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历明
一
1646年11月,强大的清兵消灭了福州的南明隆武小朝廷之后,南进闽粤。次年三月,郑成功这位出身于将门之家,而受隆武帝赐国姓的监生,怀着“最怜忠孝两难尽”的剧烈矛盾心情,毅然与他降清的父亲决裂,离开闽南,“与所善陈辉、张进乘二舰入海,收兵南澳(今广东省汕头地区南澳县)。这时候,他的部属只有九十人。南澳是他的父亲郑芝龙军事、经济基地。岛上的深澳城大街,竖立着朱明王朝为他父亲记功的石牌坊,石匾上面“桐柱永标,玉关独镇”的题刻,标志着郑家势力的高峰时期。而且,这里的总兵陈豹虽然是郑芝龙的老部下,但倾心于这位少帅的忠义,率部属数千人拥戴他。他在这里的演武厅和箭道,精练队伍。到这年十二月九日,郑成功集中一万三千将士,大船二十八艘,小船无数,“会文武诸臣于烈屿(按:应为猎屿),设立皇帝位,仍遵明制,定盟恢复,改明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为隆武三年”。在这盛大的誓师大会上,这位年仅二十三岁的志士,竖起“杀父救国”的旗帜,语重心长地宣告:“本藩乃明朝的臣子,缟素应然,实中兴之将佐,披肝天地,冀诸英杰,共伸大义。”这样,“称于南澳勤王者远近至,军威颇振。”郑成功的军队从此长期立足于这广达一百零四平方公里的南澳岛上,“寇同安踞厦门梧州岛,海寇皆属焉。”另一方面向潮州地区扩展,踞揭阳县城,攻进潮阳、普宁、惠来等县,围击粤东首府潮州,攻打海阳、饶平、丰顺等县及数以百计的所镇乡寨,先后与乡兵、卫队、府兵以至潮镇、饶镇、漳镇以及平南王尚可喜的清军作战,有将近一半的战役,都是他亲自指挥的。他这么艰苦奋斗,主要是为了恢复朱明汉族的天下。清顺治四年(1647年),当他知道朱由榔在肇庆建立永历朝的时候,他白衣挂孝,遥奉永历年号,自称罪臣,称讨招大元帅。并马上“考送生员十数人,命黄志高赉本赴行在,舟到潮阳,遭风飘坏,余人不得达,独黄志高达粤,诏志高为职方司,使监成功军”。他欣然接受监督。他对于明宗室的鲁王,也很尊重。曾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顺治十六年(1659年)两次迎鲁王来驻南澳。他说过:“鲁王尊也,况经监国……当以宗人府人之礼见之,则于礼两全。”让鲁王居此先后达四年之久,表明他抗清复明的决心。
二
史载:郑成功收兵南澳,踞厦门梧州岛之后,于顺治六年十一月亲自带兵从闽粤间饶平与诏安交界的汾水关进入广东潮州地区。当时潮州的形势是:各处地方势力割据一方,不清不明。郑成功便采取联合所有力量的策略,他说:“与复明潮兵并;定国公在揭阳通援,共图进取可也。”另一方面又次第肃清地方的土豪,以巩固自己的后防。
争取复明潮兵,是郑成功进军潮州的一项重要工作。1648年,在进军粤东的时候,他便派遣杨乾生入潮州,拉拢总兵郝尚久,但被拒绝,部下建议消灭郝尚久。但郝尚久早于顺治五军(1648年)春已杀掉了道员车任重,表忠于明朝,只是反复不定。郑成功认为他既已竖起同一旗帜,不便打击。说:“彼尚借明号,岂可自相矛盾。”把他作为一种钳制清兵的力量加以控制。同时,饶镇总兵吴久奇也以饶平大埔地归永历,这都成为抗清斗争侧面的助力。
在进军粤东的时候,依靠力量之一就是他郑家在粤东的旧部和农民起义军。南澳总兵陈豹,原是郑芝龙的旧部,是个粗鲁的武夫,对郑家很忠顺。郑成功在南澳誓师之后,他的叔父郑鸿逵于四月间就率领了水军三千余人,“朦艟大小三百余只至潮阳港口,九军刘公显等引至揭阳……陈豹……等同来,以揭阳为巢,防卫森严”。六月,陈豹进攻潮阳直浦都转而入揭阳地美都。七月,又协同刘公显的九军驻扎黄岐山。八月末与清兵战于揭阳铺前,把一切围寨及绕城木栅尽毁。九月间九军在揭阳梅岗抗击府兵,郑鸿逵派出水军支援而获胜。这些郑家旧部的力量,加上与农民起义军的密切联盟,成为郑成功粤东抗清坚强的武装力量。
郑成功进入粤东开展抗清斗争,又把潮州地区其他武力及时统一起来,他自己指挥了一系列的战斗。顺治六年(1649年)十一月初一日,他从闽粤交界的汾水关进军潮州时,潮州不清不明,土豪拥据,自相残并,粮课多不入官,著名的有黄岗挂征南印的黄海如,南洋有许龙,澄海有杨广,海山有朱尧,潮阳有张礼,郑成功逐个收编。其中首先接触黄海如,黄主动归附,而且直接对郑成功献策说:“潮属鱼米之地,素称饶沃,近为各处土豪山义所据,税谷不入官,藩主第而收服之,借其兵而食其饷,训练恢复,可预期也。”他听取这个意见,进兵澄海南洋,先通告许龙备船迎候,同时把部队驻扎在汕头仔。许龙抗拒,郑成功怒,即令水军塞港,发起进攻,打下了南洋许龙的老巢。现在澄海南洋,还遗有许龙当年筑下的城堡储库。接着海阳(潮安)有一位身大十围、力举千斤的旧将陈斌亦归附郑成功,协助收服澄海都督杨广。杨广原与陈斌有矛盾,郑成功设席解释,使他们同心协力一起抗清,这也使海山都督朱尧感动而自愿归附。接着在南洋发函潮阳达濠的张礼,要他备船渡载郑军,张礼却拒绝。于是郑成功亲到达濠观察地形,告诉大家说:“三寨相犄角,铳路相通,其受敌处必设地巷沟隙,须以计取,免伤吾兵。”并部署先攻中寨,并示弱诱敌出兵,冲其半截,“使首尾不相顾,仍各拨一二兵,如欲抄袭其城状,俟其抽回防城,彼自无心恋战,则并力追杀,可尽歼也……攻城先拿地民究问沟隙……向导,然后进兵,安炮攻打”。十二月初二日,亲自指挥炮攻达濠,破达濠、霞美二寨,合兵进攻青林,张礼被迫登城呼降。潮汕“五虎”的地方武力,全归到郑成功旗下。
平定了五虎之后,1650年4月郑成功把主力移至揭阳,“林胜、杨勇、甘辉、史潮炯等共二十四镇至揭,每镇五百人”。在揭阳攻新圩寨。又令左先锋攻破灰寨,他的队伍壮大至万计。在扩大队伍的过程中,他既能智取各方兵力,又能收拾军心,守信于人。在收平达濠张礼之后,因张礼掠夺了郑鸿逵的参谋陈四明的家属,陈要杀张,郑成功不同意,郑鸿逵却把张礼沉水处死,然后告诉郑成功,说是张礼“酒醉没海”,郑成功说:“差矣,人必谓我假手,后将何以招亡纳叛而使投降。”郑成功南澳誓师之后数年间,一面把主力向福建漳厦一带进军,又分兵向粤东各地进击,纵横驰骋于闽粤边境的沿海地带。
三
顺治七年(1650年)一月郑成功从揭阳进军潮阳县城,潮阳知县率父老到县郊迎接,并反映当地各乡寨顽固抗命的情况。他一方面委派骨干驻镇各处,任命三镇指挥洪忠枢驻潮阳主持军需,命洪习山镇守达濠,派中军汪汇之理惠来县,让正兵营卢爵守惠来城。另一方面自己率领主力攻略各地,他亲自督师攻和平寨,数月之内便把该寨攻破。又遣左先锋施郎打溪头寨,接受黄亮彩投降。二月,郑成功督师攻落和尚寮,陷棉湖寨,促普宁县各地归顺。四月,与郑鸿逵一起用大炮击平揭阳新亨寨,使潮、普、揭统一在抗清势力之下。
在这些战役中,潮镇总兵郝尚久常出兵阻击郑军。本来郑成功认为郝尚久“当借明号,岂可自相矛盾,候其踪迹败露后声罪,师出有名。”到新亨战役中,郝尚久仍很猖狂,郑成功才下定了决心,表示因“郝虏叛逆,加兵擒而灭之”。因此定下了围攻潮州府城的大战役。
郑成功为攻取潮州城,征求部将意见,潮州人陈斌献策说:“潮邑东南环溪,只一浮桥通漳大路,惟西南北平地,可施攻击,必须断此浮桥,以绝援兵,不降何待。”郑成功听取这一意见,统帅了大军驻扎韩江东岸的笔架山,派兵埋伏山下,潮州总兵郝尚久出兵迎战,被伏兵击杀溃乱。郑成功令施郎率兵断广济桥,可是桥道夹窄,兵马难进,府兵恃险坚守,经三日还攻不下。郑成功下令说:“谅一桥难拔,尚欲图大耶?”宣布奋勇突击者重赏;阻碍退却者,不论任何人立即杀头示众。于是左先锋何义、陈法、林椿等十多人冒险冲杀,登上桥楼,攀连而进,广济桥的浮桥随即烧断,连石梁也击毁,杀伤大批守敌,断绝了潮州守军的东援的大路。郑成功即把主力移到城西、南、北三面,重围潮州,安设火炮攻城,他一直在阵地前沿指挥。一日,同各镇主将在城边山上松石下活动,守敌发炮,击中他身旁的管家阿三,大家立即掩避,继续作战。对潮州的围攻,从六月至七月历时五十天。漳州镇清兵王邦俊南下救援,澄海南洋许龙发起攻击,加上天旱炎热,围攻潮州的战役只好撤除,转移到其他战线,攻海阳县的上东莆、龙溪等地。
潮州没有攻下,但在粤东潮州地区,郑成功是占据了潮阳县城十个月,惠来县城一年多,澄海县城一年多,驻南澳及惠阳县城先后达数年之久,还进驻了靖海、南洋、黄岗、达濠、新亨、和平、龙溪等重要都寨、所城。并在这广阔的地域上,不时消灭来犯的清军。
第一次南征勤王,就是在潮州地区出发的。顺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郑成功在潮阳,接到从肇庆来的消息,平南王耿精忠和平靖王尚可喜率清兵数万攻陷广州,而且要派兵攻粤东惠潮各地,永历帝要求郑成功南下勤王。郑成功即传令各镇兵在船听令出发。十二月二十一日,他从达濠起程,约郑鸿逵到南澳会师。在南澳忠永侯陈豹表示要代郑成功出征,说,“广州已破……此行或恐不遇,而中左所(厦门)亦难舍,可将此南澳听藩主居中调变,豹愿效前驱,督各镇南下会师,候有便,请藩亲行未晚”。成功答:“尔固效忠,但我家也受先帝厚恩,捐躯难报,今有旨调师,虽越山踰海,义当趋赴。岂谋及身家,你当固地方,中左所有急,驰赴援助可也。”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他亲率大军南征。二十五日卯时风浪大作,驰入盐州。但郑成功的座驾船很大,进不了港。至晚,迁至菜屿,风浪愈大,好几次险些覆没。隔天黎明,才风浪平息。他整天没有饭吃。南征当年行至陆丰县的碣石附近,因多次遇台风,且因厦门被清兵攻破,郑成功十分痛心。他对郑鸿逵说:“奉旨勤王,中左所既破,顾之何益……国难未报,遑顾家为?”但距永历行在还很遥远,只好回师。
郑成功在粤东攻城据寨,为的是要有一处恢复明室的基地。围攻粤东首府潮州以至率师南征,正体现他这方面的战略目的。可惜这两项主要行动师出不利,终未能在粤东稳固下来。
来源:《岭南文史》杂志,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专员徐南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