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楼和朱亮祖

2020-05-12 来源:本网原创稿

陈觉铨


  广州越秀山上的镇海楼,俗称五层楼,洪武七年(1374 年)建成。为镇粤将军,永嘉侯朱亮祖所创建,因“广州背山面海,形势雄大,有霸之象”建楼于高山之巅便可“压紫云雾气之异者也”。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但由于楼高十余丈,登高远眺,城内外景物尽收眼底,对广州的防卫是有一定的军事价值的。
  据明代安徽休宁人叶权(1522—1578年)的记载,五层楼“朱亮祖创始,后火毁。嘉靖(1522—1566年)中复建,重檐叠槛,高逼霄汉,梁栋榱拱,窗户蹬道,五层间寸寸悉铁力木为之。木大者两抱,人行其中,宏穴如入洞室,闳敞壮丽。下瞰一城,万山北接,大海南开,长江如带,可谓伟观。中州欲构此楼,安得此美材为之哉”!对五层楼有细致的描述,应以此为最早。但在明代,此楼并未成为独立胜景,“入清以后,名楼冠全城,名人雅集,遂成一景”。明末清初的屈大均认为:“其玮丽雄特,虽黄鹤、岳阳莫能过之。”几百年来,此楼多次毁败,新中国成立后多次修缮,现在更雄伟、坚固了,它已成为广州最有名,也是最吸引游人的地方之一。
  朱亮祖何许人也?他并非一开始就是朱元璋的部属,而是敌人营垒中的一员悍将,由于积极参与镇压元末的农民起义,被元朝授予“义军元帅”。后来被明军俘获,朱元璋“喜其勇悍,赐金帛,仍旧官”。但数月之后,又叛归元朝,继续与明军对抗。朱元璋派大将徐达等围之于宣城。他突围死战,朱元璋的另一名大将“常遇春被创而还,诸将莫敢前”。朱元璋亲往督战,再将他俘获。朱元璋问他“尔将何如?”他回答:“生则尽力,死则死耳。”朱元璋“壮而释之”。从此,他便忠心耿耿地为朱元璋卖命,立了许多战功,获得许多赏赐。洪武元年(1368年)春天,他与征南将军廖永忠从福建海道取广东,师入粤境,驻广州的元朝江西行省左丞何真派人“秦表归附”,其他地区,不战而下。然后沿江西进,平定广西。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屡立战功,洪武三年被封为永嘉侯。朱亮祖留镇广东,他把前代广州东、西、中三城联合为一城,对广州城的改造和扩建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他也是在镇守广东的任上,父子两人被严酷的朱元璋活活鞭死在殿上的。清代两广总督彭玉麟所撰写的对联:“万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霄,目空今会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依栏看剑,泪洒英雄。”下联表达了作者对朱亮祖的功业是肯定的,对他的悲惨遭遇是深表同情的,故有“泪洒英雄”之叹。
  然而,朱亮祖之死也是咎由自取的。《明史》说他“所为多不法”,这与“执法严,非理者一切抗弗从”的番禺知县道同(蒙古族)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广州的土豪劣绅争相匀结这位“大臣级”的镇粤将军,当他们作奸犯科被道同逮捕时,“诸豪家争贿亮祖求免”。朱亮祖软硬兼施都未能使道同屈服。曾“借他事笞同”以凌辱之。朱亮祖又纳富人罗氏女为妾,妾的兄弟“因怙势为奸,同复按治,亮祖又夺之去”。他还恶人先告状,上书朱元璋,说道同“讪傲无礼”。朱元璋被其蒙蔽,立即派使者到广州诛杀道同。道同对这位多方包庇奸民的永嘉侯非常愤慨,把他的不法行为也上奏给朱元璋。朱元璋觉得道同作为一个小县官,“而敢斥言大臣不法事,其人骨鲠可用,复使使宥之”,两使者虽同日到达广州,但后使者毕竟晚了一步,道同已被杀了。明初,番禺人民能 “赖以少安”,正是因为道同能坚持原则,敢于与土豪劣绅、不法士卒斗争的结果。使以往的县官感到“烦剧”难治的番禺县,因道同的接任而得到改善。当他被陷害致死时,“县民悼惜之,或刻木为主祀于家”,深受番禺人民的尊敬。
  朱亮祖父子是于道同被杀的次年,被朱元璋召去鞭死的。《明史》说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洪武四年伐蜀时,他作为征虏右副将军,“以擅杀军校不预赏”。腐朽的元王朝刚被推翻,大明帝国刚建立,作为开国之君,精明强悍的明太祖朱元璋一反元王朝的旧习,整肃吏治,实行“以猛治国”的方针,对一切贪官污吏处以重刑。朱亮祖平素“不知学”,思想跟不上形势的需要,中国已经统一,他作为一个将军,既要随时准备抵御外敌入侵,也要协助地方官员维持好社会的秩序。他却把元朝那些腐败的作风带到新生的王朝来,以为天高皇帝远,可以胡作非为而不受惩治,结果落得可悲的下场。笔者曾有拙作一首,特附于此以作结:
  越王台畔有高楼,历尽沧桑六百秋。
  镇海跨山横北郭,争雄作势壮南洲。
  云连翠浪诸峰秀,日照名城万户稠。
  磋叹故侯身死事,为官不正复何尤 !


  来源:《岭南文史》杂志,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专员徐南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