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较场百年前首办运动会

2018-07-09 来源:本网原创稿

何有贵

       在广州烈士陵园南面有一座默默无闻的运动场——广东省人民体育场,这里是广东第一次全省运动会的举办地。这一次,我们就说说发生在111年前的那场运动会是如何举办的。

  东较场成“大运动会”首选地

  远在唐朝的时候,省人民体育场所在地就是守军习武、阅兵和武试的地方,距今已经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明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总督马昂在这里改建演武厅。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改建武亭,亭前竖立牌坊一座,上面书写“演武”二字。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又对此地重修,改建后叫东较场,从此这个名字就固定下来。

  20世纪初,东较场的面积包括现在的英雄广场、省体育场及其西面的地块等,全场占地面积9600余井,约计160多亩。从当时清兵演武场的地图上可以看到,东较场的演武厅与大东门同处于一个水平线上,也就是现在烈士陵园大门正对的中山二路路面。

  当时广州市较为宽阔可辟为运动场的场所,只有东较场和北较场。不过北较场南北长,东西窄,面积不大。而东较场面积宽广超过北较场,位置虽稍偏东,但交通便利。所以当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12月,酝酿“广东大运动会”的时候,这里成为首选地。

  运动会发起人来自各学堂

  举办这次运动会有一个大的背景。晚清以来,中国屡次遭受外强入侵,维新派建议废科举、兴学堂、要尚武。1901年清政府开始推行新政。1902年将各地书院改为学堂。1905年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废除科举考试。由于广州是最早开放的口岸,各路商人和传教士纷纷在广州兴办的学堂中,都开设有体育课,把西方近代的体育传播进来,比如当时的真光、培英、培道、格致等书院还聘请了外籍的体育教师,课间还在校内组织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学校运动会。在这个背景下,这届“广东省大运动会”开始浮出水面。

  这次运动会的发起人也确实是来自当时的学堂,即南武学堂校长何剑吴、岭南学堂教习钟荣光、进取学堂教习黎起卓等人发起,由两广学务处主持,以学务公所所长姚百怀为会长,来自报界、商界、学界等代表组成了筹备会。当时的东较场已经成为“新军练武场”,运动会就是这个新军练武场,中央用石灰划了一个不规则的椭圆形跑道作为比赛主场。

  冠军得到“双龙戏珠”旗一面

  运动会是在1906年1月10日至11日举行的。参加运动会的学堂主要来自广州市区的将弁、陆军、时务、述善、时敏、中德、教忠、岭南、南武、求是、进取、南海等17所学校的学生。大会开始以军乐为前导,学生举着各自的校旗入场。在运动场的四周以及入口处。比赛项目仅仅设置了二人三足走、跑步、负重竞走、跳高、跳远和撑杆跳高项目。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没有设立女子项目的。比赛是在冬天,那个时候的冬天还是比较冷的,运动员们穿着唐装宽脚裤比赛,裤脚宽约50厘米,所以运动员们是用布条把裤脚绑扎起来,有的人是穿布鞋,有的人则是光脚比赛。由于是清朝,所以人人都留着一条长辫子,每一个人都要把辫子盘起来。

  最后岭南学堂以46分夺得了首个省运动会冠军,两广学务处颁发了绣有双龙戏珠的得胜旗一面,南武学堂和随宦学堂分获二、三名。这是广东省第一次全省运动会,也是全国第一次运动会。其后每隔2年或3年,便举行一次运动会。直至1949年,广东省运动会一共举行了15次,其中有11次是在东较场举行的。

  作者系广州日报记者。
  来源:《广州日报》(2017年9月14日版)