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温泉宾馆:中外合作项目的“报春花”

2018-07-06 来源:本网原创稿

  1980年12月28日,位于中山县(今中山市)三乡镇的中山温泉宾馆正式开门迎客,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杨尚昆、广东省领导以及投资方代表霍英东等共同出席了开业典礼。

  

198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杨尚昆(右五)主持中山温泉宾官开业典礼(中山温泉宾馆供图)

  

1980年,中山温泉宾馆建成全景图(中山温泉宾馆供图)

  1984年1月,邓小平(右四)、杨尚昆(左二)、王震(左四)与霍英东(右二)、柯正平(右一)、马万祺(左三)等港澳知名人士在中山温泉宾馆合影(中山温泉宾馆供图)

  中山温泉宾馆建成开业,中山从此拥有了一家达到国际水平的园林式旅游宾馆。对于霍英东而言,这是他投资中国大陆的第一个项目。而对于中国而言,中山温泉宾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中外合作宾馆,也是中国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旅游宾馆。因而,它谱写了中外合作项目的第一个成功范本。

  1978年,我任中山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参与了宾馆的选址考察、合作协议签订、工程建设指挥等全过程,并成为中山温泉第一任总经理。回首往事,感慨不已。

  1978年12月19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后的一天,《澳门日报》刊登了中山县翠亨村开辟旅游区的报道。香港商人霍英东看了这篇报道之后,萌生了回大陆看一看的想法。正好,当时中央港澳工委的外派代表机构香港新华社和澳门南光公司也向港澳地区的爱国商人发出了邀请,准备组织一个考察团回大陆考察,希望他们能带头投资。时任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霍英东,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何贤、马万祺等都在受邀之列。

  1979年春节过后,霍英东等一行来到中山进行考察。作为县委统战部副部长的我,全程陪同接待。考察团当年是从广州到中山的,汽车要经过五个渡口,百多公里的路程足足用了五个多小时,到埠后安排入住条件较好的县委一三九招待所。当时,招待所的房间里是没有自来水的,服务员一手提一桶冷水,一手提一桶热水到房间,让客人自己兑着用。洗脸盆的出水口没有塞子,就用热水瓶的木塞代替。一路走来,看到这样的交通状况和眼前的接待条件,霍英东感慨道:“中国要改革开放,吸引人家来投资,要有好的交通、适宜的食宿地点,人家才会进来。”

  考察期间,霍英东等听说三乡有温泉,就提出去看看,我陪同前往。这里上有罗三妹山,下有温泉,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是度假的好地方。而且,这里距离澳门仅20多公里,有岐关公路经过,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都不错。霍英东先生前后考察了三次,最后决定在这里建一座温泉宾馆。

  令我难忘的是第一份中外合作协议的诞生,颇费周折。

  当时,对外开放刚刚起步,国内还没有中外合作建宾馆酒店的先例,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霍英东的指导思想是,宾馆是国家的,他负责出钱建设,只收回投资的本金,不要利润,也不计算利息;宾馆要由中国人办,要由中国人管理。

  项目需要有一个协议,协议文本起草工作由我和霍英东的秘书负责。我们两人在广东迎宾馆里关起门用了一周时间才基本完成。中山市档案馆保存着这份协议的原始文本,只有两页纸十余条款。为什么要用这么长时间来起草?我记得,在有关投资收益和利益分配问题上,双方并没有多少争议,时间大多用在讨论条款怎样才能适合当时的政策环境上。比如,这份协议应该叫什么?项目是由霍英东等单方投资,全部资产属中方,投资方只收回本金不参与利润分成,叫“投资协议”“合资协议”都不合适,当然也不是捐赠。等等。

  1979年8月8日,一份名为“补偿投资协议”的协议文件在广州签订:霍英东联合何贤、何鸿燊、马万祺等组成中澳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在之后13年的合作期内,“外方负责管理培训并投资3000万港元兴建中山温泉宾馆,不需担保、不计利息、不要利润,合作期满时归还本金,全部资产移交国家所有。”后来,中澳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又追加投资1000万港元,总投资达到4000万港元。

  1979年11月,中山温泉宾馆破土动工。霍英东要求,宾馆从设计、建设到竣工开业,一年之内必须完成。这样的速度,就是要创造“世界速度”。按照霍英东的说法:“中国没有,世界也没有。”

  这是一个典型的“三边工程”:边设计、边施工、边培训员工。项目的设计单位是广州市建筑设计院,施工单位是中山县建筑公司,我任宾馆建设指挥部的负责人。为确保进度和质量,霍英东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到了工程上,在简陋的工棚里看图纸,顶着烈日巡查工地,事无巨细,都是亲历亲为。

  刚开始,县建筑公司的员工还吃着“大锅饭”,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工程进度未如理想。霍英东意识到,不改变这种状况,工程就不可能按期完成。于是,他把香港的那一套管理方法搬过来,实行承包制、合同制,改革工资制度,多劳多得,表现好的还能额外拿到奖金。管理制度的改革果然有效,施工单位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2000多工人昼夜施工,加班加点抢进度。在临近开业的最后两个星期,内部装修工程非常紧张,霍英东甚至把他在香港家里的管家、维修工、花匠都调来了建设工地。

  在工程紧张施工的同时,酒店设备采购、聘请海外管理人员、招收和培训本地员工、建立企业管理制度等各项工作也在同步进行,千头万绪,时间紧迫。计划经济时代,国内物资紧缺,宾馆所需要的大量建材、设备、物料、食品等都需要进口,手续也比较繁琐。当时的省领导也曾经劝霍英东不要赶开业。霍英东认为,路是走出来的,第一步很重要,在这重要时刻,应该敢于冒风险。他亲自带人到美国采购整个旅馆所需的设备,一个月内,10万件物品就运抵了宾馆所在地雍陌村。

  13个月之后,一座占地5万平方米、拥有200多间客房的现代化园林宾馆建成了。1980年12月28日,中山温泉宾馆举行了隆重的开业典礼。开幕当天,宾客来了1000多人,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杨尚昆主持了开幕式,之后筵开100多席。霍英东在开幕式上讲了话:“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不行,请你来看中山温泉宾馆。你们不信祖国的改革开放会成功,我信。谁担心,就请你们来看,请你们来中山投资。”

  小事见效应。“温泉面包”做“手信”(捎给亲友的小礼物),这是其轰动效应之一。

  中山温泉宾馆是一座园林式旅游宾馆,浓郁的岭南建筑风格,各式园林小景,各种电子和机动游戏机,甚至空调彩电等酒店用品,对于当时国内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难得一见的新鲜事物。因此,宾馆一开业,就成为旅游热点。

  游客主要是本省的,广州、佛山、江门等城市都有直达温泉宾馆的班车,每天开行,也有不少是单位组织包车来的,平日游客有上千人,假日最多可达万人。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也很多,还有来自港澳地区和外国的游客。进宾馆的大门是要买门票的,现在来说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每人两毛钱,宾馆得到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游客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商场。商场有两层,货架上的商品都是出口或者出口转内销的稀缺商品,还有部分是进口的,主要是一些香烟和食品等,大多是市面上没有的。商场不能直接使用人民币,要凭侨汇票或兑换券才能购买商品,一般的游客没有这些票券,只能看一看,开开眼界。幸好小卖部的面包和烤鸡翅用人民币就可以购买。那时候物资还比较短缺,这里的面包质量比市面上的好得多,烤鸡翅更是罕见的风味,因此很受欢迎,游客都会买一点带回去,就是很珍贵的“手信”了。人多的时候,供应跟不上,还要限量购买。直到1985年前后,风光一时的中山温泉面包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大量的游客来到三乡,又吃又喝,当时很多人担心,游客会把三乡的鱼肉鸡蛋吃光,把三乡的物价推高。可实际的情况是,游客的消费增长刺激了生产,生产增加稳定了市场,物价也没有被抬高。当时宾馆有一道名菜叫“红烧石岐乳鸽”,用的是出生两周以内的雏鸽制作,肉嫩皮脆骨香,吃的人很多,雏鸽消耗量很大。然而,鸽子并没有被吃光,雏鸽饲养量从1979年的2万只增加到后来的20多万只,不少农民成为了养鸽专业户。

  1982年,中山温泉宾馆开始盈利,营业额仅次于广州的东方宾馆、上海的锦江饭店、四川的锦江宾馆和北京的北京饭店,跻身中国大陆五大宾馆行列。

  中山温泉宾馆的成功创办,给当时的中国开了一扇窗,透过这扇窗,国人看到了世界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透过这扇窗,港澳地区和外国的投资者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美好前景,大大增强了投资大陆的信心。之后,霍英东、何贤、马万祺等投资的另一个更大的中外合作项目——广州白天鹅宾馆于1983年开业。

  中山温泉宾馆也是中国大陆现代酒店管理的示范田。酒店建立起一整套全面系统的酒店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为中国大陆现代酒店管理作了奠基性的探索。霍英东的中山温泉酒店必须由中国人建、由中国人管的理念得到切实落实,员工全部在本地招聘,大量安排到港澳最好的酒店培训学习;创建了站立服务等一系列服务规范;彻底打破“大锅饭”,建立了绩效优先的分配制度。

  全新的酒店服务和管理,不但培养了一大批现代酒店管理人才,而且成为全国酒店业的样本。从1990年—1997年,连续八年全国旅游局长培训班都在中山温泉开办,而中山温泉宾馆早期培养的各部门员工,不少人已成为中山乃至珠三角的旅游业的骨干。

 

        口述:李晃叠,时任中山县委统战部副部长、中山温泉酒店总经理

  整理:高兆辉

  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征编出版的《敢为人先——改革开放广东一千个率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