人。天道不言,四时行,百物生,焉往而非诗之妙用。”这种诗道自然的主张也被甘泉所尊崇,甘泉曾把白沙之诗编撰起来教与学生。甘泉之诗古朴雅淡,为学人之诗,“重自然,重韵趣,爽朗俊逸,时有精妙之处。”顾起纶《国雅品》谓其诗“蕴藉逸秀”“颇得唐人古淡处”。

  湛氏的诗作丰富,在《湛甘泉文集》和明清《增城县志》中共有五百多首,从内容上可分为四类:

  一是反映作者的治学态度、教育思想的。如《习古斋》 一首:

  习之习之,古自我作。

  习乎自然,学而不学。

  化功在手,天机可握。

  误笔成蝇,运斤成垩。

  这首诗反映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师法自然的治学方法。

  二是描写友情以及抒发愤懑之情的。其《新春试笔》 道:

  新岁题诗发兴新,新梅枝上太撩人。

  三元甲子周天日,一十六回弘治春。

  天上经纶知有自,人间竿木小随身。

  强颜欲锁慈颜笑,毛义终惭捧檄频。

  作者引用毛义为取悦于母亲而捧檄强颜欢笑的典故来诉说自己为宦的无奈,但他终究还是感到惭愧。

  三是反映作者的胸怀、志向和民族感情的。如《冥鹏》 一诗:

  冥鹏将图南,去以六月息。

  试问何太迟?物以久而积。

  冥鹏起扶摇,九万一朝极。

  试问何太远?风积有余力。

  嗟彼啁鴳徒,抢榆聊自适。

  抢榆不崇朝,孰辨垂天翼?

  四是描绘并寄情山水与反映晚年归隐生活的。

  闻歌一夜动幽怀,直踏飞云万丈崖。

  翠霭浮空白日暝,虹桥有路青天来。

  二月三日春之半,千峰万峰花正开。

  笑问仙源杳何处?云涛浩浩不堪裁!

  读甘泉之诗,应于言外之意求道,其诗词寓情于理,寓理于景。

  茅龙笔书

  茅龙笔书是岭南地区独特的产物,是书写工具的一种创新。它的产生是源于岭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岭南地处一隅,北有五岭阻隔,与中原地区交通不便,中原的书写工具——毛笔不能满足岭南书法发展的要求;岭南气候湿热,山间茅草丛生。因此,茅龙笔书的创始人陈献章将茅草巧妙地利用起来,择其生长茂盛之时,经过选割、捣制、浸洗等流程,自制成毛笔,称“茅龙笔”。这种茅笔“行笔矫健,挺拔遒劲,自有一种毛笔所难以表现的古拙与不拘一格”。 白沙之书一反明代以来中原的甜熟而有生辣之气和自然趣味,应有茅龙笔的一份功劳。他曾多次称赞茅龙笔独特的书写效果。他在《观自作茅笔书》里吟道:

  神往气自随,氤氲觉初沫。

  圣贤一切无,此理何由瞻。

  调性古所闻,熙熙兼穆穆。

  耻独不耻独,茅锋万茎秃。

  在《得萧文明寄自作草书》 里,再次描写茅龙笔书法的气势:

  束茅十丈扫罗浮,高榜飞云海若愁。

  何处约君同洗砚,月残霜冷铁桥秋。

  甘泉得白沙之传,也喜用茅龙笔书,《与郑孔新》 一诗道:

  孔新爱我字,字者心之画。

  心苟有神妙,不画亦自得。

  由画以得心,立造神妙域。

  氤氲初沐时,太和未鸟迹。

  吾欲斩茅根,同子坐端默。

  这是甘泉对茅龙笔的吟咏之句,同时也表达了他的书法与思想境界的一致性。他的书迹有着茅龙笔书的挺劲刚健之貌,对甘泉书法的具体风格面貌将在以下章节论述。

  主要传世书迹

  在书法艺术上,甘泉学白沙而能有自己的体貌。其草书有怀素的圆转飞动和李北海的低昂顿挫,亦有欧阳询的险劲,取法古人而融汇变化,笔势纵敛有度,挺拔俊健。其主要书法作品如:

  《草书甘泉洞诗轴》,纸本,纵 149.5 厘米,横 56 厘米,书文:

  地藏天设几千年,今有神明启震川。大院豁然临大路,人间始信有壶天。

  有甘泉洞四绝为静翁书。甘泉。

  钤“吏礼兵三部尚书”“湛氏元明”两印。茅龙笔书,多有飞白,笔势豪迈俊爽,纵横跌宕。麦华三《岭南书法丛谈》云:“族(湛氏家族)中所藏甘泉公墨迹,署甘泉二字者乃为得意之作,不可多得。普通应酬,则署若水。” 由此看来,此诗轴可为甘泉佳作。

  《西樵绝壁诗轴》,纸本,纵 144 厘米,横 72 厘米,书文:

  西樵绝壁迥无依,云锁千峰鸟渡微。居士往来谁共伴,翳门关外一 僧归。甘泉。

  藏印:“秋波琴馆”(朱文)、“小容安堂”(白文)、“简氏斑园藏真” (朱文)。

  纵横奇肆似陈献章,但他又化方笔为圆笔,畅达飞舞。麦华三评曰:“字径四五寸,笔势昂藏,有如古丈夫。笔力挺拔,有横扫千军劈易万人之概。” 《草书诗翰两页》,纸本,纵 25.5 厘米,横 35 厘米,书文:

  追和初春高僧见寄:与尔同庚三十许,江门风咏亦同春。殊途绕塞都成梦,到底江山不负人。肯信太岑无绝顶,更开云谷了闲身。怪来耻独终行独,槁坐樵云只忆君。旧知侍生湛若水顿首。梅坡邓老先生吟坛,兼似钟侍御年兄。六月廿日云谷书。

  印章:“罗浮人”(朱文)、“甘泉居士”(朱文)。藏印:“欧阳竹平五十五以后审定”(白文)、“欧阳竹平”(朱文)、“渤海后人” (朱文)、“斑园所藏”(朱文)。题跋:又文谨按:甘泉先生于南海西樵山有大科云谷天阶馆。见罗洪先生撰墓表。此页题款云谷,盖自号也。印章:“永贞子”(朱文)。

  此帧亦用茅龙笔,但与前书不同,瘦硬通神,枯润相间。马国权评曰“瘦挺高旷,神韵超逸”。

  《比邻西郭诗轴》,纸本,纵 148 厘米,横 37 厘米,书文曰:

  比邻西郭一鸡飞,小栋明珠十步连,卖与汤郎知有台,萍蓠通行即书帏。

  下署:西郭巷下砌屋一间,切迫词子既之,因以老人,得以代卷。嘉靖壬寅秋泉叟水顿首。

  印章不辨。亦用茅龙笔,硬健挺阔。

  《草书咏芙蓉诗轴》,绢本,纵 199.5 厘米,横 99.5 厘米,书文曰:

  江岸芙蓉如盛妆,花光为色叶为裳,不妨远地无人采,独自临风弄晚芳。右彬江口见芙蓉感兴作,泉翁。

  此帧由卢子枢重装并边跋曰:“此湛甘泉自书《彬江口见芙蓉感兴绝句真迹》,款题:泉翁。近人康氏《南岳名游集》考订,先生晚岁游岳,前后三次:一为嘉靖二十年辛丑,年七十六;一为二十三年甲辰,年届八十,住岳凡两月;一为三十五年丙辰,年九十一。其后四年庚申,年九十五,卒。其第二次游岳时乃在嘉靖二十三年八月初九日,由西樵舟发,至廿九日夜宿彬江口,三十日晨,舟过彬江,见江岸野生芙蓉,诗云:江岸芙蓉如盛妆,花光为色叶为裳,不妨远地无人采,独自临风弄晚芳。与此桢合予曩见甘泉真迹多幅,鲜有如此轴,笔势飞舞,气象深醇者,此诚晚岁得意之书也。予戊寅岁避兵佛山,得于故家,虽绢质略残,而精神不减,名贤遗墨、零缣断牍尚宜珍护,况此巨轴乎?辛卯九月后学东莞卢子枢重装敬识。”白文方印:“子枢”;白文方印:“盧氏”。左下方题曰:此印文已残缺,据清《朱象贤印典》卷六“成语条”,知为“吏礼兵三部尚书”七字,宋史东坡为吏礼兵三部尚书,盖泉翁用成语入印也。己丑闰七月卢子枢敬识。白文长方印:“子枢”。此帧亦有卢子枢的题签:明湛文简公甘泉自书咏芙蓉诗真迹。绢本,高五尺二寸,阔二尺六寸,戊寅清明前一日购于佛山故家,己卯十月重装于羊城,卢子枢敬识。朱文方印:“子”;白文方印:“枢”。

  看来,卢子枢对湛氏的此帧作品赞赏有加,也确如此,这幅书作无论从诗的意境还是笔墨精神上,都是一难得佳作。值得一提的是,甘泉的积极生活态度和奋斗不止的精神值得称颂。

  屈大均的《广东新语》称:甘泉亦能大书,南京燕子矶有“天空海阔”四字,刻绝壁上,旁一诗有云:“新秋窈窕题诗还。”其《梅关》《五仙观》《浴日亭》三碑,人争拓之。

  麦华三认为:“白沙之学,以静为主;甘泉则主张动静着力。白沙书法,优入化境;甘泉则以色相示人。” 意思是,陈白沙的书法进入浑化无物之境,而弟子湛若水的书法仍只入俗眼。艺苑卮言:“若水仿陈白沙,天然不及也,唯署书差有骨。” 其实,湛氏能学古人而能融会变化,学其师而有自己的体貌,已是难得了。正如李公明先生所说:“广东书坛无论其成就高下如何,但总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富于个人创造性,较少依傍古人、追摹时风的毛病。每个人都似乎是无窠无笼,海阔天空,个人自鸣天籁,都有点像俄国文豪契诃夫所讲的,无论大狗小狗,都按上帝给它们的嗓子在叫——概不求人知,便可以唯我独尊,卓立不群,哪管你那么多师门成法。” 这段对广东书坛的评论同样适用于评价湛氏的书法艺术特色。

  “落落乾坤一往情,钩台风月老门生,静中养出诗如许,掉臂从容大道行。” 这是对甘泉先生人生哲学和诗文书法艺术的最好概括。


  作者:成洪燕

  来源:《岭南文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