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世做茶仙:从《茶经》到《茶谱》

2019-01-16 来源:本网原创稿

林硕

  茶文化涵盖茶德、茶道、茶艺等多个方面,通过沏、赏、闻、饮等步骤,达到精行俭德,静心养神之目的,在岁月的长河中历经千百年而不衰。
  唐宋以降,世人皆奉陆羽的《茶经》为圭臬,沏茶之时主要采取煮茶或点茶之法,并非直接冲泡茶叶。煮茶是将“团茶”(又称团饼茶)烤炙碾细,放入水中煎煮。火候则要严格遵循《茶经》当中的“三沸”:“初沸”在“沸如鱼目,微有声”之时,水量适中,调以盐味;“二沸”在“缘边如涌泉连珠”之际,先舀出一瓢水备用,继而投入茶末;而“翻波鼓浪”则代表“三沸”来临,先除水膜,再将“二沸”舀出之水倒入止沸,便可分酌茶汤了。相对于煮茶,宋人更偏爱点茶。其法不再直接煎煮茶末,而是将其直接置之碗中,以沸水冲点,故名“点茶”。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冲泡沏茶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直至明太祖朱元璋登基,情况为之一变。起于草莽的洪武皇帝更认同田间农人使用茶叶直接冲泡的作法,由此确立了近代以来的茶叶饮用方式。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朱元璋的第十七皇子宁献王朱权专门撰写《茶谱》,大力提倡冲泡茶叶,对父亲的理论系统整理,刊行于世。然而,由煮茶、点茶再到冲泡的流转历经了数百年,其间集茶道大成者则是陆羽《茶经》与朱权《茶谱》两部文献。
  陆羽出生在唐玄宗时期,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士,乃是弃婴,其本姓及出生年月皆无从考证。成年之后,他用《易经》占卜:本卦“水山蹇”,变卦“风山渐”,于是取“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当中的“陆”、“羽”、“鸿”、“渐”四字作为姓名和表字。与今人直呼其名的习惯不同,古人皆称表字以示尊重,故历代典籍中“陆鸿渐”的使用频率远高与“陆羽”。非独如此,在钱锺书先生的小说《围城》里,男主人公的名字也叫“鸿渐”。但是,与谈吐不俗、潇洒帅气的方鸿渐不同,陆鸿渐却其貌不扬,甚至是丑陋,且伴有口吃的毛病,行为举止也迥异于常人。陆羽并非从一开始就投身茶道,而是先以伶优为职业,编写了大量幽默喜剧,作“诙谐数千言”,成为在竟陵周边小有名气的“谐星”。然而,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反唐,一举攻占洛阳,次年攻破潼关,兵锋直抵长安。一时间,狂飙突起,神州骚动,陆羽遂离开桑梓,结庐浙江苕溪,终日与山溪、苕花为伴;每有出游,则一边击木一遍高声吟诵诗歌,有时感时伤逝,则失声恸哭,被大家称为“当代接舆”。接舆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名唤陆通,表字接舆。当年孔子至楚国,陆通从他身旁经过,高唱“凤兮凤兮”之歌,方有后世李谪仙“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之句。虽然,陆羽、陆通是同姓,但从陆羽占卜得姓的故事可知,二人绝非本家。不过,两位陆公均乃“狂士”却系属实,也都因此遭受过俗世的误解与质疑。
  安史之乱平定后,朝廷派遣御史大夫、宗亲李季卿奉使河南、江淮宣慰。他途径临淮之际,有位名叫常伯熊的茶师前来献茶。此君不但将《茶经》三卷倒背如流,更在陆羽的茶道思想之外,加入了很多颇具仪式感的环节,被誉为茶道风雅派大师,藉此博得李季卿的赞赏与青睐。来到江南的李御史意犹未尽,又请陆羽前来讨论茶道。但见茶圣身着平日里穿梭于山林之中的粗布衣裳,和此前头戴乌纱、身披黄衫的常伯熊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其随身携带的茶具,比起后者精挑细选的茶器略逊一筹。凡此种种,让李季卿对名满江南的茶圣颇不以为然,认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遂指使小厮用三十文钱草草打发了陆羽。饱受凌辱的陆羽既厌恶李季卿这类附庸风雅、佯装爱茶的权贵,更气愤常伯熊之流违背了《茶经》中“精行俭德”的真谛,于是愤然写下《毁茶论》,痛斥此种行径。后世有人望文生义,认为陆羽创作《毁茶经》是不堪御史折辱,羞愤之余撰文推翻《茶经》,实属不明就里。
  关于李季卿怠慢陆羽的记载出自《新唐书》,但其中并未仔细描述陆羽的衣着、形象。那么,茶圣在日常生活中究竟是以何面貌示人呢?这便需要借助文物进行还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尊陆羽瓷像,烧造于五代时期,其时距离陆羽去世的唐德宗贞元末年不过百余年,为世人了解茶圣形象提供了实物依据。国博馆藏陆羽瓷像为坐姿,白釉黑彩,高约十厘米。瓷人束发戴冠,面部五官清晰。眉梢下垂,眼睛较小,鼻梁不高,与《新唐书》所载“貌侻陋”的描写基本吻合。身穿交领连缀衣,腰间有襞积。足穿系带布袜,呈盘腿趺坐状。双手于胸前微曲,展开一幅卷轴,应系《茶经》。据传此像出土于河北唐县,同批出土的明器还有茶臼、茶瓶(点茶用具)、渣斗(盛放茶滓)、茶鍑以及煎茶所用风炉。陆羽瓷像与上述茶具一并作为明器陪葬,足见时人对于茶圣陆羽及其茶道思想甚为服膺。
  而对陆羽推崇备至,立像供奉的主体更多的是茶叶商人、茶肆老板,旨在祈求生意兴隆,茶叶大卖。按《新唐书·陆羽传》记述,供奉茶圣的地点则是在茶灶旁边。和民间以“灶糖”供奉灶王爷类似,祭祀茶圣也需要特殊的贡品“茶水”。通常情况下,茶商、茶贩会将茶水毕恭毕敬地排放在陆羽像前,并附以干果等祭品。倘若生意不济之时,则会进行一种独特的仪式——祭祀者会用烧开的沸水自上而下地冲淋陆羽像。乍看上去,茶商似乎是在虐待陆羽,惩罚其不灵验,才会将茶圣请下神坛沦为“茶宠”,实则不然。笔者认为商家的浇灌行为其实一种类似“醍醐灌顶”的仪式。
  如前所述,陆羽和《西游记》中的唐三藏一样,尚在襁褓之中便遭遗弃,被师父智积禅师从水中救起,在寺中抚育。唐代寺院都设有茶寮作为僧众精研佛理、品茗交流的场所,即后世所谓“茶禅一味”。在这种环境熏陶之下,陆羽在撰写《茶经》的过程中,将大量佛教思想融入茶道。有鉴于此,后人在祭祀陆羽之时借用佛教醍醐灌顶的仪式,也属情理之中。事实上,陆羽自己也在《茶经》中将茶水与醍醐相提并论,认为其功效奇妙,“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相抗衡也。”其实,“醍醐灌顶”源自古印度君主继位和册立太子的仪式,代表王权的承袭。佛教亦采用灌顶仪式,藉此唤醒修行者的智慧,使其彻底觉悟。“醍醐灌顶”之说在中土流传甚广,唐代白居易既有“有如醍醐灌,坐受清凉乐”之句。是故,沸水浇灌陆羽像属于祭祀行为,绝非虐待茶圣,而是出于尊敬,希望其大显神通,保佑茶商日进斗金。在唐宋时期,能在家中供奉“陆渐鸿像”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并非人人都能如愿。由于官员、百姓皆嗜爱茶道,因此匠人对“陆渐鸿像”的烧造精益求精,不敢有丝毫懈怠,故产量有限。寻常人要购买几十件茶器,才能得到一尊“陆渐鸿像”,与今天商家捆绑销售的“限量版”、“非卖品”的做法如出一辙。
  作为竟陵同乡,饮茶成癖的皮日休成为历史上当之无愧的第一位陆羽粉丝,终日查访、搜集陆羽手迹。他对《茶经》推崇备至,认为“自周以降,及于国朝茶事,竟陵陆季疵(陆羽)言之详矣”,并对《茶经》作出了精准概括:“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设其器、命其煮饮之者,除痟而去疠”,无疑是一部关于茶文化的百科全书。在皮日休等一众拥趸的传播之下,陆羽的《茶经》盛名远布,据说连北方的回鹘可汗都曾派使者前往朝廷求购此书,甘愿用千匹骏马交换。这桩生意对缺少良马的唐王朝而言自然稳赚不赔,天子立刻派人去民间查访善本。皮日休闻讯,即刻前往献宝,遂令回鹘人满意而归。自此以后,《茶经》书名更盛。 
  “良马换《茶经》”的故事是否属实有待查证,可“良马换茶叶”确是不争的事实。唐宋以降,朝廷在边关设立茶市,利用茶叶与周边民族进行互市贸易,片片茶叶又被赋予了政治任务。为了禁止茶叶流向境外,政府在内地也实施“茶引法”,类似于现代的专卖许可证,不允许私下买卖。待到明太祖时期,边疆地区的“茶禁”更加严苛。有越境贩茶者,即使皇室宗亲亦明正典刑。安庆公主的丈夫欧阳伦,自恃为外戚驸马,“数遣私人贩茶出境”。事发之后,被朱元璋亲自赐死,留下了“太祖斩驸马”的佳话。除了管控茶马贸易之外,明太祖还改变了两宋以降的饮茶习惯。他认为:宋代上至天子,下至文人皆崇尚点茶之风,过于繁复奢靡;同时,制作龙团(团茶)工艺繁琐,耗时费工,且容易被各级官员巧立名目,层层盘剥。因此,朱元璋“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号召全民采取直接冲泡茶叶的方法沏茶,快速便捷,也符合明初稳定社会,恢复生产的现实需要。
  为了推行父亲“废团改散”的主张,宁王朱权撰写了《茶谱》十六则。这位王爷指出:世易时移,宋代以来的“龙团、凤团、月团之名,杂以诸香,饰以金彩,不无夺其真味”,反倒是茶叶才能保留“自然之性”。此举不仅是对两宋茶道过于繁复的一种反动,也是恢复陆羽“精行俭德”的茶道本源。然而,朱权最初的志向并非著书立说,而是驰骋天下。他在太祖诸子当中以谋略见长,故受封塞外,镇守大宁。靖难之役,燕王朱棣起兵谋反,以诈力将骁勇善战的朱权挟持到北平,相约中分天下。岂料事成之后,贵为天子的朱棣翻脸背盟,不仅没有将苏、杭富庶之地赐予朱权,反将其移至偏远的南昌,甚至连一座新王府也不赐给十七弟,让其搬入老布政司衙门。
  对于“永乐改封”,朱权始终耿耿于怀,频频上书向明仁宗、明宣宗等朱棣的后继者抗辩,却无济于事。为了表明自己对朱棣一脉承袭帝统的排斥,文武双全的十七爷决定著书立说,尤其是在茶道上继承父皇朱元璋的衣钵,以此作为无声的抗议。是故,我们在朱权的《茶谱》当中,既可以看到类似陆羽《茶经》的隐逸孤傲,又可从中品味出一丝愤世嫉俗的桀骜。朱权撰写《茶谱》之时已近暮年,但壮心不已。他在开篇序言中洋洋洒洒地写下“举白眼而望青天,汲清泉而烹活火”>,“与天语以扩心志之大,符水以副内练之功”,将自己昔日横刀立马的万丈豪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值得一提的是,朱权不但醉心“茶道”,更是一位好古博学的大才子:儒林释道、汉唐秘史以及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他的艺术基因,也充分的遗传给了自己的后代——其九世孙便是“清初四僧”之一的“八大山人”朱耷。
  从陆羽避世撰写《茶经》,到朱权失意寄情《茶谱》,无论他们的创作初衷为何,都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梳理、总结的作用。而从煮茶、点茶到冲茶的演进,也折射出茶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扬抑与流变。

 

  来源:《中国美术报》,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专员徐南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