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州古城,一本有彩页的书

2020-11-11 来源:本网原创稿

官演武

  一座约1400年历史的古城,从公元621年的唐武德四年到现在,历经唐、宋、元、明、清和民国历朝漫漫岁月的浸洇、侵蚀与更新,尽管历经千载人与事的替换与沉浮,然窦州古城的地位与名称,一直留在桂、粤两省三市(信宜、高州、北流),鉴江上游东、西江的交界处,纤毫不移,与今天的信宜市镇隆镇连体共处,山色明秀,清江环流,成为遐迩闻名的文化旅游景点。
  两条长长的通道自然相交,连接了古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通道间又生出多条小巷,相互穿织成古城的畅顺通达,阳光与风都可自在地普照和穿行在那青砖精巧铺成的巷道、斑驳而厚实的墙体、赭红或灰黑的瓦面。直与曲的意义在延伸中互相转换,平展或弧形的拐弯中绝无留下死角的窘迫与压抑。这路通气畅的情形,就在这只有5平方公里的地理位置上,千年地固定下来。
  这样的面积,比起北京城及北京城的故宫来,当然是小得如一本书,但这书却装订得十分精妙。内有令人欣赏不厌的彩页,当然也有内涵丰富的故事。这故事主要由古人与今人,甚至由你和我构成。

  窦州是由镇隆东江、西江交汇处的罗窦洞而得名。1000多年来,相继建造了诸如学宫(大洪国王宫)起凤书院、陇西书院、藜照书院、简斋书院、文昌宫、文明楼、李仰吾公祠、开越大夫祠、信宜县国民政府,会馨楼、信宜县师范学校、杨筠松纪念馆,以及古郡民俗建筑群等等。计有19间书院、12间公祠、12间庙宇和7间旅馆。因为城中建有东南西北4个城门,有八个牌坊,故有“八坊”之称。由此可见当时古城的锦绣繁华。
  经历朝战乱或人为的废损,如今还存13所古书院、7间公祠、2间公馆、冼太庙、中山公园等一批古建筑。就是这些历史悠久的古建筑,成为传承窦州古城深厚文化底蕴的载体。呈现在纵横畅通的街道之旁,各自有其独特的面目而又相连为一个整体,透出古色古香的浓郁气息,见证了这里曾是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县治中心。

  进入窦州古城,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壮伟的两层城楼,朱红色,典型的飞檐仿宫殿式建筑,装修式样属“庶殿顶”的楼台结构,大屋顶、高台基,屋檐下有莲花托拱头,衬以红墙绿瓦,雄伟壮观,是清朝建筑物。因直向学宫,取“青云路上构杰阁,献奇纳秀开文明”之意,故又称文明阁,此街也称文明街。沿古城的中轴线而入,渐见各个建筑面积大小不一,多为一层至二层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的楼门古朴,多为石柱支撑,石柱底础方圆结体,配以雕花。
  古建筑以门楼和墙体最能反映其悠久岁月。它们或由青砖砌筑,或用土夯实成墙,灰白中裸露出青色砖体,拱形为宫门,斜态为瓦面,平面延伸砌筑为墙,均苍老、厚实、古朴:或朱红如血之沉淀,或华灿烂漫若镶金,或铁黑斑驳似锈蚀。阳光之下尽现艺术之韵,触抚则感沉重之辉煌,博厚而温热,有无声之脉动在物与人之间传递,有激荡的历史风云消匿后的暗影与文化灵光之闪烁。
  窦州古城的建筑有学宫、公馆、公祠、庙宇与民居一体的人文景观。而每一建筑都有独特的构造,又有相对统一的风格。民居夹在学宫之间,或者公馆建造于民居之旁。青砖老瓦,杉木横梁,虽然蚀痕累累,却宽敞通光,视野辽阔。比如东街的菁莪大屋就有如此情状:它伏在古城深远的岁月里,像一个身着蓑衣的历史老者,安静地看着人来人往,云起云飞,却弥漫出绵绵不绝的人间气息。窦州古城,就这样体现以人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特征。而更多的古建筑,虽然年岁久远,那高挺的廊柱、石墩或石础、飞檐和木窗,都可见到艺术的雕刻与镂空,都可见到中西合璧的开放华美和敦厚古朴相交互渗。这是因为自清朝开始,从这座古城走向西洋的人们成为华侨,他们怀着拳拳赤子之心,在家乡建起栋栋洋楼,就像开平的雕楼一样,是华侨留给故土的历史记载。
  进入古城,可找到人文气息浸透到历史建筑中的一种平衡、和谐与开阔。让你感受到一种艺术的建筑或建筑的艺术留在这悠久旷古的时空里。一种不可磨灭的文明呼唤,从那长长的巷道,那厚实的墙壁,那高耸的楼门,那敞开的门窗里,悠悠传递。

  史实不容许夸张的想象,但窦州古城,说是一座文明之城一点都不为过,至今仍存的十多个书院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可以想象,十多个书院的相继出现,吸引了多少官宦和农家子弟在此翻开读书生涯的第一页,琅琅书声在这深长的巷子传响不绝,可以想象先生身着长衫、手执戒尺讲课、带读和巡察的情景。有如此庞大的书院部落,足可以承载粤西启蒙教育和逐级深造的重任,是粤西最大的教育集合地,是一个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放飞理想的坚实平台,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与精神。有多少受教的粤西子弟在此考上更高的学府,给中华文脉注入了健旺的血液,为家国争荣争光,名垂青史。据史载,仅在清朝乾隆年间,这里就出过进士10人、举人70人、贡生343人。最为震惊京城的是出了李宜相、李宜昌“兄弟进士”,这种情形在中国历史上只有两起,一起是诗传千古的苏轼、苏辙兄弟,另一起就是窦州古城的李宜相、李宜昌兄弟进士了。当时,朝廷礼部尚书纪晓岚亲来送匾祝贺。
  要说给这座古城丰富的文化底蕴的前人,令古城和今天八坊村人引为自豪的,更有中国堪舆鼻祖、唐朝国师杨筠松,马来西亚开国元勋、首任财政部长、著名侨领李孝式,他们都给这座古城留下了色彩斑斓的文明史迹。
  至今仍有显目的“信宜县立师范学校”的黑体行书留在一座端庄的楼门上,从这字体看应是近代所为。“简斋书院”的门牌,是民国时任广东政府主席的胡汉民所题,字体端肃而灵秀。历史悠久的信宜镇隆小学就在这古城中间,新生的学子吮汲古城的文化精华而茁壮成长。
  窦州古城是一座非同寻常的古城,它有它的庄重的习俗与礼规。就是一个巨大的文明城楼,也只容许升学、加官晋爵授印值得喜庆的事宜,才可通过一条长长的中轴线,踏上由外而内的台阶,直至深府。而那奔丧悲哀的事宜,就不得靠近。
  继续翻开窦州古城这本书,就可读到具有浓郁地方民俗风情的一页。比如名扬四方的信宜飘色,它的诞生历史悠远,以丰富的动态与色彩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那鱼龙共舞、民乐齐奏的热闹场景,彰显出民间超凡的艺术特色和洋溢的情感,有天上人间的神秘与热忱。那些饱含民间智慧与情感奔放的作品,早从下里巴人的常庸观赏中登上高雅的文化殿堂,名传国内外,受到广大民众和专家的喝彩。有许多大型节目荣获国家级、省级大奖,成了窦州古城又一张亮眼的名片,已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六双花灯”同样热闹非凡,各家各户自制形态各异的花灯,在城中游动,成盏、成团、成簇、成线、成桥、成龙、成河,组成一派光彩夺目、变幻万千的光的世界、花的海洋。这一传承久远的民间节目,它要表达的是民众驱邪接福、平安富贵的心愿,在每年元月上演,吸引来自各省市的游人观看,将一个古城挤得生机勃勃、焕发新生。“六双花灯”也被列入广东非遗名录。

  翻开窦州古城这本书,便见到无处不在的绿。
  爬上新老围墙上蔓藤的绿,古城前面水塘岸边翠竹的绿,水塘中央荷叶的绿,农宿泥屋四合院内外的龙眼树与扶桑花叶子的绿,东江与西江两岸杂木与青草延伸的绿,古驿道旁林子与翠竹交错、疏密相间的自然的绿。古城前面玉米地、水稻秧苗、蔬菜瓜茎大小相映成趣的绿。
  东江城郊一棵千年古榕枝繁叶茂烘托出的绿。这棵由两棵榕树因气根生长而合抱为一的情侣树,用浓荫盖地的浓绿披露自然与人的一脉相承,就像在延续着古城永不灭失的生命力。
  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被古城的魅力所吸引,留下多少丹青和诗章,没有真切的记载。只见东江和西江绕着窦州古城流淌不息,依水而居的人们安居乐业,过着简朴而满足的生活,自然生态满目青翠、花红草绿,各种植被生机盎然。长时间以来,画家和作家们来信宜采风创作,必然首选这座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色宜人的窦州古城为基地。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家给古城赋予了丰富斑斓的色彩,让沉淀在历史的记忆复活于艺术的长廊。以此为蓝本的作品,参加了各大展览活动,获过各种大赛的奖项。
  一条古驿道,沿着东江从古城直达十多公里外的丁堡沙背村。可以想象古人肩挑盐、茶、大米和其他生活生产用品,跋涉在这长长的古驿道上,伴随着春来暑往,延伸着人类生存和生活的足迹。古驿道,作为大地上的一条连接历史的纽带,让今人穿越历史的时空窥探古人的生活,且永不终止。                             
  六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古城人怀着对前人的无限崇敬、对家乡的热爱,倾尽全部能量和热情要将窦州古城打造成一个蜚声中外的文化旅游胜地,再现一千多年前古城的辉煌。地方政府和群众一道,群策群力,利用丰富的特色资源,着力建设古城六个核心村及镇隆温泉区,开发成以“古村、田园、温泉”为特色主题的景区,建设集人文观赏、悠闲观光、风情体验、温泉养生于一体,人文历史与自然景观相辉映的特色温泉小镇。
  突显新农村建设。八坊村省级新农村示范建设,已对古城红楼、文昌宫、起凤书院等50多个景点进行重点修复,实现“点上出彩,沿线美丽”的建设成效。同时,一批文化广场、休闲绿道、小公园和亭台楼阁,也点缀在古城之中而焕发神采。古风缭绕、绿柳垂波、荷韵飘香的田园式人家,将更有诗情画意,令人流连忘返。

  再老的古城也是大地的一部分。而大地所潜藏的神秘,只有智慧的先知方能焕发出她的魅力和荣耀。窦州古城,就由一个神通广大的先知杨筠松奠定了它发达的中轴线。这位先知先哲,唐大和八年(843)三月初八出身于信宜窦州古城的一户大院,他潜心研究人居地理之术,17岁登科及第,随即步入仕途,至唐僖宗时任国师,掌管灵台地理事。他研究地理典籍,得其要领,创立了中国人居地理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成为全国人居地理宗师。黄巢破京后,杨筠松断发入昆仑山寻龙,后至虔州等地,广传地理学术,造福人民。其中赣州的宋城布局就是杨筠松所规划。信宜窦州古城,也是杨筠松运用地理学进行科学规建的成果之一,竟然与中国北京故宫及埃及金字塔有惊人的相似:建筑中轴线为子午线,并成为享誉千年的古建筑。
  杨筠松凝结在这座古城的神秘之作,是将建城的中轴线与子午线重合。而这种规划,只有皇家建筑才有,以突显皇权。中国建筑师一直遵循这个原则规划建筑,窦州古城建在子午线上,注定它将成为皇城。清朝咸丰十一年,即公元1861年,广东天地会首领陈金缸征战粤北,后转战粤西,于1862年3月14日攻占信宜,在窦州古城的学宫内立王宫,重建大洪政权,重申“南兴王”政令,在军事、政治等方面实行一番改革,出现“中兴”景象,给清王朝以沉重打击。虽然南兴王只存在了两年八个月,但窦州古城的王者之气,与世永存。
  记载在《窦州古城》这本书的古迹与今史,正如源源不断的水源,还在汩汩流传不绝。

  来源:茂名市政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