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太故里:山兜丁村

2019-07-09 来源:本网原创稿

庞积聪

  电城山兜之原,是冼夫人的长眠地;丁村,是千古女杰的故乡。
  盛夏,荔熟蝉鸣。在火热的收获季节,各个村落开始忙碌起来。一望无垠的田野稻浪翻滚,连绵起伏的荔枝树冠,似挂满了吉祥的红绸,使人联想起冼夫人当年鼓励广种蕉荔,百越大地,呈现“蕉荔之墟,弦诵日闻”的往日时光。

  冼太故里景区
  在冼太故里入口,首先迎接我们的是那座隋唐风格的门阙。门阙两侧,是已故书法大家陈光宗先生用“平衡童体”书写的楹联:“谯国夫人懿德悠悠昭故里,岭南圣母奇功赫赫耀神州。”那高古奇崛、炉火纯青的书风,常常吸引南来北往过客的流连驻足。
  绕过电城庄山就是著名的冼太故里景区了。山兜之原的故里景区,是粤西地区百越文化创意旅游小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景区里的隋谯国夫人冼氏墓,是茂名地区唯一一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冼夫人巨型坐像矗立在圣母广场中央,威严而又慈祥。她一手扶膝,一手握拳,象征着冼夫人亦刚亦柔的人物性格,可见艺术家构思的煞费苦心。在朝拜与瞻仰者心目中,冼夫人既是铁腕平叛、威震百越的将帅,又是爱国爱民、护佑百姓的神灵。
  穿过神道和金水桥,一座香火鼎盛的千年古庙。冼夫人红装凤冠,端坐其上,神秘而慈祥,左右排列甘、盘、廖、祝四大武将与文臣。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娘娘庙(冼夫人庙),2002年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娘娘庙始建于隋朝,是唯一一座因墓而建的冼夫人庙。历唐、宋、明、清多次重修,庙宇外墙至今仍保留着“一墙五代”的历史信息。冼夫人生前就被岭南诸越奉为“圣母娘娘”,故里人民把庙称为“娘娘庙”,在国内外数千座冼庙里是独一无二的。
  2004年,省考古队正式进驻山兜勘查墓城时,电白故里景区管委会即以“修旧如旧”的方案再次重修娘娘庙。之后,景区建设进程逐步加快,先后按照AAAA标准建起了圣母广场、宣传长廊、瞻仰广场,高标准修复了娘娘塘、娘娘井,完善了景区大门、牌坊和绿化美化等巨大工程。采风途中,我们还得到一个喜讯,管委会已经着手完善规划并即将建设万民翘首的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城遗址了,这可是故里景区重中之重的一件大事,人们有理由对此满怀着信心与期待。
  遗址由墓城、墓碑、享殿等构成,占地123亩。其规模之大,遗存文物之丰,十分罕见。除了在荒草萋萋中呻吟着的千年,初步考古发掘,就发现清晰可见的前殿、天井、寝宫、厢房和排水系统等隋唐与宋代建筑,出土了石鼎、石炉、陶石狗、石狮、莲花础柱以及大批陶器、器皿。据老人回忆,20世纪30年代,仍可见墓城城墙、城河、城池,城高过人,还有崩塌的守墓军人兵房,等等。
  可以想象出,当年昂首、高碑耸立、城墙伟岸、士兵梭巡和香烟缭绕的情景,山兜之原可谓盛极一时。雄极岭南的越国公冯盎兄弟,为心目中神圣的祖母营造浩大的长眠之地,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才让一座恢宏的墓城高高矗立在群山环绕的山兜之原,矗立在岭南大地老百姓的心里。
  冼夫人生前之显赫与死后之哀荣,正是圣母声名远播之时。这位护国佑民的百越女性,从万民景仰与崇拜的信俗中折射出来的万丈光芒里,她的深远意义早已大大超出了一般的神灵。

  按着史书探故里
  距山兜之原东北方向二里,同谯国夫人冼氏墓遗址一样,也有一块村民千百年来奉为“圣地”的原生林地。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称它为丁村遗址,学者们称它为“三冼”(冼陵、冼府、冼庙)中的冼府遗址。
  清道光《广东通志》记载:“电白县,谯国夫人故里在城北十里丁村。”更早一点的清顺治《电白志·秩祀志》载:“丁村乃夫人毓秀之地,乡人以为土主而俎豆之。”意思是,丁村是夫人出生成长的地方,乡人把她奉为境主保护神而祭祀她。同类的记载,在清代的多个《广东通志》《高州府志》《电白县志》版本中出现。
  在陪同人员的带领下,我们一行终于走进了这条闻名千年的古村落,走进故里的核心。
  丁村,其实是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粤西自然村,由蔡、黄两条自然村组成。至今不足百户人家,人口仅500余人。
  眼下稻田环绕小村,果岭茂密。夏日的正午,村民三三两两围坐在村口的榕树下,或悠闲地乘凉,或抽着水烟筒海聊,连家鸡和土狗也懒洋洋地散卧在树荫各处。

  当我们站在村边坡地极目四望,只见高山肃穆,山兜岭五峰屏峙,脉起双髻,峰峦重叠如锦伞,绵延至峨皇、石磊山脉,相连千里。
  丁村背倚的群山,经考察,洞穴无数,山外有山,洞中有洞,相互贯穿。我们往上攀爬,其中公洞可容人二百,南蛇洞、金鸡洞,洞洞有名。往北,公洞与铁板岭的臣洞,竟可容人过千。据村民说,再往北行的热水、录泥无名洞穴数不胜数。古时“洞”与“垌”音义相同,至今,两广以洞(垌)命名的地名众多。
  丁村形胜,同《隋书》“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的地形神合,同夫人少女时父辈那段“官有万兵,我有万山”的殊死抵抗吻合。
  但凡冼研学者,一致承认俚族有“血落娘家”的习俗,也就是说,俚族女人外嫁,死后必须归葬故乡。谯国夫人墓东北之丁村,史志载之为“冼太故里”。

  走进丁村的那块荒地
  丁村,因俚丁练武屯兵而得地名。村民说,周边种地常常挖到箭镞、瓦当之类的东西,有人建房子曾经挖出旧的灰窖、涵洞,所以那块荒地之后就没有人再敢建房了。前几年,还有人种地时挖出一个廷燎,上刻“冼府”二字,此事《茂名日报》曾经做过报道。
  采风那天,丁村村委会主任黄伯正好在村口乘凉,陪同我们走访丁村的省文物所的邹俭平工程师,请他带我们去看“娘娘田”和“跑马坡”。
  转过村后,顿时柳暗花明,田园开阔,农人荷锄,牧童骑牛,一幅繁忙的农耕图。村委会主任指着水塘边那百亩拔节含苞的稻田说,这就是“娘娘田”,我们叫它作“嬷田”。更老一辈的人说,这是冼太嬷鼓励刀耕火种的俚人从事农耕的老田,现在是公田,收成所得,专用于每年祭祀冼夫人活动的费用。至于那片练兵习武的跑马坡,现在已经是茂林修竹的一片原生林了。

  探寻历史的深处
  2015—2016年,广东省文物考古所对冼墓遗址进行了第三次调查、勘探。在厘清了冼墓遗址墓园建筑的年代、结构和布局的基础上,为充分了解其周边同时期遗址的情况,2017—2018年,调查队对距离不远的丁村遗址实施了调查勘探。
  考古初步发现的文物信息令人振奋,遗址南侧存在古代壕沟,出土了大量的建筑材料、陶瓷、玉器、石器等,根据层位关系和出土器物判断,它的年代和隋谯国夫人墓城遗址属同一时期。
  考古队以丁村遗址和冼墓遗址为中心,金牛岭、石苟岭以南的滨海低丘陵宽谷区进行了区域系统调查,着手廓清该区域内遗址的整体状况。
在丁村遗址的发掘中,重要发现有古代壕沟一条,房址一座,道路一条,墓葬一座,古灰坑10座,柱洞20个等遗迹。丁村遗址主要文物年代远至商代、汉代、南朝和唐代,之后还有宋代、明清文物出现。
  根据历史系博士刘长主任的初步研究报告,丁村考古发掘面积虽然不大,也并未涉及丁村遗址的核心区域,但遗迹现象和出土文物很丰富,反映出丁村遗址南朝—唐代考古学文化因素的多样性,对于完善岭南历史时期考古学文化谱系有重要意义,为岭南俚人文化来源提供了重要线索,文物指向了汉俚文化交流与融合新的例证。
  陪同介绍考古情况的邹工说,进一步勘探丁村遗址的报告已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复,下一步的考古成果一定会给故里人民带来更多的惊喜!
想当年,作为岭南百越第一豪族,冼府城池高耸于山下,千军万马操演于平川,诸酋络绎于当途,车马喧闹于府前,自然是盛极一时了。

  央视走进丁村
  冼夫人逝世后的一千多年里,护国佑民、维护民族团结进步和岭南百年安定的圣母,由人变成了排忧解难、无所不能的神,并且发展为今天的“冼夫人崇拜”现象,成为国家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冼夫人崇拜信俗在粤西的年例、海南的军坡节以及东南亚一带,祭祀活动场面往往盛大而隆重。粤西的茂名,是崇拜氛围最浓厚的热土。而最虔诚、庄重和频繁的祭祀,当属故里的电城山兜丁村了。
  中央电视台2015年播出的历史纪录片,镜头记录下了丁村人对冼夫人的虔诚与崇敬。
  2014年农历正月十八,电城镇的丁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年例。这一年的年例,喜庆喧闹的气氛尤胜往年。丁村人有足够的理由表达心中的喜悦,全世界崇拜冼夫人的人群数以千万计,而他们是离冼夫人最近的一群人。2013年3月,丁村的谯国夫人冼氏墓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茂名市的历史上,这个称号尚属首次,这也是在茂名留下无数传说和神话、具有神格的冼夫人第一次在考古学意义上得到确认。
  一千多年来,民间崇拜放大了冼夫人神灵的光环,即便是最虔诚的信众,对真实的冼夫人也甚少了解。隋谯国夫人冼氏墓的确定,让民间神话和真实的历史首次在此交会。
  一千多年前,冼夫人是如何超越性别和民族差异,扬名岭南并进而留名史册?在她逝世以后又是怎样从谯国夫人上升为万人景仰的神灵呢?
2013年农历正月十五,丁村村民黄春魁正在准备祭拜冼夫人的用品。
  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每月两次,丁村的每户人家都要祭拜冼夫人。这在冼夫人崇拜盛行的粤西,也算得上是频繁。在丁村,凡是在家中祭拜冼夫人,香火必须从村里的娘娘庙引来。正月十五这天,黄春魁到娘娘庙,就是为了在新的一年里,把香火引回到家中。对于引香火回家,丁村村民还有一个讲究,不论是晴天还是下雨,从庙里到家里,见天的地方都必须打伞。
  这种虔诚来源于丁村多年来流传的,关于冼夫人的灵验传说。

  盛大的乡傩 
  中央电视台摄制组拍摄记录的是正月十五,而盛大的丁村乡傩则在“圣诞日”和“圣忌日”—冼夫人诞辰日和逝世日分别举行。
  冼夫人诞辰在农历十一月二十四。这一天,茂名市滨海新区与电白区都会举行隆重的公祭,各界代表由政府组织,在故里景区的瞻仰广场或圣母广场,举行诵祭文、献花篮以及歌颂冼夫人的艺术活动,参与人数众多,气氛认真庄重,场面简朴热烈。
而今,冼诞已成为茂名地区的一个文化节庆了。
  据县志记载,冼诞的官祭,其实在明、清之间已经开始了。同日民间的祭祀,自然比公祭更讲究、更肃穆和更热闹了,村民杀猪宰牛,敬备三牲,而且大戏连演七天七夜。
  正月十七是冼太忌日,逢春节期间,丁村的乡傩祭祀一直延续到二十二,整整六天!
  乡傩前三天,家家户户打扫清洁,参与做公干的壮年男子须洁身独处一室,不得夫妻同寝。正月十七,公干人员盛装而出,彩旗开路,八音锣鼓随后,到娘娘庙迎接冼夫人回娘家。队伍浩浩荡荡,彩旗迎风而飘,八音锣鼓激越悠扬,冼夫人坐着花轿,四大将领“甘、盘、廖、祝”护卫夫人左右,罗伞锦旗,威严地巡视丁村一周,再回到早已设好的高高的祭坛。入夜,烛火通明,鼓乐齐鸣,主祭道士贴符念咒,驱邪镇妖,祈祷平安。
  十八到二十一,夫人队伍开始探视丁村蔡、黄各家各户,称为“冼太嬷探四邻”。每至一户人家,均备素食汤丸,摆于四方桌上,合家大小齐齐向冼太嬷三跪九拜叩首,请阿嬷鉴纳贡品,保佑合家平安。礼毕,鸣放土炮三响。晚上,大戏开锣,焰火满天,往往彻夜不停。
  二十一晚十时,乡傩举行最后的“送船”仪式,公干人员抬着纸扎的大船,船上装上贡品纸钱,随着夜色,举着火把,抬着夫人与四大将的神像,浩浩荡荡到村外旷野,焚烧纸船香烛,对天跪拜祈祷。事毕,壮汉形成人龙,展开接力赛跑,以最快速度把冼太嬷再次迎回高高的神坛,那场面真是震撼人心,把乡傩活动直接推向了高潮。
  农历正月二十二,乡傩结束,在万众热烈迎送中,冼夫人重回娘娘庙,继续享万民祭祀和景仰。
  这位岭南百越女英雄所留下的无形遗产,至今依然影响着岭南社会的面貌,塑造着粤西人民,尤其是山兜丁村人的性格。由冼夫人崇拜的信俗形成的向心力,凝聚成为一种爱国爱民的“好心文化”,寄托了老百姓对未来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一行离开丁村时,老村委会主任一直站在村口目送我们。我知道,他的身后,折射着1500年的光与影……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